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34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0
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包括一个输送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一侧的翻转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下方的下料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一个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端的转轴,一个沿所述转轴轴向设置的置物板,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旋转杆,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旋转杆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置物板下方的下料台,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台上端的下料倾斜面,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高低两侧的挡板。本钢棒下料翻转机构通过“V”字形的置物板保证钢棒首尾两端高度相同,通过挡板控制钢棒在置物板上的位置,使每个钢棒下料前的状态保持一致,在钢棒下料时排列有序的下料至下料倾斜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
,特别是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钢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线材经过拉伸,除锈,矫直,切削等工艺形成。现有的钢棒下料过程,钢棒通过输送结构输送至倾斜的下料台上并沿倾斜面滚动至低端,最终完成钢棒下料收集。可以想到的是,当钢棒的前端先回脱离输送结构时,即钢棒前端失去支撑后向下倾斜,而钢棒后端仍在输送结构上,导致钢棒下料时呈前端低后端高的状态,而且由于钢棒与输送结构的接触点稍有不同,导致钢棒脱离输送结构的惯性不同,上述两个因素结合,最终导致钢棒无法准确且排列有序的下料至倾斜面的最低端,不利于钢棒的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包括一个输送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一侧的翻转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下方的下料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一个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端的转轴,一个沿所述转轴轴向设置的置物板,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旋转杆,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旋转杆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置物板下方的下料台,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台上端的下料倾斜面,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高低两侧的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呈长条状且置物板截面呈“V”字形。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上端设有置物槽且置物板上设有一个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在所述置物板两侧的定位缺口,以及一个对应插入任意一组定位缺口中的限位板。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最上端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一个输送台,若干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输送台上端的输送辊,以及驱动所述输送辊滚动的输送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辊的中部设有一个限位缺口。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缺口与所述置物槽位于同一条直线轨迹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一个与所述旋转杆连接的推杆,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推杆的驱动气缸。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或者驱动电机中的任意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通过“V”字形的置物板保证钢棒首尾两端高度相同,通过挡板控制钢棒在置物板上的位置,使每个钢棒下料前的状态保持一致,在钢棒下料时可以平滑顺畅且排列有序的下料至下料倾斜面,而且旋转驱动结构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推杆的伸缩,带动旋转杆旋转的驱动方式可控制旋转杆旋转行程,无需控制模块,简化了驱动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钢棒下料翻转机构所具有的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钢棒下料翻转机构所具有的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包括一个输送装置10,一个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10一侧的翻转装置2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20下方的下料装置30。本钢棒下料翻转机构还包括其他功能组件以及具体结构,例如电气连接组件,安装结构等,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输送装置10包括一个输送台11,若干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输送台11上端的输送辊12,以及驱动所述输送辊12滚动的输送驱动机构13。所述输送驱动机构13为驱动气缸或者驱动电机中的任意一种。可以想到的是,所述输送装置10的前端应设置有一个前置工序,当前置工艺操作完成后,施力在钢棒上至输送装置10即通过输送装置10输送至下一工序中。在本实施例中,钢棒位于输送辊12上端,通过输送驱动机构13驱动输送辊12滚动,施力在钢棒上且推动钢棒向前移动至翻转装置20上。所述输送辊12的中部设有一个限位缺口14,限位缺口14的结构设计,可以形成输送辊12对钢棒的输送限位,钢棒输送更加稳定。所述翻转装置20包括一个支撑架21,一个穿设在所述支撑架21上端的转轴22,一个沿所述转轴22轴向设置的置物板23,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22上的旋转杆24,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旋转杆24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25。所述置物板23上端设有置物槽231且所述限位缺口14与所述置物槽231位于同一条直线轨迹上,所述限位缺口14与置物槽231相对应,使钢棒进入翻转装置20上时,可以准确的输送至置物槽231中。在本实施中,所述转轴22与置物板2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想到的是,直接将置物板23替换转轴22中部结构,置物板23与转轴22同轴旋转。另外,转轴22与支撑架21之间应设有轴承,其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故不做赘述。所述置物板23上设有一个限位结构26。所述限位结构26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在所述置物板23两侧的定位缺口261,以及一个对应插入任意一组定位缺口261中的限位板262。通过限位结构26的设计,根据输送钢棒的尺寸,可以调节限位板262在置物板23上的位置,当钢棒输送至置物板23上时,钢棒前端抵触至限位板262上,即使每个钢棒在翻转之前保持相同的状态且保证钢棒首尾两端的高度一致,利于后续的翻转下料与收集。所述旋转驱动结构25驱动旋转杆24,带动转轴22转动,使置物板23向下料台一侧倾斜,当所述置物板23倾斜至相应角度时,置物板23的一侧靠近下料装置30且钢棒下落至下料装置30上。所述置物板23呈长条状且置物板23截面呈“V”字形。长条状的置物板23减少空间占用与钢棒形状相匹配,截面呈“V”字形有利于置物板23翻转时,钢棒从置物板23滚动至下料装置30上。所述旋转驱动结构25包括一个与所述旋转杆24连接的推杆251,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推杆251的驱动气缸252。通过驱动气缸252驱动推杆251的伸缩,带动旋转杆24旋转,该驱动方式可控制旋转杆24旋转行程,无需控制模块,简化了驱动结构。所述下料装置30包括一个设置在置物板23下方的下料台31,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台31上端的下料倾斜面32,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32高低两侧的挡板33。所述置物板23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32最上端的上方。可以想到的是,钢棒从置物板23上下料至下料台31上且沿所述下料倾斜面32滚落至最下端处。所述下料倾斜面32高低两侧的挡板33防止钢棒下料时滚落至下料台31外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技术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包括一个输送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一侧的翻转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下方的下料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一个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端的转轴,一个沿所述转轴轴向设置的置物板,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旋转杆,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旋转杆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置物板下方的下料台,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台上端的下料倾斜面,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高低两侧的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包括一个输送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一侧的翻转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下方的下料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一个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端的转轴,一个沿所述转轴轴向设置的置物板,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旋转杆,以及一个驱动所述旋转杆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置物板下方的下料台,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台上端的下料倾斜面,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下料倾斜面高低两侧的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呈长条状且置物板截面呈“V”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上端设有置物槽且置物板上设有一个限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棒下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在所述置物板两侧的定位缺口,以及一个对应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俊钛金属材料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