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07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包括上部结构、中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包括活动卡箍,活动卡箍包括第一卡瓣、第二卡瓣,第一卡瓣和第二卡瓣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卡瓣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上部结构连接筒,上部结构连接筒内设置有内螺纹;中部结构为两端分别采用正反螺纹的连接杆;下部结构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框,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框两侧板的上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上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中部铰接有下部结构连接筒;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结构连接筒和下部结构连接筒螺纹连接。适用于内场和野外等多种场合,特别是战时野外无依托条件下的场合,能够大大提高米‑17系列直升机伴随保障效率和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上更换直升机变距拉杆专用工装,主要用于不拆卸旋翼桨叶机上简便、快捷更换米-17系列直升机损伤变距拉杆,适用于内场和野外等多种场合,特别适用于战时野外无依托条件下,保障车辆及重量、体积较大设备无法通达地域,不拆卸旋翼桨叶机上快速更换米-17系列直升机变距拉杆的场合。
技术介绍
米-17系列直升机是单旋翼带尾桨中型运输直升机,其旋翼由5片桨叶组成,单片桨叶重量约140kg,其重心位于其第8、9号后段件之间,距包铁前缘约150mm处。变距拉杆是直升机操纵系统的关键部件,一旦出现故障,轻则影响直升机的操纵性能,重则造成机毁人亡。停机状态下,变距拉杆承受桨叶重力和轴向关节部分重力,以及上述重力对其形成的扭矩,因此按照直升机维护手册规定,机上更换变距拉杆必须先拆卸桨叶。内场完成该项工作需要5~6人,吊车、工作梯、桨叶托架、旋翼夹具等多台(套)重量、体积较大的专用工装设备,耗时约1h。战时野外无依托条件下,按照现有作业方法耗时更长,保障车辆及重量、体积较大设备难以通达的地域无法实现。因此,现有作业方法无法满足战时野外无依托条件下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要求。目前,还没有解决此问题的工装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机上更换米-17系列直升机变距拉杆作业方式的不足,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内场和野外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根据旋翼桨毂和自动倾斜器自身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撑点,设计了专用工装:所述工装包括上部结构、中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三部分,上部结构包括活动卡箍,活动卡箍包括第一卡瓣、第二卡瓣和活动卡箍手轮,活动卡箍手轮包括一个设置有内螺纹的螺纹筒,螺纹筒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手轮,第一卡瓣的一端与第二卡瓣的一端铰连,第一卡瓣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卡瓣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第一螺栓与活动卡箍手轮的螺纹筒螺纹连接,第二卡瓣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上部结构连接筒,上部结构连接筒内设置有内螺纹;中部结构为两端分别采用正反螺纹的连接杆;下部结构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框,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框两侧板的上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上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中部铰接有下部结构连接筒;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结构连接筒和下部结构连接筒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中部手轮。优选的,所述下固定框两侧板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二螺栓,上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和固定手轮与下固定框固定连接,固定手轮的结构与活动卡箍手轮的结构相同或类似。上部结构选择以桨毂轴向关节变距摇臂轴承附近位置为支撑点,根据其直径大小,设计了可固定的圆形卡箍,圆形卡箍与机件接触面粘接毛毡或胶皮,防止对机件造成机械损伤。中部结构采用正反螺纹的螺杆结构,可以进行30~40mm的调节范围,确保工装安装位置合适。底部结构选择以总距操纵杠杆为支撑点,零件与机件接触面粘接毛毡或胶皮,防止对机件造成机械损伤。为了解决变距摇臂与总距操纵杠杆的小夹角问题,底部结构上设计了可调节角度的铰接结构。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手轮结构进行固定和调节的方式,减少了工具的使用,提升了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的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经济环保,结构简单,操作快捷,重量轻便,利于随机携带,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于米-17系列直升机。本技术提供的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适用于内场和野外等多种场合,特别是战时野外无依托条件下的场合,能够大大提高米-17系列直升机伴随保障效率和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所述工装包括上部结构、中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三部分,上部结构包括活动卡箍5,活动卡箍包括第一卡瓣501、第二卡瓣502和活动卡箍手轮1,活动卡箍手轮1包括一个设置有内螺纹的螺纹筒,螺纹筒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手轮,第一卡瓣501的一端与第二卡瓣502的一端铰接,第一卡瓣5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卡瓣50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503,第一螺栓与活动卡箍手轮的螺纹筒螺纹连接,第二卡瓣502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上部结构连接筒6,上部结构连接筒6内设置有内螺纹;中部结构为两端分别采用正反螺纹的连接杆7;下部结构包括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框4,下固定框4两侧板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二螺栓,上固定板3通过第二螺栓和固定手轮2与下固定框4固定连接(固定手轮的结构与活动卡箍手轮的结构相同);上固定板3的上端面的中部铰接有下部结构连接筒8;连接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结构连接筒6和下部结构连接筒8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中部手轮9,通过中部手轮可以很容易的转动连接杆7,从而对工装安装位置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所有主体部件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用时,松开旋翼刹车手柄,将需要更换变距拉杆的桨叶旋转到总距操纵杠杆正上方。首先,拧松上部结构的活动卡箍手轮1,打开上部结构,将其安装到变距摇臂与变距拉杆连接轴承头附近,而后合上活动卡箍5并用活动卡箍手轮将上部结构固定好。其次,连接中部结构与上部结构。再次,拧松底部结构固定手轮2,打开底部结构,将其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框4分别安装到总距操纵杠杆前缘上部和底部,连接底部结构与中部结构,而后用固定手轮2将底部结构固定在总距操纵杠杆上。最后,拆卸需要更换的变距拉杆,装上新的变距拉杆。本技术经济环保,结构简单,操作快捷(约为20min),重量轻便(仅为3kg),利于随机携带,适用于内场和野外等多种场合,能够提高米-17系列直升机伴随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上部结构、中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三部分,上部结构包括活动卡箍,活动卡箍包括第一卡瓣、第二卡瓣和活动卡箍手轮,活动卡箍手轮包括一个设置有内螺纹的螺纹筒,螺纹筒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手轮,第一卡瓣的一端与第二卡瓣的一端铰连,第一卡瓣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卡瓣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第一螺栓与活动卡箍手轮的螺纹筒螺纹连接,第二卡瓣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上部结构连接筒,上部结构连接筒内设置有内螺纹;中部结构为两端分别采用正反螺纹的连接杆;下部结构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框,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框两侧板的上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上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中部铰接有下部结构连接筒;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结构连接筒和下部结构连接筒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拆卸直升机旋翼桨叶快速更换变距拉杆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上部结构、中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三部分,上部结构包括活动卡箍,活动卡箍包括第一卡瓣、第二卡瓣和活动卡箍手轮,活动卡箍手轮包括一个设置有内螺纹的螺纹筒,螺纹筒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手轮,第一卡瓣的一端与第二卡瓣的一端铰连,第一卡瓣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卡瓣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第一螺栓与活动卡箍手轮的螺纹筒螺纹连接,第二卡瓣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上部结构连接筒,上部结构连接筒内设置有内螺纹;中部结构为两端分别采用正反螺纹的连接杆;下部结构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歧林郭红奎罗明牛新刚王治斌郭威刘传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三八二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