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文珍专利>正文

散热装置扣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213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包含有一散热器及框型扣体,散热器于底座的一侧向外突设有肩板;该框型扣体一侧设为对位杆,对位杆两端下方延接扣片,其对侧设有靠抵部,靠抵部下端设有一挡片、上端设有朝外弧翻的扣拨片,于另两相对边各设为框板,框板一端与扣片连接形成开口,且框板外侧向下折有翼片形成上、下两容置槽;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中央处理器紧紧扣压住;拆卸时只要向外轻力扳压扣拨片即可将之拆卸。(*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由于电脑中央处理器(CPU)执行的速度愈快,其所产生相对应的热量也愈高,若未能将CPU的热量迅速扩散,将影响电脑操作的安定性。因此,一般皆在CPU上加装一散热装置,令CPU所产生的高温,可通过散热装置将热源导散出。昔用散热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散热器10经由定位梢12穿透CPU座体20的定位孔21,再通过夹扣片30卡住定位梢12,使散热器10的底板11可以紧密压住CPU22而结合。然已知夹扣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夹扣片两外侧凹设限位槽31,而以嵌扣方式与定位梢12扣合,其品质难以控制,常因疏忽未扣紧或外力碰挤而有松脱情形。另有一种如图2所示的框体40,该框体40上设有衍板42可容置CPU60,其两对边各设置两扣榫41,扣榫41下端并设有扣枕411用以嵌合CPU60,同时散热板50亦利用其卡挡51以嵌扣于CPU60的上表面,组装时是依序将散热板50、框体40先后嵌合在CPU60的上表面,然此种以三明治包叠式的结构施力较为不便,因其两对边各设置两扣榫41,组装时需用两手适度用力推压嵌套,拆卸时亦需用姆指与食指扳开扣枕411,用力不慎会使散热板50弹出而受伤,甚至碰撞影响到其他电脑元件,殊不理想。本创作人有鉴于已知散热装置在扣合结构的设计上的各种缺点,而导致实用及装配上的诸多不良,针对上述等缺点悉心研究各种解决的方法,在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良后,终于创作出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包括有一散热器及一框型扣体,该散热器于底座的一侧向外突设有一肩板,该肩板的长度较小于对位杆,可插嵌于对位杆下端;该框型扣体一侧设对位杆,对位杆两端下方延接扣片而架高,其对侧设有靠抵部,靠抵部下端设一挡片、上端设有朝外弧翻且具有弹性的扣拨片,于另两相对边各设框板,该框板靠近对位杆的一端较狭小而与扣片连接形成一较宽的开口,且框板外侧向下折有翼片,因此可形成上、下两容置槽,下容置槽可配合中央处理器板体的滑槽的套合定位,而对位杆架高形成的空间恰可容嵌散热片的肩板,使散热片另端向下轻扣压弹性扣拨片即可置入于上容置槽。组合时,中央处理器先由外而内自对位杆下的开口套入下容置槽,使其面板置于框板上端,散热器的肩板再由内向外钩嵌于对位杆下方后,然后将散热器另端向下压,以挤拥扣拨片而嵌扣于上容置槽,同时即将中央处理器紧紧压制住而不致脱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主要包括一散热器及一框型扣体,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于其底座的一侧向外突设一肩板,该肩板的长度较小于对位杆;框型扣体一侧设为对位杆,该对位杆两端下方各延接“L”型扣片,形成有一空间容嵌散热器的肩板,其对侧设有靠抵部,该靠抵部下端设一挡片,上端设有朝外弧翻的弹性扣拨片,于另两相对侧则各设为框板,该框板靠近对位杆的一端较狭小而与“L”形扣片连接成一较宽开口,且该框板外侧向下折有翼片成上、下两容置槽,下容置槽套置中央处理器,上容置槽嵌扣散热器。通过本技术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可简易、迅速结合散热器与中央处理器。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已知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已知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动作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技术的组合侧视图。