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文珍专利>正文

电脑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29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电脑散热装置,主要是设有一散热基座,该散热基座在四侧壁分别以适当长度向内切割形成数导风口,其切割面且各依风向呈一定角度而形成有适当风道的导流隔板,又在导风口前的底板上设置散热凸点,可聚集电脑中发热电子元件所产生热能,以令风扇导入的气流,将散热凸点吸收的热,经由导流隔板阻隔形成的风道迅速向导风口散发。(*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散热装置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在散热基座切割导风口而形成有不同角度的导流隔板,并在导风口前设置散热凸点,令风扇可循其风道迅速将热源散发而有效降温。目前,为解决电脑主机内部元件过热问题,一般皆在电子发热元件上加装一散热装置,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高温,可利用散热装置将热能导散出。而一般散热装置,如图1所示,是在散热器的底板1上设置散热柱2,并将底板1紧密压住电子发热元件,使电子元件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可经由散热柱2将热能导散出。然此种散热装置虽然成本低廉,但其导热速度较慢,仅适用于较低速工作的电脑,对于要求快速或长时间使用的电子发热元件,散热效果有限,殊不理想。而目前另有一种具风扇式的散热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是于散热片4中央形成有内凹的容置槽,供于其间加装风扇5,其中散热片4的四侧边呈沟槽状间隔的热风出口6,当此散热装置安装于电子发热元件表面,风扇5并开始运转时,外界冷空气经由通风口7导入吹拂散热片4,以将电子元件向上传导的热能驱散,由热风出口6送出,而达到散热的功能。但此种散热装置,因其沟槽状的热风出口内端面为平面垂直式,反形成风墙而阻隔风扇气流,容易产生滞留层,使热源聚集于散热片及风扇间,徒消耗风扇功率,并未有效增进散热的功能。所以,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借所设散热基座的四侧壁分别向内切割形成数导风口,其切割面且依风向各有一定角度而形成导流隔板,令风扇导入的气流可受导流隔板的引导而迅速顺畅流通,不致产生滞流情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借在导风口前的底板上设置散热凸点,可聚集电脑中发热电子元件所产生热源,散热凸点并位于导流隔板形成的风道范围,以令风扇在导入气流时,增加与散热凸点的接触并将散热凸点吸收的热,利用风道迅速向导风口散发。-->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利用散热基座侧壁上端向两侧平行延伸的凸块,可与盖体所设扣柱下端的扣勾勾扣卡合,完全不用螺丝,而可迅速、简易装卸。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包括有:一散热基座,其概呈方形的槽状体,中央设有容置槽,于四侧壁分别向内切割,使形成有多数导风口,其切割面向右弯折形成导流隔板,该导流隔板各依风扇旋转方向而设约呈90°至45°等不同的夹角,该导风口前的底板上设有散热凸点,该散热凸点并位于导流隔板所形成的风道范围内;一风扇,其为一轴流扇,枢设于盖体内,并容纳于容置槽上;以及一盖体,其顶面设有进风口,于底面两对角处分别形成有向下的扣柱,扣柱的底端延设有向外的扣勾,可卡扣于散热基座上方。其中四侧壁的上端各向两侧平行延伸有凸块。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鉴于上述现有散热装置的结构设计上的各种缺失,本创作人乃悉心研究各种解决的方法,在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良后,终于创作出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具体言之,是设一方形凹槽的散热基座,于该散热基座的四侧壁分别以适当长度向内切割有数导风口,其切割面且向右弯折而各依风向形成约90度、65度与45度等不同夹角的导流隔板,以令风扇在导入气流时,因导流隔板的阻挡而得以破坏气流所产生的漩涡状风墙,可避免气流的反射碰撞而产生回流现象,而其形成的夹角亦使得流动场域变小,令气流吹向导风口的风压提高,气流流动速度相对提高,使风扇导入的气流可受导流隔板的引导而迅速持续流通,不致产生滞流情形;又在导风口前的底板上各设置有散热凸点,利用散热凸点的聚热作用,以聚集电脑中发热电子元件所产生热源,散热凸点并设置在导流隔板所形成的风道范围内,使气流受导流隔板的引导而增加与散热凸点的接触并将散热凸点所吸收的热源,经由导流隔板所形成的风道迅速向导风口导散而出,充分发挥风扇功能,达到最佳散热作用,而能确实解决电脑元件过热问题。