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138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脱硫废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预沉淀系统对脱硫废水进行初步沉淀、水量调节并输送至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通过化学反应和沉淀的方式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将废水通入至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组合膜过滤系统利用膜法来处理废水,产水和浓水分别回用于不同的工艺段。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脱硫废水处理后废水无法回用的问题,利用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的配合,将滤液、浓水循环使用在不同工艺段,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脱硫废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格,现役及新上的燃煤锅炉项目的烟气都需要进行脱硫处理,以保证烟气达标排放。目前最常用的脱硫方法是湿法脱硫,也即石灰石—石膏法工艺,此方法投资和运行成本都较低,工艺也较成熟,成为世界范围内脱硫的主流工艺。
[0003]石灰石—石膏法工艺的主要副产物是石膏和脱硫废水,其中脱硫废水呈弱酸性,含有大量的杂质,大部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类污染物,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严格处理,达到国家或地方环保标准后才能进行排放。
[0004]目前,脱硫废水主要采用物化处理法,但是,此种处理方法不但存在诸如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产生大量化学污泥、能耗高及无法去除氯离子等问题,而且氯离子在偏酸性水环境中腐蚀性较大,处理后的废水无法回用,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解决了现有脱硫废水处理后废水无法回用的问题,利用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的配合,将滤液、浓水循环使用在不同工艺段,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预沉淀系统对脱硫废水进行初步沉淀、水量调节并输送至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通过化学反应和沉淀的方式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将废水通入至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组合膜过滤系统利用膜法来处理废水,产水和浓水分别回用于不同的工艺段。
[0008]所述预沉淀系统包括并联运行的预沉淀池和调节池,所述预沉淀池采用批处理运行方式静置沉淀,且静置沉淀时间为24-36h;所述预沉淀池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应急池内,所述预沉淀池内的废水通入至调节池内,所述调节池连通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脱硫废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至预沉淀池中,然后在预沉淀池进行批量处理的方式进行沉淀,将预沉淀池内的污泥直接排入至污泥应急池内,废水通过管路排入至调节池,调节池对预沉淀后的废水进行水量调节,然后直接通入至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
[0009]所述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包括pH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和管道式曝气膜,所述预沉淀系统与pH调节池相连通,预沉淀处理后的废水通入至pH调节池,pH调节池采用氢氧化钠作为pH调节剂对脱硫废水进行pH调节;所述反应池与pH调节池连通,所述反应池内加入氯化钙和有机硫,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氟离子去除;所述沉淀池为混凝絮
凝沉淀池,与反应池相通,所述沉淀池内加有PAC和PAM,PAC和PAM在废水中形成混凝反应和絮凝反应,并将沉淀沉积在底部;所述沉淀池连通有污泥浓缩池池和曝气膜机组,沉淀池内的沉淀充入污泥浓缩池内,沉淀池内的废水直接通入曝气膜机组内,所述曝气膜机组内采用管道式曝气膜,利用小型空压机将空气打入管道式曝气膜内,滤水直接打入至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曝气膜机组内的浓缩直接返回排入pH调节池内,将浓水本身碱性回收利用至pH调节池内,起到调节pH的效果,同时随着浓水的不断循环,浓水中的溶质重新经过反应池和沉淀池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与曝气膜机组设置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所述污泥浓缩池连通有污泥处理系统,通过污泥处理系统对污泥进行集中处理。
[0010]所述组合膜过滤系统包括超滤机组、反渗透渗透机组和纳滤机组,所述超滤机组进水端与化学反应与过滤系统连通,出水端与反渗透机组连通,所述反渗透机组的浓水端与纳滤机组连通,所述纳滤机组的浓水端与烟气脱硫水槽连通,绿水段与软水车间溶盐池相通;经过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的废水通入至超滤水泵进行过滤处理,超滤处理后的杂质直接排入至污泥应急池内,滤水直接通入反渗透机组内;超滤机组处理后的滤水进入至反渗透机组内进行反渗透处理,反渗透处理后的滤水打入至回用水箱,后续用于调节池的水量调节,反渗透机组处理后的浓水打入纳滤机组,纳滤机组处理后的滤水打入软水车间溶盐池内,用于溶解盐,同时纳滤机组处理后的浓水打入烟气脱硫水槽内进行烟气的脱硫洗涤。
[0011]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输送泵和压滤机,所述污泥输送泵将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直接打入至压滤机,压滤机将污泥压滤形成干泥,且干泥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直接在石膏生产线上作为原料使用,所述压滤机产生的滤液回流至预沉淀池内,并打入至调节池内。
[0012]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3]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脱硫废水处理后废水无法回用的问题,利用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的配合,将滤液、浓水循环使用在不同工艺段,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0014]2.本专利技术将污泥浓缩处理后进行压滤,并用于石膏生产线,达到真正无污染处理,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资源化处理,达到真正的零排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沉淀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膜过滤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污泥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预沉淀系统对脱硫废水进行初步沉淀、水量调节并输送至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通过化学反应和沉淀的方式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将废水通入至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组合膜过滤系统利用膜法来处理废水,产水和浓水分别回用于不同的工艺段,以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0022]所述预沉淀系统包括并联运行的预沉淀池和调节池,所述预沉淀池采用批处理运行方式静置沉淀,且静置沉淀时间为24-36h;所述预沉淀池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应急池内,所述预沉淀池内的废水通入至调节池内,所述调节池连通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脱硫废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至预沉淀池中,然后在预沉淀池进行批量处理的方式进行沉淀,将预沉淀池内的污泥直接排入至污泥应急池内,废水通过管路排入至调节池,调节池对预沉淀后的废水进行水量调节,然后直接通入至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
[0023]所述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包括pH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和管道式曝气膜,所述预沉淀系统与pH调节池相连通,预沉淀处理后的废水通入至pH调节池,pH调节池采用氢氧化钠作为pH调节剂对脱硫废水进行pH调节;所述反应池与pH调节池连通,所述反应池内加入氯化钙和有机硫,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氟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和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预沉淀系统对脱硫废水进行初步沉淀、水量调节并输送至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通过化学反应和沉淀的方式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将废水通入至组合膜过滤系统;所述组合膜过滤系统利用膜法来处理废水,产水和浓水分别回用于不同的工艺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淀系统包括并联运行的预沉淀池和调节池,所述预沉淀池采用批处理运行方式静置沉淀;所述预沉淀池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应急池内,所述预沉淀池内的废水通入至调节池内,所述调节池连通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反应与沉淀系统包括pH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和管道式曝气膜,所述预沉淀系统与pH调节池相连通,所述反应池与pH调节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为混凝絮凝沉淀池,与反应池相通,且所述沉淀池还连通有污泥浓缩池池和曝气膜机组,所述曝气膜机组内采用管道式曝气膜,并与组合膜过滤系统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