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60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6
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其包括一个初次上料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二次上料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二次上料装置远离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排料装置。所述初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初次上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上端且朝向二次上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上料面,以及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中部的限料结构。本钢棒二次上料机构通过初次上料装置与二次上料装置,对钢棒进行两次上料整平,并且钢棒依次通过翻料条与翻转辊的配合,对单个钢棒上料并通过排料装置进行自动整平,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钢棒连续上料且整体排列有序,避免钢棒堆叠导致上料过程卡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
,特别是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棒加工制造过程,仍有大部分工厂选择人工上料,耗时耗力。现有的钢棒在加工车间运输时,大多选择龙门架进行运输,当钢棒需要加工时,也通过龙门架将一大捆钢棒置于钢棒上料装置上,钢棒容易堆叠且无法保持一致状态,倾斜的上料面无法通过上料装置实现钢棒的单层整平排列,并且在上料过程中,堆叠的钢棒容易导致上料装置或者后续工序产生卡料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其包括一个初次上料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二次上料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二次上料装置远离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排料装置。所述初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初次上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上端且朝向二次上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上料面,以及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中部的限料结构。所述二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与所述上料架最低端一侧相接的排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上端且朝向排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排料面,一个沿倾斜排料面宽度方向穿设在所述排料架最高端一侧的转轴,一个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一个设置在转轴上且位于排料架中的翻转辊,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最高端且与所述翻转辊结构相匹配的圆弧让位部,以及至少一个沿翻转辊轴向设置在所述翻转辊外壁上且突出于所述圆弧让位部的翻料条。进一步地,所述限料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所述初次上料架上且位于倾斜上料面下方的驱动气缸,以及至少两个由对应驱动气缸驱动且伸出倾斜上料面的限料柱。进一步地,所述初次上料架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设置且突出与倾斜上料面的侧边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翻料条截面呈矩形状且所述翻料条的宽度大于钢棒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两端且位于排料架的两侧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翻料条对应设置的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圆弧让位部的最高端高度与所述限料柱突出倾斜上料面的交点高度平齐。进一步地,所述排料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最低端上方且固定在排料架两侧的U形支撑架,至少两个间隔设置U形支撑架底部的排料挡板,以及一个位于所述排料挡板与排料架之间的排料槽。进一步地,所述排料架上还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倾斜排料面倾斜方向设置在倾斜排料面上的支撑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通过初次上料装置与二次上料装置,对钢棒进行两次上料整平,并且钢棒依次通过翻料条与翻转辊的配合,对单个钢棒上料并通过排料装置进行自动整平,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钢棒连续上料且整体排列有序,避免钢棒堆叠导致上料过程卡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钢棒二次上料机构所具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钢棒二次上料机构所具有的侧面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其包括一个初次上料装置10,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装置10一侧的二次上料装置2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二次上料装置20远离初次上料装置10一侧的排料装置3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钢棒二次上料机构还包括其他功能组件以及具体结构,例如电气连接组件,安装结构等,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初次上料装置10包括一个初次上料架11,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11上端且朝向二次上料装置20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上料面12,以及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12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11中部的限料结构13。初次上料架11整体为框架结构,而且作为初次上料装置10的底部支撑。倾斜上料面12便于钢棒的上料,只需将水平钢棒向下滑动至倾斜上料面12的最高端即可,钢棒沿倾斜上料面12向下滑落。