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7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包括有锅体、锅盖,在锅盖的上表面周向设有至少三根筋条构成搁放锅体的搁放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锅体可以置于锅盖上,再将锅盖置于厨案或餐桌上,可以防止锅体对厨案或餐桌的损坏,锅体搁放方便且省去了原有结构中需配置的搁架。(*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厨具,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锅作为一种常用厨具,其作用是对食物进行加热、蒸煮,所以不可避免的需对锅体进行高温加热,而在蒸煮完成后,一般会将锅搬离灶体。但此时锅还保持高温,为避免高温的锅损坏厨案,可将高温的锅放置于搁架上,再将搁架置于厨案上;若锅内盛装有食物而将锅置于餐桌上时,为避免高温的锅对餐桌的损坏,也是先将锅置于搁架上,再将搁架置于厨案上,但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1、将高温的锅置于厨案或餐桌上时,为避免高温的锅对厨案或餐桌的损坏,先将锅置于搁架上,再将搁架置于厨案或餐桌上,此时需专门配置一个搁架,多出的搁架增加了成本;2、在搁放锅时需同时携带一个搁架,携带不方便也占用空间;3、将锅置于餐桌上时,打开锅盖后,使用者还需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锅盖如何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锅体搁放的锅。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锅,包括有锅体、锅盖,在锅盖的上表面上设有搁放锅体的搁放装置。本技术中,当要放置锅体时,打开锅盖,将锅盖置于厨案或餐桌上,再将锅体置于锅盖上表面的搁放装置上,不损坏厨案或餐桌,锅体搁放方便且省去原结构中需配置的搁架。同时,打开锅盖后,也不需考虑锅盖如何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结构是在锅盖的上表面周向设有至少三根筋条构成所述搁放装置。锅体放于筋条上面时,因为筋条与锅体的接触面极小,锅体上的热量只有小部分传递到锅盖上,而达到隔热的效果,周向设置的至少三根筋条同时可以保证锅体的稳定性。搁放装置还可以是设置于锅盖上表面的至少三个凸台,凸台与筋条的作用相同。在所述筋条上还设有垫条,所述搁放装置同时包括该垫条。垫条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增强隔热效果。也避免锅体对搁放装置的磨损,垫条的材料可以采用硅胶,因为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耐高温,垫条还可以采用其它类似材料来代替。所述垫条为长条形,垫条下方带有卡脚,在筋条上设有与卡脚相对应的卡孔,该卡脚卡于该卡孔内而将所述垫条固定在所述筋条上。此结构可方便的将所述垫条固定在所述筋条上。所述各筋条的轴线沿锅盖的径向方向。此结构的筋条在锅盖的上表面形成花瓣形,增强锅盖的美观效果,同时也利于加工,如对锅盖冲压形成。所述锅盖周边为盖边,盖边下部直径小,上部直径大,盖边的大直径处形成盖边的缘部;锅体口部的直径由里向外逐渐增大,其形状与锅盖的盖边相对应。锅盖缘部与锅体口部形成相配合的渐变曲线,能保证两者很好的密封效果,锅盖打开时也方便。在锅盖上还设有锅盖盖柄,锅盖盖柄由金属圆棒料制成,金属圆棒料经弯折后其两端与锅盖固定连接而形成该锅盖盖柄;在锅体上设有锅耳,锅耳由金属圆棒料制成,金属圆棒料经弯折后其两端与锅体固定连接而形成该锅耳。锅耳及锅盖盖柄采用金属圆棒料弯折的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加工,工艺性较好。所述锅体由锅身、传热片、底片组成,该锅身底部、传热片、底片依次紧贴固定连接。此结构能很好的保证锅体的强度及传热效果的要求。所述锅体外表面的底部为平面,与此相对应,所述锅盖的上表面也为平面。所述锅体放置在所述锅盖上时,锅盖的上表面需与锅体的底部形状相配合,以增强锅体放置的稳定性;若锅体底部为平面(即采用平底结构),锅盖上表面也为平面,在放置时可使两者很好的相配合,稳定性强;若锅体采用圆底外凸结构(从锅体外面来看),则锅盖上表面需作成下凹的结构,下凹形的锅盖会占用锅内有效空间,也增加了加工的难度。所以锅体底部及锅盖均采用平面结构,即可增强放置时的稳定性,也可以方便的加工。综上,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中,不需准备搁架,锅体的搁置方便;2、本技术中,锅盖打开后,不需再考虑锅盖的放置;3、本技术中,锅盖外形美观;4、本技术的加工工艺性好;5、锅体在锅盖上放置时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外形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锅体1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锅盖2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6是图1中锅体1置于锅盖2上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的外形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的外形图;附图标记说明1、锅体,2、锅盖,3、筋条,4、垫条,5、卡脚,6、卡孔,7、盖边,8、缘部,9、锅体口部,10、锅盖盖柄,11、锅耳,12、锅身,13、传热片,14、底片,15、凸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6,一种锅,包括有锅体1、锅盖2,在锅盖2的上表面上通过冲压形成有14根筋条3,筋条3为长条形,沿锅盖2周向设置,且各筋条3的轴线沿锅盖2的径向方向,筋条3构成搁放锅体1的搁放装置。锅体1由锅身12、传热片13、底片14组成,该锅身12底部、传热片13、底片14通过焊接方式依次紧贴固定连接。锅体1外表面的底部为平面,与此相对应,所述锅盖2的上表面也为平面。在锅盖2两侧各4个筋条3即共8个筋条3中,每个筋条3上带有3个卡孔6,在筋条3上还设有垫条4,垫条4采用硅胶材料,其下方带有卡脚5,卡脚5卡入卡孔6中而将垫条4固定在筋条3上,而使垫条4同时成为所述搁放装置的一部分。锅盖2周边为盖边7,盖边7下部直径小、上部直径大,盖边7的大直径处形成盖边7的缘部8;锅体口部9的直径由里向外逐渐增大,其形状与锅盖2的盖边7相对应。在锅盖2上还设有锅盖盖柄10,锅盖盖柄10由金属圆棒料制成,该金属圆棒料经弯折后其两端与锅盖2通过碰焊固定连接而形成该锅盖盖柄10;在锅体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锅耳11,锅耳11由金属圆棒料制成,该金属圆棒料经弯折后其两端通过碰焊与锅体1固定连接而形成该锅耳11。实施例二请参见图7,此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实施例一中的锅耳11为两个,分别设于锅身12的两侧,而本实施例中,锅耳11为一个。实施例三请参见图8,此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实施例一中的搁放装置为设置于锅盖2上表面的筋条3及筋条3上的垫条4,而本实施例中,搁放装置为设置于锅盖2上表面的3个凸台15,其作用与实施例一中的筋条3的作用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包括有锅体(1)、锅盖(2),其特征在于:在锅盖(2)的上表面上设有搁放锅体(1)的搁放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包括有锅体(1)、锅盖(2),其特征在于在锅盖(2)的上表面上设有搁放锅体(1)的搁放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在锅盖(2)的上表面周向设有至少三个凸台(15)构成所述搁放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在锅盖(2)的上表面周向设有至少三根筋条(3)构成所述搁放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筋条(3)上还设有垫条(4),所述搁放装置同时包括该垫条(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4)为长条形,垫条(4)下方带有卡脚(5),在筋条(3)上设有与卡脚(5)相对应的卡孔(6),该卡脚(6)卡于该卡孔(6)内而将所述垫条(4)固定在所述筋条(3)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筋条(3)的轴线沿锅盖(2)的径向方向。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周边为盖边(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从喜
申请(专利权)人:新会日兴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