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84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减震装置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减震装置包括内管,内管外壁均滑动设有外管,内管外壁与外管上端均设有限位圈,内管外壁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内管上部外壁均设有若干定位槽,定位槽外部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在上方限位圈上壁的铰座,限位圈上壁均通过铰座铰接有两个铰链边,两个铰链边一端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尾端均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母,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配合,实现铰链边与限位圈的定位,使第一减震弹簧可在调节减震幅度后进行定位,设置推动块与漏孔配合,使内管可实现减震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尤其涉及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摩托车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摩托车前减震器主要包括柄管和脚头,柄管中套接有前叉管,前叉管中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器主要靠减震弹簧实现减震功能,现有的前减震器中柄管和脚头的连接是通过柄管的外螺纹和脚头的内螺纹进行连接。目前的摩托车减震器结构基本为固定式,不便调节减震弹簧的减震幅度,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目的在于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减震弹簧的减震幅度,提高减震器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减震装置与设在所述减震装置上端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两端底面的内管,所述内管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外管,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外管上端均设有限位圈,所述内管外壁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圈之间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内管上部外壁均等距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外部设有用于上方所述限位圈定位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方所述限位圈上壁的铰座,位于上方所述限位圈上壁均通过所述铰座铰接有两个铰链边,两个所述铰链边远离所述铰座一端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尾端均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母。优选地,上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连接柱,增加结构稳定性。优选地,上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对称设有两个上安装座,且所述外管下端均固定设有下安装座。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上安装座以便于安装把手,设置下安装座,便于安装车轮。优选地,上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中,所述内管下端均固定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上贯穿设有若干漏孔,所述推动块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外管内设有液压油。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推动块、漏孔与液压油配合,实现内管在外管内的缓冲减震消能作用。优选地,上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中,所述外管底部内壁均设有第二减震弹簧。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第二减震弹簧,实现减震作用,避免内管冲击外管底部内壁造成噪声与损坏。优选地,上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中,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外管上端连接处均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内管外壁与所述外管上端连接处均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避免液压油漏出。优选地,上述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中,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外侧均设有伸缩防尘套,所述伸缩防尘套上下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圈侧壁。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伸缩防尘套,避免灰尘污染内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配合,实现铰链边与限位圈的定位,使第一减震弹簧可在调节减震幅度后进行定位,设置推动块与漏孔配合,使内管可实现减震消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减震装置;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上安装座;5-下安装座;6-外管;7-内管;8-限位圈;9-第一减震弹簧;10-固定组件;11-连接柱;12-定位槽;13-铰座;14-铰链边;15-固定螺栓;16-固定螺母;17-推动块;18-漏孔;19-第二减震弹簧;20-伸缩防尘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减震装置1与设在减震装置1上端的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设置连接柱11,增加结构稳定性,第一固定板2上端对称设有两个上安装座4,设置上安装座4以便于安装把手,减震装置1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2两端底面的内管7,内管7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外管6,且外管6下端均固定设有下安装座5,设置下安装座5,便于安装车轮,内管7下端均固定设有推动块17,推动块17上贯穿设有若干漏孔18,推动块17外壁与外管6内壁紧密贴合,外管6内设有液压油,设置推动块17、漏孔18与液压油配合,实现内管7在外管6内的缓冲减震消能作用,外管6底部内壁均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9,设置第二减震弹簧19,实现减震作用,避免内管7冲击外管6底部内壁造成噪声与损坏,内管7外壁与外管6上端连接处均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设置内管7外壁与外管6上端连接处均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避免液压油漏出,内管7外壁与外管6上端均设有限位圈8,内管7外壁位于两个限位圈8之间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9,第一减震弹簧9外侧均设有伸缩防尘套20,伸缩防尘套20上下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限位圈8侧壁,设置伸缩防尘套20,避免灰尘污染内管7,内管7上部外壁均等距设有若干定位槽12,定位槽12外部设有用于上方限位圈8定位的固定组件10,通过定位槽12与固定组件10配合实现上方限位圈8的定位,固定组件10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方限位圈8上壁的铰座13,位于上方限位圈8上壁均通过铰座13铰接有两个铰链边14,两个铰链边14远离铰座13一端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15,固定螺栓15尾端均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母16,两个铰链边14通过固定螺栓15与固定螺母16配合定位槽12实现固定,两个铰链边14使上方限位圈8在第一减震弹簧9减震幅度调节后的实现定位。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在使用时,通过下安装座5安装前车轮,通过上安装座4安装把手,需要调节第一减震弹簧9减震幅度时,拧松两侧固定组件10上的固定螺母16,取下固定螺栓15并打开铰链边14,使铰链边14脱离定位槽12,再通过按压或提起位于上方限位圈8,实现第一减震弹簧9的减震幅度的调节,再将铰链边14闭合,通过固定螺栓15与固定螺母16拧紧配合,实现铰链边14的定位,铰链边14使位于上方限位圈8的定位,实现上方限位圈8在第一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1)与设在所述减震装置(1)上端的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所述减震装置(1)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两端底面的内管(7),所述内管(7)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外管(6),所述内管(7)外壁与所述外管(6)上端均设有限位圈(8),所述内管(7)外壁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圈(8)之间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9),所述内管(7)上部外壁均等距设有若干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外部设有用于上方所述限位圈(8)定位的固定组件(10),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方所述限位圈(8)上壁的铰座(13),位于上方所述限位圈(8)上壁均通过所述铰座(13)铰接有两个铰链边(14),两个所述铰链边(14)远离所述铰座(13)一端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15),所述固定螺栓(15)尾端均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母(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1)与设在所述减震装置(1)上端的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所述减震装置(1)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两端底面的内管(7),所述内管(7)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外管(6),所述内管(7)外壁与所述外管(6)上端均设有限位圈(8),所述内管(7)外壁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圈(8)之间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9),所述内管(7)上部外壁均等距设有若干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外部设有用于上方所述限位圈(8)定位的固定组件(10),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方所述限位圈(8)上壁的铰座(13),位于上方所述限位圈(8)上壁均通过所述铰座(13)铰接有两个铰链边(14),两个所述铰链边(14)远离所述铰座(13)一端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15),所述固定螺栓(15)尾端均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母(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协火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帆泰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