所述限料结构13用于控制初次上料装置10的钢棒上料数量。所述初次上料架11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12设置且突出与倾斜上料面12的侧边挡板,侧边挡板的结构设计,可放置钢棒向下滑动过程向两侧脱离倾斜上料面12。所述限料结构13包括至少两个设置所述初次上料架11上且位于倾斜上料面12下方的驱动气缸131,以及至少两个由对应驱动气缸131驱动且伸出倾斜上料面12的限料柱132。通过驱动气缸131顶出限料柱132,迫使限料柱132远离驱动气缸131的一端伸出倾斜上料面12,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限料柱132,即可对限料结构13上端的钢棒形成限料结构13,防止钢棒继续向下滑动,完成初次向下滑动。所述二次上料装置20包括一个与所述上料架最低端一侧相接的排料架21,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21上端且朝向排料装置30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排料面22,一个沿倾斜排料面22宽度方向穿设在所述排料架21最高端一侧的转轴23,一个驱动所述转轴23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24,一个设置在转轴23上且位于排料架21中的翻转辊25,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21最高端且与所述翻转辊25结构相匹配的圆弧让位部29,以及至少一个沿翻转辊25轴向设置在所述翻转辊25外壁上且突出于所述圆弧让位部29的翻料条26。当钢棒从倾斜上料面12向下滑动至最低端,钢棒的一侧抵接在所述排料架21上的圆弧让位部29的一侧。通过旋转驱动结构24驱动翻转辊25转动,翻料条26翻转时将位于倾斜上料面12最低端的钢棒卡入翻料条26与翻转辊25之间,使单个钢棒随翻转辊25沿圆弧让位部29转动,直至钢棒上升至圆弧让位部29的最高端时,翻料条26失去对钢棒的控制,钢棒沿倾斜排料面22继续向下滑动,即完成钢棒二次上料。二次上料装置20将初次上料装置10中钢棒依次通过翻料条26与翻转辊25的配合,对钢棒上料进行自动重新整理,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钢棒上料整体排列有序,避免钢棒堆叠导致上料过程卡料。所述翻料条26截面呈矩形状且所述翻料条26的宽度大于钢棒的直径。翻料条26的结构设计,便于翻料条26转动时与翻转辊25形成V形支撑结构,使单个钢棒依次翻转二次上料,翻转稳定性更好。所述转轴23的两端且位于排料架21的两侧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翻料条26对应设置的定位柱28。该定位柱28柱与翻料条26结构对应设置且同轴转动,防止钢棒长度过长导致翻料条26定位效果差,定位柱28可针对长钢棒的两端进行支撑并完成翻转。所述圆弧让位部29的最高端高度与所述限料柱132突出倾斜上料面12的交点高度平齐。该结构可以清楚地知道倾斜排料面22上钢棒最大载量,在钢棒初次上料时方便控制钢棒上料数量,避免超出承载量。所述排料架21上还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倾斜排料面22倾斜方向设置在倾斜排料面22上的支撑条27。支撑条27的设计,可以减少钢棒与倾斜排料面22的接触面积,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包括一个初次上料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二次上料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二次上料装置远离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排料装置,所述初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初次上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上端且朝向二次上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上料面,以及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中部的限料结构,所述二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与所述上料架最低端一侧相接的排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上端且朝向排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排料面,一个沿倾斜排料面宽度方向穿设在所述排料架最高端一侧的转轴,一个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一个设置在转轴上且位于排料架中的翻转辊,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最高端且与所述翻转辊结构相匹配的圆弧让位部,以及至少一个沿翻转辊轴向设置在所述翻转辊外壁上且突出于所述圆弧让位部的翻料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包括一个初次上料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二次上料装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二次上料装置远离初次上料装置一侧的排料装置,所述初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初次上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上端且朝向二次上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上料面,以及一个沿所述倾斜上料面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初次上料架中部的限料结构,所述二次上料装置包括一个与所述上料架最低端一侧相接的排料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上端且朝向排料装置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排料面,一个沿倾斜排料面宽度方向穿设在所述排料架最高端一侧的转轴,一个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旋转驱动结构,一个设置在转轴上且位于排料架中的翻转辊,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料架最高端且与所述翻转辊结构相匹配的圆弧让位部,以及至少一个沿翻转辊轴向设置在所述翻转辊外壁上且突出于所述圆弧让位部的翻料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棒二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料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所述初次上料架上且位于倾斜上料面下方的驱动气缸,以及至少两个由对应驱动气缸驱动且伸出倾斜上料面的限料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俊钛金属材料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