首先,请参阅图3,本技术主要在散热器70的底座71的一侧向外突设一肩板711,该肩板711的长度较小于对位杆81,可嵌插于对位杆81的下端;在框型扣体80的一侧设有一对位杆81,该对位杆81两端下方各延接有“L”形扣片82而架高,在其对侧设有靠抵部83,靠抵部83下端设一挡片84、上端设有朝外弧翻的弹性扣拨片85,于另两相对边各设为框板86,该框板86靠近对位杆81的一端较狭小而与扣片82连接形成一较宽的开口,可供中央处理器90的套入,且框板86外侧向下折有翼片87,形成上、下两容置槽,以能同时套合中央处理器90及嵌扣散热器70,其中,下容置槽可套置中央处理器90,上容置槽因对位杆81架高形成的空间和宽度恰可容嵌肩板711,使散热器70的另端向下压挤扣拨片85即可嵌扣置入容置槽上。再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技术在组合时,是利用中央处理器90的基板91与面板92间的间隙所形成的滑槽93,以框型扣体80的框板86的端面作为滑轴,从对位杆81下方的开口处由外向内套入下容置槽,至基板91靠抵挡片84而定位,其两边因受翼片87夹靠导正而不致左右偏移,使面板92可咬住框板86的边缘而跨置于框板86的上端,接着将散热器70的肩板72以倾斜角度由内向外嵌插在对位杆81的下方,此时肩板72的两端恰被“L”形扣片82所靠夹,然后将散热器70较高角度的另端向下压而挤推扣拨片85,扣拨片85因具弹力受推挤而向外移,当散热器70嵌扣置入上容置槽,扣拨片85又复位而扣住散热器70的底座71,此时底座71即整面覆盖在面板92上,并将中央处理器90紧紧压制住,当扣拨片85扣住散热器70后,对侧的“L”形扣片82亦同时将底座71靠持抵扣住,使之固定而不会脱落,完成中央处理器90与散热器70的紧密贴接组合,形成如图5所示;要拆解时,只需依相反顺序将扣拨片85向外轻力扳压,令散热器70的底座71脱离即可将之拆卸。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依据本技术的创设精神而做等效的替换转用,仍应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主要包括一散热器及一框型扣体,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于其底座的一侧向外突设一肩板,该肩板的长度较小于对位杆;框型扣体一侧设为对位杆,该对位杆两端下方各延接“L”型扣片,形成有一空间容嵌散热器的肩板,其对侧设有靠抵部,该靠抵部下端设一挡片,上端设有朝外弧翻的弹性扣拨片,于另两相对侧则各设为框板,该框板靠近对位杆的一端较狭小而与“L”形扣片连接成一较宽开口,且该框板外侧向下折有翼片成上、下两容置槽,下容置槽套置中央处理器,上容置槽嵌扣散热器。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包含有一散热器及框型扣体,散热器于底座的一侧向外突设有肩板;该框型扣体一侧设为对位杆,对位杆两端下方延接扣片,其对侧设有靠抵部,靠抵部下端设有一挡片、上端设有朝外弧翻的扣拨片,于另两相对边各设为框板,框板一端与扣片连接形成开口,且框板外侧向下折有翼片形成上、下两容置槽;通过本技术能将中央处理器紧紧扣压住;拆卸时只要向外轻力扳压扣拨片即可将之拆卸。文档编号G06F1/20GK2425382SQ0023352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魏文珍 申请人:魏文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扣合装置,主要包括一散热器及一框型扣体,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于其底座的一侧向外突设一肩板,该肩板的长度较小于对位杆;框型扣体一侧设为对位杆,该对位杆两端下方各延接“L”型扣片,形成有一空间容嵌散热器的肩板,其对侧设有靠抵部,该靠抵部下端设一挡片,上端设有朝外弧翻的弹性扣拨片,于另两相对侧则各设为框板,该框板靠近对位杆的一端较狭小而与“L”形扣片连接成一较宽开口,且该框板外侧向下折有翼片成上、下两容置槽,下容置槽套置中央处理器,上容置槽嵌扣散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珍
申请(专利权)人:魏文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