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2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浸入式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壳体、蛇形换热管以及阻挡件,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所述蛇形换热管和所述阻挡件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的蒸汽入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浸入式换热器解决了浸入式换热器内部换热蒸汽偏流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入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入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浸入式换热器结构简单,热应力效果好,适用于小流量情况下的换热,且可用于高压、高温、腐蚀等各种复杂换热工况,但是浸入式换热器在使用时,壳体内部蒸汽冷会存在偏流的情况,从而导致换热蒸汽无法与换热管接触,而降低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浸入式换热器,旨在解决浸入式换热器内部换热蒸汽偏流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浸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蛇形换热管以及阻挡件,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所述蛇形换热管和所述阻挡件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的蒸汽入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下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壳体包括顶板、侧围板以及底板,所述侧围板呈圆形,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盖设于所述侧围板的两端以围成所述换热腔体,所述蒸汽入口开设于所述侧围板上,所述蒸汽出口开设于底板上,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侧围板的内壁面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自所述侧围板的内壁面朝向所述侧围板的轴线延伸,所述阻挡件开设有位于所述侧围板的轴心处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阻挡件以阻挡自上方所述蒸汽入口进入的蒸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蛇形换热管沿所述侧围板的直径方向的最大距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远离所述侧围板的一端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阻挡件之间具有倾斜角。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为α,30°≤α<18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蛇形换热管包括进液端、弯折段以及出液端,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均穿设所述顶板并凸出于所述顶板,所述弯折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连通,所述弯折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端连通,所述弯折段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排污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且蛇形换热管设置于换热腔体中,从而可通过在换热腔体内通入换热蒸汽,在蛇形换热管中通入待换热流体,使得该换热蒸汽和待换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同时,换热器壳体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的蒸汽入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下方,从而在换热蒸汽通过蒸汽入口在换热器上方进入换热腔体时,未偏流的蒸汽在下落的过程中会与蛇形换热管接触而进行换热,而偏流的蒸汽会在阻挡件的作用下,重新与蛇形换热管进行接触,而并非直接从蒸汽出口处排出,因此令偏流的换热蒸汽重新与蛇形换热管进行换热接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浸入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浸入式换热器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换热器壳体;11、顶板;12、侧围板;13、底板;14、换热腔体;15、蒸汽入口;16、蒸汽出口;20、蛇形换热管;21、进液端;22、弯折段;23、出液端;30、阻挡件;40、导流板;50、排污口。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并且,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浸入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浸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0、蛇形换热管20以及阻挡件30,所述换热器壳体10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14,所述蛇形换热管20和所述阻挡件30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14中,所述换热器壳体10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14连通的蒸汽入口15,所述换热器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16,所述阻挡件30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14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15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壳体10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14,且蛇形换热管20设置于换热腔体14中,从而可通过在换热腔体14内通入换热蒸汽,在蛇形换热管20中通入待换热流体,使得该换热蒸汽和待换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同时,换热器壳体10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14连通的蒸汽入口15,所述换热器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16,所述阻挡件30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14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15下方,从而在换热蒸汽通过蒸汽入口15在换热器上方进入换热腔体14时,未偏流的蒸汽在下落的过程中会与蛇形换热管20接触而进行换热,而偏流的蒸汽会在阻挡件30的作用下,重新与蛇形换热管20进行接触,而并非直接从蒸汽出口16处排出,因此令偏流的换热蒸汽重新与蛇形换热管20进行换热接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中,所述换热器壳体10包括顶板11、侧围板12以及底板13,所述侧围板12呈圆形,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3分别盖设于所述侧围板12的两端以围成所述换热腔体14,所述蒸汽入口15开设于所述侧围板12上,所述蒸汽出口16开设于底板13上,所述阻挡件30设置于所述侧围板12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顶板11、侧围板12以及底板13围成换热腔体14,并且在侧围板12的内壁面上设置阻挡件30,使得换热蒸汽在换热腔体14内流动时,会被挡板阻挡,从而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流动方式,从而令偏流的换热蒸汽重新与蛇形换热管20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阻挡件30自所述侧围板12的内壁面朝向所述侧围板12的轴线延伸,所述阻挡件30开设有位于所述侧围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浸入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蛇形换热管以及阻挡件,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所述蛇形换热管和所述阻挡件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的蒸汽入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入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入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蛇形换热管以及阻挡件,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体,所述蛇形换热管和所述阻挡件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的蒸汽入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蒸汽入口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入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包括顶板、侧围板以及底板,所述侧围板呈圆形,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盖设于所述侧围板的两端以围成所述换热腔体,所述蒸汽入口开设于所述侧围板上,所述蒸汽出口开设于底板上,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侧围板的内壁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入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自所述侧围板的内壁面朝向所述侧围板的轴线延伸,所述阻挡件开设有位于所述侧围板的轴心处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玉龙刘辉左卫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汉华京电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