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944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将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溶于卤代烃与乙腈的混合溶剂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为主体分子,利用分子间氢键作用以及与客体分子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破坏了苝环之间的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苝二酰亚胺衍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苝二酰亚胺类(PDI)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宽吸收光谱、光及热化学稳定性、成膜性好、器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官能团化等优点,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在有机光电导体、电子传感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激光染料以及生物荧光探针等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但是苝二酰亚胺的平面性好、π

π作用强,在水和一些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分子易聚集,限制了苝二酰亚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0003]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溶解性强的苝酰亚胺及其合成方法”,其申请公布号为CN106939008A,该专利技术由3,4,9,10一苝四甲酸二酐为原料合成得到的苝酰亚胺结构中含有噁唑环,噁二唑基团具有吸电子作用,分散苝核上的电荷,减少苝核平面问π

π堆积,从而使苝核间相互作用力降低,减少其晶格能,使溶解性增大。但是,该专利技术是合成一种新型结构的苝酰亚胺,并没有解决现有苝酰亚胺溶解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将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溶于卤代烃与乙腈的混合溶剂中。
>[0006]本专利技术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原理为:通过以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为主体,利用分子间氢键作用以及与客体分子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破坏了苝环之间的π

π堆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生成络合物,增加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溶解性,实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在卤代烃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得到均匀溶液。本专利技术所用溶剂必须为卤代烃和乙腈的混合溶剂,本专利技术实验过程中尝试加入不同的溶剂,结果表明该体系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只有在卤代烃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才能完全溶解。该方法扩大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在有机光电导体、电子传感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染料中。
[0007]作为优选,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由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得到。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2):1。
[0009]作为优选,所述混合溶剂中卤代烃与乙腈的体积比为(1~5):1。
[0010]作为优选,所述卤代烃选自氯仿、二氯甲烷中的一种。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0012]作为优选,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在混合溶剂中形成络合物,所述络合物的结构式为:
[0014]作为优选,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侧链和海湾处具有以下任一一种的基团:

Br、

Cl。上述基团有利于增加苝二酰亚胺类衍生物的溶解性,但是其不能阻碍苝环在水及有机溶剂中的π

π堆积。
[0015]作为优选,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0016]作为优选,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具有长链或短链;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具有带氧原子的碳链。
[0017]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以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为主体分子,利用分子间氢键作用以及与客体分子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破坏了苝环之间的π

π堆积,在卤代烃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使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完全溶解,可以使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应用在更多领域;(2)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工业条件易于控制,易于产业化;(3)本专利技术增强苝二酰亚胺溶解性的方法,扩大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在有机光电导体、电子传感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染料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0020]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所选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分别为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和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I):
[0021]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1

6中所选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
[0022]实施例1(1)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即得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铵盐;(2)称取100mg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3)称取52mg酸化后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4)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氯仿和乙腈的混合溶剂(1:1,v/v),再加入称量好的上述两种物质,常温下搅拌,直到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即可得到苝二酰亚胺完全溶解的均匀溶液。
[0023]实施例2(1)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即得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铵盐;(2)称取100mg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
(3)称取26mg酸化后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4)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乙腈的混合溶剂(1:1,v/v),再加入称量好的上述两种物质,常温下搅拌,直到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即可得到苝二酰亚胺完全溶解的均匀溶液。增大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酸化后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摩尔比(2:1到4:1),络合效果更好。
[0024]实施例3(1)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即得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铵盐;(2)称取100mg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3)称取52mg酸化后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4)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氯仿和乙腈的混合溶剂(2:1,v/v),再加入称量好的上述两种物质,常温下搅拌,直到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即可得到苝二酰亚胺完全溶解的均匀溶液。
[0025]实施例4(1)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即得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铵盐;(2)称取100mg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3)称取52mg酸化后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4)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乙腈的混合溶剂(3:1,v/v),再加入称量好的上述两种物质,常温下搅拌,直到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即可得到苝二酰亚胺完全溶解的均匀溶液。
[0026]实施例5(1)将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即得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铵盐;(2)称取100mg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I;(3)称取52mg酸化后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4)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氯仿和乙腈的混合溶剂(4:1,v/v),再加入称量好的上述两种物质,常温下搅拌,直到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即可得到苝二酰亚胺完全溶解的均匀溶液。
[0027]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溶解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溶于卤代烃与乙腈的混合溶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一级铵盐由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用三氟乙酸酸化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联吡啶冠醚衍生物与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中卤代烃与乙腈的体积比为(1~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烃选自氯仿、二氯甲烷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联吡啶冠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光焰原静静陶晓博陈贤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