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1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座,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入风口及相对的一出风口,且该入风口是连通于该容置空间,并经由该容置空间而连通于该出风口;    一风扇,配设于该容置空间之内;以及    多数个鳍片,配设于该出风口之内,且彼此相互平行排列,并将该出风口分隔成为多数个狭长开口,且该些狭长开口的宽度是小于等于1厘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配设于一电子装置的内部,用以将电子装置的内部的热气排放至外界的风扇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脑科技的突飞猛进,电脑的运作速度不断提升,使得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发热功率不断地向上提升,为了预防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过热,因而导致电子元件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效,所以电脑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散热效能变得非常重要。于是,除了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中央处理单元(CPU)及绘图处理单元(GPU),甚至是晶片组(chipset)等容易升高温度的电子元件额外地加装散热系统,用以降低电子元件于高速运作时的温度以外,更可在电脑主机的内部加装一风扇模组,用以产生电脑主机的内部及其外界的热对流,使得电脑主机的运作能够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的电脑主机的内部空间甚小,使得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极易积存于电脑主机的内部的气体,所以在电脑主机的内部装设一风扇模组以将电脑主机内部的热气排放至外界的作法经常见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请参照图1,其绘示现有的一种风扇模组的立体图。常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风扇模组100可包括壳座(housing)110及风扇(fan)120,其中壳座110具有一容置空间(mounting space)112、一入风口(airinlet)114及相对的一出风口(air outlet)116,而入风口114是连通于容置空间112,且入风口114是经由容置空间112而连通于出风口116。因此,当风扇模组100的风扇120在运转时,气体将可经由壳座110的入风口114,而进入壳座100的内部,再经由壳座110的出风口116输出。因此,当风扇模组100应用于一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时,风扇模组100将可有效地将电脑主机内部的热气排放至外界,使得电脑主机的运作能够更加顺畅。就现有技术而言,风扇模组100的出风口116目前并无配设任何的栅状物。因此,当风扇模组100配设在一笔记本电脑的内部时,使用者在携带或搬运笔记本电脑的过程期间,最大外径小于入风口114及出风口116的小型导电物体(例如回纹针或钉书针等)很容易依序经由壳座110的出风口116、容置空间112及入风口114,而进入笔记本电脑的内部,并碰触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的电性接点或线路,如此可能会导致笔记本电脑失效。因此,为了减少上述的小型导电物体进入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的可能性,在目前可携式装置的安全规定之中,位在可携式装置的表面且可连通于可携式装置的内部的狭长开口其宽度将限制不可超过1mm。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模组,适于配设至一可携式装置的内部,用以将可携式装置的内部的热气排出至外界。为达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风扇模组,其包括一壳座、一风扇及多数个鳍片,其中壳座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入风口及相对的一出风口,且入风口是连通于容置空间,并经由容置空间而连通于出风口。此外,风扇是配设于容置空间之内。另外,这些鳍片是配设于出风口之内,且彼此相互平行排列,并将出风口分隔成为多数个狭长开口,且这些狭长开口的宽度是小于或等于1厘米。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这些狭长开口的宽度范围是可为0.8~1厘米。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这些鳍片的排列方向,意即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这些鳍片的长度方向。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这些鳍片的排列方向,意即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这些鳍片的长度方向。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模组乃是利用这些彼此平行排列的鳍片来将壳座的出风口分隔成多个狭长开口,且这些狭长开口的宽度是小于或等于1厘米。因此,当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模组配设在一可携式装置的内部时,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模组除可将可携式装置的内部的热气排出至外界以外,更可由这些平行排列的鳍片将外来的小型导电物体阻挡自壳座的出风口,故可有效地避免外来的小型导电物体经由壳座而进入可携式装置的内部,以符合可携式装置的相关的安全规定。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二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现有的一种风扇模组的立体图;图2(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图;图2(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图;图3(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A)及图2(B),其中图2(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图,而图2(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分解图。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201主要包括一壳座210、一风扇220及多个鳍片230。首先,壳座210具有一容置空间212、一入风口214及相对的一出风口216,且入风口214是连通于容置空间212,并经由容置空间212而连通于出风口216。此外,壳座210更可包括一盖板210a及一底座210b,而入风口214是可由盖板210a镂空所构成,且盖板210a的部分壁体及底座210b的部分壁体是共同构成出风口216,而这些鳍片230均连接于盖板210a的底面。另外,风扇220则配设于容置空间112之内。因此,当风扇220运转时,风扇220将可经由入风口214而主动地吸引外界的空气至容置空间212,接着再经由出风口216输出气流。一般而言,风扇模组201是配设于可携式装置(例如一可携式电脑)之内部,而风扇模组201的出风口216是暴露于可携式装置之外,使得积存于可携式装置的内部的热气可经由风扇模组201排放至可携式装置之外。为了符合可携式装置的安全规定,这些鳍片230是配设于出风口216之内,其彼此相互平行排列,并将出风口216分隔成为多个狭长开口216a。同时,由改变这些鳍片230于出风口216的疏密分布,使得这些狭长开口216a的宽度是小于或等于1厘米,以符合可携式装置的安全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中,这些狭长开口216a的宽度的较佳范围是介于0.8至1厘米之间,而这些鳍片230的排列方向(图2(A)的Y轴方向)大致平行于出风口216的长度方向(图2(A)的Y轴方向),意即这些鳍片230的长度方向(图2(A)的Z轴方向)大致垂直于出风口216的长度方向(图2(A)的Y轴方向)。当携带或搬移一配备有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201的可携式装置时,外界的小型导电物(例如为回纹针或钉书针)将会受到这些位于出风口216的鳍片230的阻挡,而无法依序经由风扇模组201的壳座210来进入可携式装置的内部。因此,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201配设于一可携式装置的内部,且壳座210的出风口216暴露于可携式装置之外时,这些位于出风口216的鳍片230将可有效地防止小型导电物体进入可携式装置的内部,使得可携式装置能够维持正常的运作。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A)及图3(B),其中图3(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图,而图3(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分解图。相较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风扇模组201,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组202同样具有壳座210、风扇220及多个鳍片230,但这些鳍片2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英哲黄颂铨
申请(专利权)人:华宇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