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12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包括内设沉淀腔的池体。所述沉淀腔内横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一端穿出所述池体并连接有用于引入废水的进水管。所述布水管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布水主管,所述布水主管上设有若干组与之内部连通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上均设有多组用于排出废水的出水穿孔。所述沉淀腔内还设有用于减缓废水流速的缓流组件,所述缓流组件包括与所述布水支管对应设置的上缓流板、下缓流板,所述上缓流板、下缓流板分别位于所述布水支管上、下方。所述出水穿孔排出的废水均经由所述上缓流板或下缓流板缓流后进入到所述沉淀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淀池能有效减少进水对沉淀池内的沉淀影响,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池的沉淀效率。池的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时,会先将蒸氨废水排至废水沉淀池中,去除焦油后再进入调节池里,这样能够预先去除焦化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焦油,以降低生化处理段进水中焦油含量,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废水沉淀池主要是利用不同组分的重量而自然沉降形成不同的分层,由于焦油污泥比重大,因此会沉积在沉淀池的最底层,而经沉淀净化的水流过溢流堰,经溢流堰上端流入出水通道而被排出。在实际使用时,蒸氨废水的进水流速过快会引起严重的异重流现象,导致沉淀池内原有的蒸氨废水的沉降受到影响,沉淀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通过改进沉淀池的结构能有效减少进水对沉淀池内的沉淀影响,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包括内设沉淀腔的池体。所述沉淀腔内横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一端穿出所述池体并连接有用于引入废水的进水管。所述布水管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布水主管,所述布水主管上设有若干组与之内部连通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上均设有多组用于排出废水的出水穿孔。所述沉淀腔内还设有用于减缓废水流速的缓流组件,所述缓流组件包括与所述布水支管对应设置的上缓流板、下缓流板,所述上缓流板、下缓流板分别位于所述布水支管上、下方。所述出水穿孔排出的废水均经由所述上缓流板或下缓流板缓流后进入到所述沉淀腔内。/>[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废水经进水管进入到布水主管内,通过多组布水支管进行分流后经由出水穿孔排出布水管;再经过上缓流板、下缓流板的缓冲后进入到沉淀腔内。通过布水主管与布水支管的设置对废水进行分流及换向,实现对废水的初次缓流;再通过上缓流板、下缓流板的设置对排出出水穿孔的废水进行二次缓流,并将对废水的缓流动作限位在上缓流板、下缓流板之间进行,进而减少了对池体内原有废水沉降的影响,提高废水的沉淀效率。
[0006]进一步来说,所述布水支管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两侧的一号支管、二号支管。所述一号支管、二号支管的上方共同设有所述上缓流板,下方共同设有所述下缓流板。
[0007]进一步来说,所述上缓流板的下端设有向上凹陷的上弧形缓流面,所述下缓流板的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弧形缓流面。通过上弧形缓流面、下弧形缓流面的设置增大了废水与上弧形缓流面、下弧形缓流面的接触面积,加强缓流效果。
[0008]进一步来说,所述出水穿孔倾斜设置在所述一号支管或二号支管上。且所述出水
穿孔的一端对准所述上缓流板,另一端对准所述下缓流板。通过倾斜设置的出水穿孔使得废水流向上缓流板、下缓流板的方向错开,进而减少经上缓流板、下缓流板缓冲后的废水发生冲撞的现象。
[0009]进一步来说,所述池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柱形上仓、锥形下仓,所述布水管安装在所述柱形上仓、锥形下仓的交接处。
[0010]进一步来说,所述柱形上仓的上端部侧壁上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上连接有出水管。通过溢流堰和出水管的设置使得经沉淀净化后的水能通过溢流的方式排出池体。
[0011]进一步来说,所述锥形下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开关阀。通过排污管与开关阀的设置便于排出沉淀后的焦油污泥。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布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缓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1‑
池体;11

柱形上仓;12

锥形下仓;2

布水管;21

布水主管;22

布水支管;221

一号支管;222

二号支管;23

出水穿孔;3

进水管;41

上缓流板;411

上弧形缓流面;42

下缓流板;421

下弧形缓流面;5

溢流堰;6

出水管;7

排污管;8

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实施例
[0019]参见附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包括内设沉淀腔的池体1。所述沉淀腔内横置有布水管2,所述布水管2的一端穿出所述池体1并连接有用于引入废水的进水管3。所述布水管2包括与所述进水管3连通的布水主管21,所述布水主管21上设有若干组与之内部连通的布水支管22,所述布水支管22上均设有多组用于排出废水的出水穿孔23。所述沉淀腔内还设有用于减缓废水流速的缓流组件,所述缓流组件包括与所述布水支管22对应设置的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所述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分别位于所述布水支管22上、下方。所述出水穿孔23排出的废水均经由所述上缓流板41或下缓流板42缓流后进入到所述沉淀腔内。
[0020]废水经进水管3进入到布水主管21内,通过多组布水支管22进行分流后经由出水穿孔23排出布水管2;再经过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的缓冲后进入到沉淀腔内。通过布水主管21与布水支管22的设置对废水进行分流及换向,实现对废水的初次缓流;再通过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的设置对排出出水穿孔23的废水进行二次缓流,并将对废水的缓流动作限位在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之间进行,进而减少了对池体1内原有废水沉降的影响,提高废水的沉淀效率。
[0021]参见附图2

3所示,所述布水支管22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21两侧的一号
支管221、二号支管222。所述一号支管221、二号支管222均通过焊接与所述布水主管21固接。所述一号支管221、二号支管222的上方共同设有所述上缓流板41,下方共同设有所述下缓流板42。
[0022]所述上缓流板41的下端设有向上凹陷的上弧形缓流面411,所述下缓流板42的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弧形缓流面421。通过上弧形缓流面411、下弧形缓流面421的设置增大了废水与上弧形缓流面411、下弧形缓流面421的接触面积,加强缓流效果。
[0023]所述出水穿孔23倾斜设置在所述一号支管221或二号支管222上。且所述出水穿孔23的一端对准所述上缓流板41,另一端对准所述下缓流板42。通过倾斜设置的出水穿孔23使得废水流向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的方向错开,进而减少经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缓冲后的废水发生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包括内设沉淀腔的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内横置有布水管(2),所述布水管(2)的一端穿出所述池体(1)并连接有用于引入废水的进水管(3);所述布水管(2)包括与所述进水管(3)连通的布水主管(21),所述布水主管(21)上设有若干组与之内部连通的布水支管(22),所述布水支管(22)上均设有多组用于排出废水的出水穿孔(23);所述沉淀腔内还设有用于减缓废水流速的缓流组件,所述缓流组件包括与所述布水支管(22)对应设置的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所述上缓流板(41)、下缓流板(42)分别位于所述布水支管(22)上、下方;所述出水穿孔(23)排出的废水均经由所述上缓流板(41)或下缓流板(42)缓流后进入到所述沉淀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氨废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支管(22)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21)两侧的一号支管(221)、二号支管(222);所述一号支管(221)、二号支管(222)的上方共同设有所述上缓流板(41),下方共同设有所述下缓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