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氨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446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蒸氨废水领,具体涉及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油水分离池、管式膜过滤机组、脱气膜机组和氨气回收装置,所述油水分离池分别与重油回收装置和管式膜过滤机组相连通,所述管式膜过滤机组与脱气膜机组连通,所述脱气膜机组上端与氨气回收装置相通,下端与生化系统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蒸氨废水无法直接用于生化系统的问题,利用油水分离池和脱气膜机组实现了除油除氨的效果,确保出水符合生化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氨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蒸氨废水领,具体涉及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焦化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含酚、氰、油、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焦化废水主要来自炼焦和煤气净化过程及化工产品的精制过程,其中以蒸氦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为主要来源。蒸氨废水是混合剩余氨水蒸馏后所排出的废水。剩余氨水是焦化厂最重要的酚氰废水源,是含氨的高浓度酚水,由冷凝鼓风工段循环氨水泵排出,送往剩余氨水贮槽。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生物处理法对蒸氨废水进行处理。然而,煤化工行业产生的蒸氨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和氨氮,该类废水无法直接进入焦化厂的生化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蒸氨废水无法直接用于生化系统的问题,利用油水分离池和脱气膜机组实现了除油除氨的效果,确保出水符合生化系统的要求。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油水分离池、管式膜过滤机组、脱气膜机组和氨气回收装置,所述油水分离池分别与重油回收装置和管式膜过滤机组相连通,所述管式膜过滤机组与脱气膜机组连通,所述脱气膜机组上端与氨气回收装置相通,下端与生化系统相连通;蒸氨废水通入至油水分离池内,油水分离池将蒸氨废水中的重油沉积在油水分离池底部,达到重油分离的效果,对蒸氨废水进行初步油水分离,油水分离后得到的重油通入至重油回收装置内进行回收;经油水分离后的蒸氨废水通过管式膜过滤机组进行进一步的油水分离,同时将大部分的悬浮物去除;经过管式膜过滤机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脱气膜机组内,利用脱气膜机组将废水中的氨气脱除,并将脱除的氨气通入氨气回收装置中,经过脱气膜机组除氨完成后的废水直接通入至生化系统内。所述脱气膜机组前设置有pH值调节装置,所述pH值调节装置内设置有烧碱。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置有集油斗,上部设置有排水管和位于排水管上方的第二排油管,所述集油斗上方设置有进水管盘,且所述进水管盘靠近池体底部,所述进水管盘与外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集油斗底部设置有排油管,且排油管上设置有截止阀。再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盘由主管和数个与主管连通的辅助管组成,所述主管和辅助管外周面均设置有微孔,所述主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所述辅助管间隔设置在主管两侧。再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设置有L型隔槽,所述L型隔槽在池体上设置有一个隔离区域,将排水管和第二排油管隔离,所述L型隔槽的竖直段呈微孔状。更进一步的,所述L型隔槽内设置有双管溢流装置,所述双管溢流装置的上管通过软管与第二排油管相连通,下管通过软管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双管溢流装置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相对设置,底端通过下管外周面连接,中段通过上管的外周面连接。所述上管和下管上表面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上管上方,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上管和下管之间。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蒸氨废水无法直接用于生化系统的问题,利用油水分离池和脱气膜机组实现了除油除氨的效果,确保出水符合生化系统的要求。2.本技术利用油水分离池进行重油、浮油的快速分离,同时将排水管设置在液面之下,降低排水含油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油水分离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管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油水分离池、管式膜过滤机组、脱气膜机组和氨气回收装置,所述油水分离池分别与重油回收装置和管式膜过滤机组相连通,所述管式膜过滤机组与脱气膜机组连通,所述脱气膜机组上端与氨气回收装置相通,下端与生化系统相连通;蒸氨废水通入至油水分离池内,油水分离池将蒸氨废水中的重油沉积在油水分离池底部,达到重油分离的效果,对蒸氨废水进行初步油水分离,油水分离后得到的重油通入至重油回收装置内进行回收;经油水分离后的蒸氨废水通过管式膜过滤机组进行进一步的油水分离,同时将大部分的悬浮物去除;经过管式膜过滤机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脱气膜机组内,利用脱气膜机组将废水中的氨气脱除,并将脱除的氨气通入氨气回收装置中,经过脱气膜机组除氨完成后的废水直接通入至生化系统内。所述脱气膜机组前设置有pH值调节装置,所述pH值调节装置内设置有烧碱,且经过pH值调节装置处理后的废水pH值在8至9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设置有集油斗3,上部设置有排水管6和位于排水管6上方的第二排油管7,所述集油斗3上方设置有进水管盘2,且所述进水管盘2靠近池体1底部,所述进水管盘2与外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集油斗3底部设置有排油管4,且排油管4上设置有截止阀;进水管将废水打入至进水管盘上,通过进水管盘均匀分散至池体底部,随着废水的不断进入,废水中的重油基于比重大于水,沉淀在池体底部的集油斗内,形成重油聚集效果,并通过集油斗底部的排油管直接排出,废水不断上升,液面不断上升,且液面与第二排油管齐平,此时第二排油管将液面上的浮油直接排出,同排水管位于第二排油管下方,浸没在水中形成废水排放体系。再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盘由主管和数个与主管连通的辅助管组成,所述主管和辅助管外周面均设置有微孔,所述主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所述辅助管间隔设置在主管两侧;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至进水管盘,管盘内的主管和辅助管均设置有微孔,能够确保废水直接进入至池体内,作为优选,将微孔朝向集油斗设置,提升了集油效率。再进一步的,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L型隔槽5,所述L型隔槽5在池体1上设置有一个隔离区域,将排水管6和第二排油管7隔离,所述L型隔槽的竖直段呈微孔状,L型隔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能够防止进水盘管的进水浮动对排水管的影响,降低第二排油管和排水管处的液面波动,提升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所述L型隔槽5内设置有双管溢流装置8,所述双管溢流装置8的上管8-2通过软管与第二排油管7相连通,下管8-3通过软管与排水管6相连通,双管溢流装置的设置能够解决液面油水分离池的影响;所述双管溢流装置8包括两个侧板8-1,两个侧板8-1相对设置,底端通过下管8-3外周面连接,中段通过上管8-2的外周面连接。所述上管和下管上表面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侧板8-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8-12,所述第一通孔8-11位于上管8-2上方,所述第二通孔8-12位于上管8-2和下管8-3之间,第一通孔始终与液面齐平,第二通孔位于液面之下,第一通孔将浮油进入至上管表面,达到除浮油的效果,第二通孔能够始终位于液面之下,起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减少浮油的沾染。所述侧板采用塑料材料,上管和下管采用金属管,保证第一通孔与液面齐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池、管式膜过滤机组、脱气膜机组和氨气回收装置,所述油水分离池分别与重油回收装置和管式膜过滤机组相连通,所述管式膜过滤机组与脱气膜机组连通,所述脱气膜机组上端与氨气回收装置相通,下端与生化系统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池、管式膜过滤机组、脱气膜机组和氨气回收装置,所述油水分离池分别与重油回收装置和管式膜过滤机组相连通,所述管式膜过滤机组与脱气膜机组连通,所述脱气膜机组上端与氨气回收装置相通,下端与生化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膜机组前设置有pH值调节装置,所述pH值调节装置内设置有烧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置有集油斗,上部设置有排水管和位于排水管上方的第二排油管,所述集油斗上方设置有进水管盘,且所述进水管盘靠近池体底部,所述进水管盘与外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集油斗底部设置有排油管,且排油管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