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及四向滚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8469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及四向滚轮结构,滚轮包括有转轴、转动件以及至少一挠性连接部,挠性连接部连接转轴与转动件,使转轴在转动件中可自由移动,而四向滚轮结构包括有底座、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底座上的滚轮座以及前述的滚轮,滚轮通过转轴于滚轮座内转动,且通过转轴来致动设在底座上的第一感应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轮及四向滚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及四向滚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滚轮结构,请参阅图1、图2,滚轮结构10包括有一滚轮11、一弹性轴12、一旋转编码器13、一小滚轮14以及一感应器15,弹性轴12分别与旋转编码器13以及小滚轮14连接,弹性轴12设于支柱16上,并且弹性轴12会被施压可稍成弯弧,使小滚轮14触动感应器15以接通电源。由上可知,现有的滚轮结构10仅能提供下压触动感应器15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及四向滚轮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其滚轮包括有转轴、转动件以及至少一挠性连接部,挠性连接部连接转轴与转动件,使转轴于转动件中可自由移动。本实用新还提供一种四向滚轮结构,包括有底座、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底座上的滚轮座以及滚轮,该滚轮包括具有一中空部的转动件、挠性连接部、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设于中空部,而挠性连接部连接第一转轴与转动件,其中第二转轴枢接于该承接部,并且滚轮通过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于滚轮座内转动,且第一转轴可致动设于底座上的第一感应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其滚轮内设置的转轴通过挠性连接部与转动件连接而使其转轴可移动或转动,故其可提供多方向触动感应器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下压触动感应器,由此可使这种输入装置更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图2为现有滚轮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滚轮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滚轮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滚轮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滚轮座的示意图;图7A-图7D为本技术的滚轮受力后,挠性连接部的形变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滚轮结构的后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滚轮结构11滚轮12弹性轴13旋转编码器14小滚轮15感应器16支柱20四向滚轮结构21底座221承接部222转动部223弹片224破孔225第一端226第二端227第三端22滚轮座23滚轮231转动件232挠性连接部233第一转轴234第二转轴-->235中空部236转片30输入装置31第一感应器32第二感应器33第三感应器34第四感应器F1、F2、F3力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本技术的四向滚轮结构20用于输入装置30中,输入装置30上设有第一感应器31、第二感应器32、第三感应器33以及第四感应器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31为旋转编码器,而第二、第三、第四感应器32、33、34为开关,四向滚轮结构20包括有底座21、滚轮座22以及滚轮23。续请搭配参阅图3、图5,滚轮23包括有转动件231、挠性连接部232、第一转轴233以及第二转轴234(在图3中标示),其中,转动件231具有中空部235,第一转轴233设于中空部235,在本实施例中,挠性连接部232大致以辐射状连接第一转轴233与转动件231,而第二转轴234由转动件231的内侧向外延伸,且由多个圆弧状的转片236所构成。再请搭配参阅图3、图6,滚轮座22包括承接部221、转动部222、弹片223、破孔224、第一端225、第二端226以及第三端227,承接部221与第二转轴234(标示于图3中)枢接,转动部222与底座21枢接,弹片223连接于滚轮座22与转动部222之间。请参阅图3、图7A-图7C、图8,本技术四向滚轮结构20的转动部222枢接于底座21,故滚轮座可依照图8中的箭头A或箭头B朝第一方向(左边)摆动或朝第二方向(右边)摆动,由于滚轮座22上的第二端226以及第三端227的位置与底座21上第三感应器33以及第四感应器34之位置对应,故当滚轮23受到一向左的力量F1时(请参阅图8),滚轮23的挠性连接部232会向右边略为凸出,并且滚轮23会带动滚轮座22向第一方向(左边)摇摆,最后通过第二端226致动第三感应器33,相反地,当滚轮23受到一-->向右的力量F2时(请参阅图8),滚轮23的挠性连接部232会向左边略为凸出,并且滚轮23带动滚轮座22向第二方向(右边)摇摆,最后通过第三端227致动第四感应器34,在本实施例中,挠性连接部232可在滚轮23受力位移后,提供一回复力,使滚轮23回到原来的状态(图7A的状态)。请参阅图3、图4、图7A及图7D,本技术四向滚轮结构20的弹片223连接于滚轮座22与转动部222之间,当滚轮23受一向下力F3作用时,第一转轴233的一部分会在破孔224中向下运动,此时滚轮23中的挠性连接部232会产生形变(如图7D所示),当该第一转轴233往下运动时,弹片223因受力而变形,滚轮座22跟着向下运动,第一端225便会致动第二感应器32,在本实施例中,挠性连接部232可在滚轮23受力位移后,提供一回复力,使滚轮23回到原来的状态(图7A的状态),同样地,弹片223可在滚轮座22受力位移后,提供一回复力,使滚轮座22回到原来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转轴、一转动件以及至少一挠性连接部,该挠性连接部连接该转轴与该转动件,以使该转轴于该转动件中可自由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转轴、一转动件以及至少一挠性连接部,该挠性连接部连接该转轴与该转动件,以使该转轴于该转动件中可自由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输入装置的滚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连接部为多个,且该各挠性连接部大致以辐射状连接该转轴与该转动件。3.一种四向滚轮结构,适用于一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有一第一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四向滚轮结构包括有:一底座;一滚轮座,该滚轮座具有一承接部,该滚轮座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上;以及一滚轮,该滚轮包括:一转动件,具有一中空部;一挠性连接部;一第一转轴,设于该中空部,该挠性连接部连接该第一转轴与该转动件;以及一第二转轴,枢接于该承接部;其中,该滚轮通过该第一转轴及该第二转轴于该滚轮座内转动,且该第一转轴可致动该第一感应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应器包括一旋转编码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滚轮具有多个挠性连接部,该各挠性连接部大致以辐射状连接该第一转轴与该转动件。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滚轮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中刘占领
申请(专利权)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