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缓冲板,设备主体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水管,该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通过外套管、进水孔、连接孔和转动轴,使用人员从冷水进水管内倒入冷水,根据所需要的冷水转动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带动冷水进水管在外套管内转动,冷水进水管外表面的进水孔与外套管的连接孔相对应,根据转动的冷水进水管外表面的进水孔的多少对进水的流量进行调节,对应的进水孔数量多时流量大,对应的进水孔数量少时则流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换热设备是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制药、机械、食品,常用的热交换器都是采用多层冷凝管并行安装。现有的换热设备,通常换热器的进水管为单一的供水管,通过它将热流分配到各个分流管,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实现流量的调节,且换热器冷流体通道流程短,使用换热器时冷流体与热流体发生交换的时间以及流程短,冷流体流速过快吸收热量少,热源出口温度比冷源出口温度高,换热设备内的水忽冷忽热,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能对流量进行调节和换热器冷流体通道流程短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的两侧上方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外表面贯穿有进水孔,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外部套接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两侧均贯穿有连接孔,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的底部连接有冷水吸热管,且所述冷水吸热管设置于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口管,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暖气进口管和暖气出口管,所述暖气进口管和暖气出口管之间通过暖气换热管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冷水进水管通过转动轴与外套管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水孔设置有多个,分为多排,且多排所述进水孔纵向分布。优选的,多排所述进水孔的数量不同。优选的,所述暖气换热管呈螺旋状分布于设备主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柱与支撑板形成三角状。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通过外套管、进水孔、连接孔和转动轴,使用人员从冷水进水管内倒入冷水,根据所需要的冷水转动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带动冷水进水管在外套管内转动,冷水进水管外表面的进水孔与外套管的连接孔相对应,根据转动的冷水进水管外表面的进水孔的多少对进水的流量进行调节,对应的进水孔数量多时流量大,对应的进水孔数量少时则流量小,冷水进入到冷水吸热管中继续流向设备主体的内部,热气从暖气进口管进入到暖气换热管的内部对冷水进行加热,冷水从顶部一侧慢慢进入到设备主体的内部,并通过螺旋的暖气换热管进行加热,增加了换热器冷流体的通道流程,对冷水更好的进行加热,提高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冷水进水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主体;2、防护板;3、冷水吸热管;4、暖气进口管;5、暖气换热管;6、支撑板;7、暖气出口管;8、冷水出口管;9、外套管;10、转动轴;11、连接孔;12、冷水进水管;13、进水孔;14、进水腔;15、支撑柱;16、缓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防护板2、冷水吸热管3、暖气进口管4、暖气换热管5、支撑板6、暖气出口管7、冷水出口管8、外套管9、转动轴10、连接孔11、冷水进水管12、进水孔13、进水腔14、支撑柱15和缓冲板16,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2,防护板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的顶部连接有缓冲板16,设备主体1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2的两侧上方连接有转动轴10,冷水进水管12的外表面贯穿有进水孔13,冷水进水管12的外部套接有外套管9,外套管9的内部两侧均贯穿有连接孔11,外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进水腔14,进水腔14的底部连接有冷水吸热管3,且冷水吸热管3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备主体1的底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口管8,设备主体1的一侧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暖气进口管4和暖气出口管7,暖气进口管4和暖气出口管7之间通过暖气换热管5相连接,支撑柱1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柱15与支撑板6形成三角状,支撑板6对缓冲板16进行支撑,缓冲板16的顶部开设有凹槽,缓冲板16防止防护板2在设备主体1加热膨胀时脱落。请参阅图1和4,冷水进水管12通过转动轴10与外套管9转动连接,方便转动冷水进水管12,从而对流量进行调节。请参阅图1、3和4,进水孔13设置有多个,分为多排,且多排进水孔13纵向分布,通过纵向分布的进水孔13与连接孔11相对应进水,多排进水孔13的数量不同,根据数量不同的进水孔13,可以对流量进行调节。请参阅图1,暖气换热管5呈螺旋状分布于设备主体1的内部,增加换热器冷流体的通道流程,对冷水更好的进行加热,提高换热效率。工作原理:首先,使用人员在使用本换热设备时,使用人员从冷水进水管12内倒入冷水,根据所需要的冷水转动转动轴10,转动轴10转动带动冷水进水管12在外套管9内转动,冷水进水管12外表面的进水孔13与外套管9的连接孔11相对应,根据转动的冷水进水管12外表面的进水孔13的多少对进水的流量进行调节,对应的进水孔13数量多时流量大,对应的进水孔13数量少时则流量小,冷水进入到冷水吸热管3中继续流向设备主体1的内部,热气从暖气进口管4进入到暖气换热管5的内部对冷水进行加热,冷水从顶部一侧慢慢进入到设备主体1的内部,并通过螺旋的暖气换热管5进行加热,增加了换热器冷流体的通道流程,对冷水更好的进行加热,支撑板6对防护板2进行支撑,缓冲板16防止防护板2在设备主体1加热膨胀时脱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2),所述防护板(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柱(15),所述支撑柱(15)的顶部连接有缓冲板(16),所述设备主体(1)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水管(12),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两侧上方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外表面贯穿有进水孔(13),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外部套接有外套管(9),所述外套管(9)的内部两侧均贯穿有连接孔(11),所述外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进水腔(14),所述进水腔(14)的底部连接有冷水吸热管(3),且所述冷水吸热管(3)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内部,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口管(8),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侧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暖气进口管(4)和暖气出口管(7),所述暖气进口管(4)和暖气出口管(7)之间通过暖气换热管(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2),所述防护板(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柱(15),所述支撑柱(15)的顶部连接有缓冲板(16),所述设备主体(1)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水管(12),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两侧上方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外表面贯穿有进水孔(13),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外部套接有外套管(9),所述外套管(9)的内部两侧均贯穿有连接孔(11),所述外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进水腔(14),所述进水腔(14)的底部连接有冷水吸热管(3),且所述冷水吸热管(3)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内部,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一侧贯穿有冷水进口管(8),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侧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暖气进口管(4)和暖气出口管(7),所述暖气进口管(4)和暖气出口管(7)之间通过暖气换热管(5)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双木热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双木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