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具体结构特征,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利用下列图示,以及配合图示的详细说明而更进一步揭示明了:-->【图示说明】图1.是现有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另一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风示意图。首先,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其包括有一散热基座10、一风扇20及一盖体30;又该散热基座10突设有定位孔16可透过螺杆固定于电脑的发热电子元件上。其中:该散热基座10中央设有容置槽以安装风扇20,于其四侧壁(11)分别向内予以切割,使形成有数导风口12,其切割面并向右弯折形成有导流隔板13,且,该导流隔板13各依风扇20旋转方向而呈约900°至45°等不同的夹角,以破坏风扇20在运转导入气流时所产生的漩涡状风墙,使气流可受导流隔板13的引导而顺畅流通,同时导流隔板13所形成的夹角使得流动场域变小,可令流向导风口12的风压提高,并迅速向导风口12散发,而不致产生滞流情形;又在散热基座10的底板14上,设有散热凸点15,以聚集电脑中发热电子元件所产生热源,该散热凸点15皆设置于导风口12前方,且,位于导流隔板13所形成的风道范围内,以令风扇20运转产生的气流可将散热凸点15吸收的热,经由风道迅速向导风口12散发,而充分达到散热效果;由于该散热基座10的四侧壁11未有连接而在四角端形成缺口,侧壁11的上端并向两侧平行延伸有凸块111,而可与盖体30的扣柱32下端的扣勾321勾扣组合;该风扇20是枢设于盖体30与散热基座10之间;该盖体30在顶面设有进风口31,其底面在两对角处分别形成有向下的扣柱32,扣柱32的底端又延设有向外的扣勾321,借以与侧壁11的凸块111勾扣组合,以能在组合时,完全不用螺丝,只要将盖体30向下压扣即可完成,而拆卸时,以手压扣柱32的顶端,使其底端的扣勾321向下松脱,即可顺利拆开,组装及拆卸皆极为方便。图4、5所示是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及导风示意图,当风扇20运转而将吹拂的气流向四侧壁11传送,经由导流隔板13,而将气流顺导至导风口-->12,由于导流隔板13所形成的夹角顺应风扇20的螺旋风道,遂可避免气流的反射碰撞而产生回流现象,所以导流隔板13可阻挡回流,且其形成的夹角使得流动场域变小,其气流流动速度相对提高,可以使得气流流通更加地顺畅,而散热凸点15又设置于导流隔板13形成的风道范围,因此能将热能持续并迅速散发。但是,以上图示及元件名称是为方便描述本技术而定,并非用以限制本案的专利范围,凡依据本技术的创设精神而做等效元件的替换转用者,仍应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综上论述,本技术电脑散热装置为一合理完善的创作,不仅具备优良的实用性,而在结构空间型态设计上属前所未有的创新,具有新颖性,可明显增进散热速度,而确实提升散热功能,亦属突破现有技术窠臼的高度创作,并非易于思及的单纯转用,具进步性,因此,本案业已符合技术专利的各项申请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一散热基座,其概呈方形的槽状体,中央设有容置槽,于四侧壁分别向内切割,使形成有多数导风口,其切割面向右弯折形成导流隔板,该导流隔板各依风扇旋转方向而设呈90°至45°不同的夹角,该导风口前的底板上设有 散热凸点,该散热凸点并位于导流隔板所形成的风道范围内;一风扇,其为一轴流扇,枢设于盖体内,并容纳于容置槽上;以及一盖体,其顶面设有进风口,于底面两对角处分别形成有向下的扣柱,扣柱的底端延设有向外的扣勾,可卡扣于散热基座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一散热基座,其概呈方形的槽状体,中央设有容置槽,于四侧壁分别向内切割,使形成有多数导风口,其切割面向右弯折形成导流隔板,该导流隔板各依风扇旋转方向而设呈90°至45°不同的夹角,该导风口前的底板上设有散热凸点,该散热凸点并位于导流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珍
申请(专利权)人:魏文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