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84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在所述套筒内滑动的主滑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弹性单元;所述主滑杆通过一主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隔套上固定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滑杆,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供所述副滑杆穿入的调节孔,所述副滑杆通过副弹簧能够自由的在所述调节孔内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提高减震器整体抗冲击能力的同时,使得该减震器能够适应一部分小距离形变或者低力度冲击的减震,提高车辆整体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车辆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零部件,大到重型汽车,小到电动车;现有的电动车或者摩托车设置的减震器一般是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伸缩杆和一个弹簧组成,进而利用弹簧产生形变形成缓冲,这种减震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低;但是上述的这种减震结构存在一个缺陷,即该弹簧在作为减震的同时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支撑,该种弹簧的刚度都比较大,对于小距离的震动、小型的颠簸或者低力度的冲击的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在提高减震器整体抗冲击能力的同时,使得该减震器能够适应一部分小距离形变或者低力度冲击的减震,提高车辆整体的减震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在所述套筒内滑动的主滑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嵌套在一起的第一主弹簧和第二主弹簧,所述第一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弹簧的两端相固定;所述主滑杆通过一主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主滑杆与所述套筒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主活塞的外周壁贴合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主活塞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贯穿所述主活塞,并与所述主滑杆所处的空间相连通;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通过一隔套与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相连接,或者两端均通过一隔套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隔套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滑杆或者所述套筒自由移动;所述隔套上固定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滑杆,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供所述副滑杆穿入的调节孔,所述副滑杆通过副弹簧能够自由的在所述调节孔内滑动,所述副弹簧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主弹簧和所示第二主弹簧的弹性模量。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孔呈中部缩口、两端扩口的沙漏状。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孔为圆柱孔,所述第一气孔内设置能够拆卸的气芯,所述气芯包括中间的柔性区和两端的硬性区,所述柔性区呈中部缩口、两端扩口的沙漏状,所述硬性区为圆柱状;其中,两端的所述硬性区贴合在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上,中间的所述柔性区与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一定压力的气流通过该气芯时,能够促使所述柔性区产生形变,且形变方向朝向第一气孔的内壁。优选地,所述柔性区中部的缩口处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气孔。优选地,所述副滑杆远离所述隔套的端部固定有副活塞,所述副活塞的外周壁贴合在所述调节孔的内壁上,所述副活塞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副弹簧,两个所述副弹簧的相远端均抵紧在所述调节孔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调节孔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一调节螺母,两个所述副弹簧对应的抵紧在所述调节螺母上。优选地,所述副弹簧为塔簧。优选地,所述主滑杆靠近所述主活塞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三气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三气孔相通;所述第三气孔为圆柱孔,所述第三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孔相交处形成通道的宽度小于第一气孔的内径;所述第三气孔靠近所述滑杆轴线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处。优选地,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安装有锁套,所述锁套上固定有防尘垫,所述防尘垫嵌套在所述主滑杆上,且贴合在所述主滑杆上;所述主滑杆与所述套筒之间具有的间隙通过所述防尘垫与外界相连通;当所述主滑杆相对于所述套筒移动时,所述第二气孔始终位于所述锁套与所述主活塞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置一连接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双弹簧的设置,使得该减震器的支撑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其能够使用更大的负载,同时在主滑杆上设置活塞与套筒实现移动,并利用活塞上的第一气孔,使得主滑杆与套筒在移动时,能够对套筒内的空气产生压缩排气的效果,形成节流的效果,避免主滑杆产生集聚性的大距离位移,进而形成一定的缓冲,进而与两个主弹簧相配合,承载更大的抗冲击;另外增设的的副弹簧与副滑杆等结构,利用副弹簧与主弹簧之间存在的刚度区别,进而补偿主弹簧在低冲击力或者车辆轻微颠簸时所缺失的减震效果,进而提高了该减震器整体的减震效果;同时对于副弹簧的设置采用可调节的方式,使得副弹簧的初始强度能够实现改变,进而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进一步扩展的了适应的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该减震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两个主弹簧螺旋方向相反);图2为图1的平面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5为第一气孔与第三气孔的示意图;图6主活塞与主滑杆的剖视图;图7为气芯的立体图;图8为气芯的剖视图;图9为气芯未开设第二气孔在第一气孔内的受压示意图;图10为气芯开设第二气孔在第一气孔内的受压示意图;图11为该减震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两个主弹簧螺旋方向相同);图12为该减震器的其中一个连杆开设有调节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杆、11-套筒、2-第二连杆、21-主滑杆、211-主活塞、212-第三气孔、3-隔套、31-副滑杆、311-副活塞、4-弹性单元、41-第一主弹簧、42-第二主弹簧、5-调节孔、6-副弹簧、7-调节螺母、8-第一气孔、9-锁套、91-防尘垫;06-气芯、061-柔性区、0611-凹部、0612-凸部、062-硬性区、063-第二气孔、07-锁紧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上均设置一连接耳,用于与外部结构相连接,第一连杆1上设置有套筒11,第二连杆2上设置有在套筒11内滑动的主滑杆21,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之间设置弹性单元4;其中,弹性单元4包括嵌套在一起的第一主弹簧41和第二主弹簧42,第一主弹簧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弹簧42的两端相固定,二者的材质相同,长度也相同;双弹簧的设置,使得该减震器的支撑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其能够使用更大的负载;结合图1和图11所示,第一主弹簧41和第二主弹簧42可以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在所述套筒内滑动的主滑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弹性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嵌套在一起的第一主弹簧和第二主弹簧,所述第一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弹簧的两端相固定;/n所述主滑杆通过一主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主滑杆与所述套筒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主活塞的外周壁贴合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主活塞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贯穿所述主活塞,并与所述主滑杆所处的空间相连通;/n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通过一隔套与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相连接,或者两端均通过一隔套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隔套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滑杆或者所述套筒自由移动;/n所述隔套上固定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滑杆,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供所述副滑杆穿入的调节孔,所述副滑杆通过副弹簧能够自由的在所述调节孔内滑动,所述副弹簧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主弹簧和所示第二主弹簧的弹性模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在所述套筒内滑动的主滑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弹性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嵌套在一起的第一主弹簧和第二主弹簧,所述第一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弹簧的两端相固定;
所述主滑杆通过一主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主滑杆与所述套筒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主活塞的外周壁贴合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主活塞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贯穿所述主活塞,并与所述主滑杆所处的空间相连通;
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通过一隔套与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相连接,或者两端均通过一隔套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隔套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滑杆或者所述套筒自由移动;
所述隔套上固定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滑杆,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供所述副滑杆穿入的调节孔,所述副滑杆通过副弹簧能够自由的在所述调节孔内滑动,所述副弹簧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主弹簧和所示第二主弹簧的弹性模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呈中部缩口、两端扩口的沙漏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为圆柱孔,所述第一气孔内设置能够拆卸的气芯,所述气芯包括中间的柔性区和两端的硬性区,所述柔性区呈中部缩口、两端扩口的沙漏状,所述硬性区为圆柱状;
其中,两端的所述硬性区贴合在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上,中间的所述柔性区与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一定压力的气流通过该气芯时,能够促使所述柔性区产生形变,且形变方向朝向第一气孔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雷博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