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边的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95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锅边的成型工艺,其中,锅边的成型工艺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锅边通过上述的加工工序形成包边结构,如此,相互抵接后形成的包边结构紧密封闭,没有形成间隙,且包边结构被凹槽的槽壁包裹,避免外界的水分和灰尘进入包边结构,进而提升锅边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从而让锅具更耐用。从而让锅具更耐用。从而让锅具更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边的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锅边的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复合型锅具的包边结构包括三层结构,包边结构一般将一层不锈钢层的端部以及对应的铝层位置的部分或者全部铝层切割掉,随后将未被切割的不锈钢层进行弯折和包覆切口形成。但这种包边结构在包边位置始终会形成间隙以及凸起,形成的凸起影响美观,容易藏污,而且水分容易渗入间隙,导致包边结构在包边位置的铝层会逐渐氧化、生锈,形成鼓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锅边的成型工艺,旨在通过对锅边的第一层和第三层进行双边靠中卷绕形成包边结构,提升锅边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从而让锅具更耐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锅边的成型工艺。
[0005]所述锅边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其中所述第二层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锅边的成型工艺步骤包括:
[0006]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
[0007]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
[000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的步骤和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09]将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第一预设角度。
[0010]在一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第一预设角度的步骤和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11]将第一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一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将第二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三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成型模具条邻近所述第一层端部,所述
第二成型模具条邻近所述第三层端部。
[0012]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一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将第二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三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成型模具条邻近所述第一层端部,所述第二成型模具条邻近所述第三层端部的步骤和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13]对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背向所述凹槽的一侧进行冷却降温。
[0014]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15]去除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及所述第三层的表面毛刺。
[0016]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的步骤和将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第一预设角度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17]在所述凹槽的槽壁涂覆润滑油。
[001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的槽壁涂覆润滑油的步骤和将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第一预设角度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19]在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端面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端面涂覆耐高温粘胶,以使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端面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端面与所述凹槽的槽壁粘接。
[0020]在一实施例中,去除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及所述第三层的表面毛刺的步骤和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21]在所述第一层背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切削多个第一缺口,多个所述第一缺口呈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层的厚度;在所述第三层背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切削多个第二缺口,多个所述第二缺口呈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层的厚度。
[002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锅边的成型工艺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锅边通过上述的加工工序形成包边结构,如此,相互抵接后形成的包边结构紧密封闭,没有形成间隙,且包边结构被凹槽的槽壁包裹,避免外界的水分和灰尘进入包边结构,进而提升锅边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从而让锅具更耐用。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锅边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锅边加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锅边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锅边的成型工艺的流程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锅边13第三层11第一层12a凹槽12第二层14包边结构
[0030]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边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边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其中所述第二层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锅边的成型工艺步骤包括:S10: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S20: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边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S10在所述第二层切削预设形状的凹槽的步骤和S20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的步骤之间还包括:S30将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第一预设角度。(预弯工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边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S30将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第一预设角度的步骤和S20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分别往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卷压,直至所述第一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层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均容纳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一包边部,所述第三层卷压进入所述凹槽形成第二包边部,所述第一包边部和所述第二包边部抵接形成包边结构的步骤之间还包括:S40将第一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一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将第二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三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成型模具条邻近所述第一层端部,所述第二成型模具条邻近所述第三层端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边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S40将第一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一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将第二成型模具条粘接在所述第三层面向所述凹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成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如
申请(专利权)人:新会日兴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