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12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管式膜回水管,所述管式膜回水管采用丰字型穿孔布水管,所述沉淀池通过管式膜回水管与循环水池连接并连通,所述管式膜回水管靠近循环水池一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篮式过滤器,所述循环水池位于循环水池内,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重油排放管,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两个溢流排放口,两个所述溢流排放口竖直平行且分别与溢流堰出油管和溢流堰出水管连接,所述溢流堰出油管位于溢流堰出水管上方,装置结构简单,实现废水废油的高效分离,并能有效过滤杂质。能有效过滤杂质。能有效过滤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


[0001]本技术涉及蒸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

技术介绍

[0002]在煤化工行业中,会产生带有颗粒物、污染物、水、油等杂质的蒸氨废水,当这种液氨送入氨蒸发器进行蒸发时会影响蒸发效率,污染后续物料。
[000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一种粉末金属过滤器,但该过滤器对液氨中油等杂质的分离效果较差,达不到分离要求。此外,一些兼顾除油的分离器在分离时容易因颗粒物、污染物等杂质堵塞,导致水管无法进水,并会残留大量杂质沉积在过滤容器中,水质较差且分离效率降低。
[0004]因此本技术专利技术人,针对蒸氨废水的油水、颗粒物及污染物等杂质,旨在专利技术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废水废油的高效分离,并能有效过滤杂质的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管式膜回水管,所述管式膜回水管采用丰字型穿孔布水管,所述沉淀池通过管式膜回水管与循环水池连接并连通,所述管式膜回水管靠近循环水池一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篮式过滤器,所述循环水池位于循环水池内,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重油排放管,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两个溢流排放口,两个所述溢流排放口竖直平行且分别与溢流堰出油管和溢流堰出水管连接,所述溢流堰出油管位于溢流堰出水管上方。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管式膜回水管,使沉淀池与循环水池之间能相连通,在管式膜回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能够实现废水在循环水池、管式膜回水管和沉淀池之间循环,由于管式膜回水管采用丰字型穿孔布水管,废水能通过位于循环水池内的管式膜回水管上的穿孔进入管式膜回水管并流至沉淀池内,未能通过穿孔的废水将循环回流至循环水池内,重新进行循环;循环泵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篮式过滤器,能够防止颗粒物、污染物等杂质进入管式膜回水管内,保证进入沉淀池内的废水水质,篮式过滤器内的杂质将会有人工定期清理,避免杂质沉积;沉淀池上设置有两个溢流排放口,采用溢流式排放口,具有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两个溢流排放口分为上下两级,上面为溢流堰出油管,下面为溢流堰出水管,能有效的将漂浮在废水上方的浮油进行排放;沉淀池底部还设置有重油排放管,能够对位于沉淀池底部的重油进行排放,实现废水废油的高效分离,并能有效过滤杂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包括相连接并连通的排放层和分离层,所述排放层位于分离层下方,所述排放层呈锥形体,所述分离层呈圆柱体,能有效的分层排放杂质,底部设置
为锥形体,能使下沉至底部的杂质汇聚,便于排放。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式膜回水管位于排放层与分离层的交接处,便于废水中的杂质有效分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为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或者钢筋混凝土防腐结构,能够有效防腐。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重油排放管上设置有开关阀,对重油定时定量排放,便于管理。
[0012]进一步地,所述重油排放管与排放层底部连接,提高排放效率。
[0013]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出油管和溢流堰出水管均与分离层连接,针对废水浮油的位置设置排出口,实现高效排放。
[0014]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柱,提高沉淀池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地,所述管式膜回水管上的穿孔位于其侧面正负45度之间,提高进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
沉淀池;2

管式膜回水管;3

重油排放管;31

开关阀;4

溢流堰出油管;5

溢流堰出水管;6

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为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或者钢筋混凝土防腐结构,沉淀池1上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柱6,沉淀池1包括相连接并连通的排放层和分离层,排放层位于分离层下方,排放层呈锥形体,分离层呈圆柱体,沉淀池1上设置有管式膜回水管2,管式膜回水管2采用丰字型穿孔布水管,丰字型穿孔布水管上的穿孔位于其侧面正负45度之间,管式膜回水管2位于排放层与分离层的交接处,沉淀池1通过管式膜回水管2与循环水池连接并连通,管式膜回水管2靠近循环水池一端上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篮式过滤器,循环水池位于循环水池内,沉淀池1底部设置有重油排放管3,重油排放管3上设置有开关阀31,重油排放管3与排放层底部连接,沉淀池1上设置有两个溢流排放口,两个溢流排放口竖直平行且分别与溢流堰出油管4和溢流堰出水管5连接,溢流堰出油管4位于溢流堰出水管5上方,溢流堰出油管4和溢流堰出水管5均与分离层连接。
[0021]通过设置管式膜回水管2,使沉淀池1与循环水池之间能相连通,在管式膜回水管2上设置有循环泵,能够实现废水在循环水池、管式膜回水管2和沉淀池1之间循环,由于管式膜回水管2采用丰字型穿孔布水管,废水能通过位于循环水池内的管式膜回水管2上的穿孔进入管式膜回水管2并流至沉淀池1内,未能通过穿孔的废水将循环回流至循环水池内,重新进行循环;循环泵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篮式过滤器,能够防止颗粒物、污染物等杂质进入管式膜回水管2内,保证进入沉淀池1内的废水水质,篮式过滤器内的杂质将会有人工定期清
理,避免杂质沉积;沉淀池1上设置有两个溢流排放口,采用溢流式排放口,具有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两个溢流排放口分为上下两级,上面为溢流堰出油管4,下面为溢流堰出水管5,能有效的将漂浮在废水上方的浮油进行排放;沉淀池1底部还设置有重油排放管3,能够对位于沉淀池1底部的重油进行排放,实现废水废油的高效分离,并能有效过滤杂质。
[0022]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上设置有管式膜回水管(2),所述管式膜回水管(2)采用丰字型穿孔布水管,所述沉淀池(1)通过管式膜回水管(2)与循环水池连接并连通,所述管式膜回水管(2)靠近循环水池一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篮式过滤器,所述循环水池位于循环水池内,所述沉淀池(1)底部设置有重油排放管(3),所述沉淀池(1)上设置有两个溢流排放口,两个所述溢流排放口竖直平行且分别与溢流堰出油管(4)和溢流堰出水管(5)连接,所述溢流堰出油管(4)位于溢流堰出水管(5)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氨废水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包括相连接并连通的排放层和分离层,所述排放层位于分离层下方,所述排放层呈锥形体,所述分离层呈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