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11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池体中间设置有填料组件。还包括位于池体外部的纳米气泡发生器,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孔通过管道与池体相通,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输出口与曝气装置相通,曝气装置包括横向固定在池体底部的下曝气管和横向设置在填料上端的上曝气管,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总进气管与纳米气泡发生器相通,上曝气管的直径小于下曝气管的直径,且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分别连通有若干上支管和下支管,上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下的上曝气微孔,下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上的下曝气微孔。曝气均匀,提高好氧池的处理效率。提高好氧池的处理效率。提高好氧池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

技术介绍

[0002]好氧池是利用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消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装置。好氧池一般为接触氧化池的形式,池内设置有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于填料表面,一部分则以絮状悬浮于水中,因此它兼有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由人工曝气供给。在常规生物处理系统中好氧池采用的是曝气风机进行供氧曝气,供养量不足,使各水层内的好氧微生物活性不相同,产出的氧气扩散范围非常小,接近曝气管的区域氧气浓度较高,且氧气浓度随着离曝气管距离增加逐渐下降,从而降低了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曝气均匀,可以大幅度提高空气在废水中的停留时间,增加空气与废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提高生物菌种的活性,最终提高好氧池的处理效率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中间设置有填料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池体外部的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孔通过管道与池体相通,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输出口与曝气装置相通,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横向固定在池体底部的下曝气管和横向设置在填料上端的上曝气管,所述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总进气管与纳米气泡发生器相通,所述上曝气管的直径小于下曝气管的直径,且所述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分别连通有若干上支管和下支管,所述上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下的上曝气微孔,所述下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上的下曝气微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的气泡直径及其微小,直径仅纳米级,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停留,即可以大幅度提高空气在废水中的停留时间,增加空气与废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采用相对填料组件的上下两层曝气方式,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形成对流曝气,且上曝气管的直径小于下曝气管,确保纳米气泡发生器均匀进入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池体上下层间空气含量均匀,提高生物菌种的活性,最终提高好氧池的处理效率。
[0006]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支管沿上曝气管交错设置,且所述上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上曝气管螺纹连接,便于拆卸维修。
[0007]进一步来说,所述下支管沿下曝气管交错设置,且与所述上支管交错,曝气效果好,空气扩散均匀,所述下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下曝气管螺纹连接,便于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曝气微孔和下曝气微孔的孔径为5mm

10mm,方便制作。
[0009]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启闭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
[0010]进一步来说,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池体内的上下两层金属网,两层所述金属网之间垂直固定有多条填料带。
[0011]进一步来说,所述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器包括与管道相通的气液混合泵,所述气液混合泵的进气口连接有空气缓冲罐,所述气液混合泵的出口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输出口与总进气管连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5]图中:
[0016]1‑
池体,11

进水口,12

出水口,2

纳米气泡发生器,21

气液混合泵,22

空气缓冲罐,23

射流器,3

管道,4

下曝气管,41

下支管,42

下曝气微孔,5

上曝气管,51

上支管,52

上曝气微孔,6

总进气管,71

金属网,72

填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参见附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包括池体1,池体1嵌入在地面上。所述池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1,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2,所述池体1中间设置有填料组件。
[0019]好氧池还包括位于池体1外部的纳米气泡发生器2,纳米发生器设置在池体1上方。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2的进水孔通过管道3与池体1相通。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2包括与管道3相通的气液混合泵21,所述气液混合泵21的进气口连接有空气缓冲罐22,所述气液混合泵21的出口连接有射流器23,所述射流器23的输出口与总进气管6连通。纳米气泡发生器2替代常规曝气风机,纳米气泡发生器2产生的气泡直径及其微小,直径仅纳米级,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停留,即可以大幅度提高空气在废水中的停留时间,增加空气与废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
[0020]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2的输出口与曝气装置相通,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下曝气管4和上曝气管5,所属下曝气管4横向固定在池体1底部,所述上曝气管5横向设置在填料上端,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分别设置在填充组件的上下两端,两者平行且上下重叠。所述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总进气管6与纳米气泡发生器2相通,纳米气泡发生器2产生的气泡通过总进气管6分别于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相通。总进气管6内的气泡先经过上曝气管5再进入下曝气管4,为保证纳米气泡发生器2均匀进入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所述上曝气管5的直径小于下曝气管4的直径。
[0021]所述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分别连通有若干上支管51和下支管41,所述上支管51
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下的上曝气微孔52,所述下支管41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上的下曝气微孔42。所述上支管51沿上曝气管5交错设置,且所述上支管5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上曝气管5螺纹连接,便于拆卸维修。所述下支管41沿下曝气管4交错设置,且与所述上支管51交错,曝气效果好,空气扩散均匀,所述下支管4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下曝气管4螺纹连接,便于拆卸连接。所述上曝气微孔52和下曝气微孔42的孔径为5mm

10mm,方便制作。
[0022]采用相对填料组件的上下两层曝气方式,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形成对流曝气,且上曝气管5的直径小于下曝气管4,确保纳米气泡发生器2均匀进入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池体1上下层间空气含量均匀,提高生物菌种的活性,最终提高好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1),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2),所述池体(1)中间设置有填料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池体(1)上方的纳米气泡发生器(2),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2)的进水孔通过管道(3)与池体相通,所述纳米气泡发生器(2)的输出口与曝气装置相通,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横向固定在池体(1)底部的下曝气管(4)和横向设置在填料组件上端的上曝气管(5),所述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总进气管(6)与纳米气泡发生器(2)相通,所述上曝气管(5)的直径小于下曝气管(4)的直径,且所述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4)分别连通有若干上支管(51)和下支管(41),所述上支管(51)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下的上曝气微孔(52),所述下支管(41)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向上的下曝气微孔(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管(51)沿上曝气管(5)两侧交错设置,且所述上支管(5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上曝气管(5)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