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78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5
本申请涉及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涉及球墨铸铁管制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下模与外模,下模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外模包括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沿下模的轴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均沿垂直于下模的轴心的方向与底座滑移连接,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内周面均与下模的外周面抵接,第一半模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半模的两端的外周面抵接。本申请在进行合模时,在第一定位块的限制下,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发生垂直于第一半模的滑移方向的错位,之后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内周面再与下模的外周面抵接,如此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下模合模精确,提高了砂芯制作的精度。的精度。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球墨铸铁管制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形成球墨铸铁管的承口端的内部形状,在管模承口端的内部需要放置砂芯,每浇注一根球墨铸铁管就需要消耗一个砂芯,管模承口端内部型腔与砂芯外部之间形成球墨铸铁管的承口端。
[0003]砂芯大多通过制芯机和芯盒进行制作,芯盒内设置有与砂芯形状形同的型腔,专利技术人认为,目前使用的芯盒制作的砂芯的精度较低,进而影响了球墨铸铁管的承口端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砂芯的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包括底座、下模与外模,所述下模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模包括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沿所述下模的轴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均沿垂直于所述下模的轴心的方向与所述底座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的内周面均与所述下模的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一半模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半模的两端的外周面抵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合模时,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相对滑移,在第一定位块的限制下,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发生垂直于第一半模的滑移方向的错位,之后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内周面再与下模的外周面抵接,如此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下模合模精确,提高了砂芯制作的精度。
[000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半模的外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倒角,使所述第二半模的两端均形成导向面,两个所述导向面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且所述第一定位块可滑动在所述导向面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相对滑动时,在导向面的导向下,使第一定位块更容易与第二半模的外周面抵接,进而便于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之间的定位,提高了定位的成功率和效率。
[001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半模的滑移方向平行的滑轨,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通过滑块与滑轨与底座发生相对滑动,减轻了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滑动时的稳定性,进而在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相背滑移时,降低了因第一半模、第二半模抖动导致的
砂芯破损的概率,提高了砂芯的精度。
[0012]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半模的滑移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上的所述滑块也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一半模上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半模上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也一一对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与底座之间支撑稳定,在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相背滑移时,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产生震颤现象,进而降低了因第一半模、第二半模震颤导致的砂芯破损的概率,提高了砂芯的精度。
[0014]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为耐磨滑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块为耐磨滑块,外模在滑移时不易产生形变,提高了砂芯的精度。
[0016]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的底端面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底座发生滑移时只磨损滑块与滑轨,底座与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不受影响,进而提高了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长时间使用后的精度,在滑块与滑轨磨损严重时,可将滑轨从底座上拆下并替换,将滑块从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上拆下并替换,如此提高了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001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块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插接在所述导向槽内。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作用下,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沿下模的轴向与底座产生相对跳动,如此在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相背滑移时,降低了因第一半模、第二半模跳动导致的砂芯破损的概率,提高了砂芯的精度;同时导向块与导向槽克服了脱模时的脱模力,便于将芯模从砂芯中抽出,而且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于底座发生磕碰,提高了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寿命。
[002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上均同轴开设有输送用螺栓孔,所述输送用螺栓孔内穿设有输送用螺栓,所述输送用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输送用螺母,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可通过输送用螺栓与所述输送用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底座、下模与外模时,通过输送用螺栓与输送用螺母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下模卡接在一起,并且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作用下,使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下模与底座之间保持相对固定,降低了输送时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发生磕碰的概率,提高了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精度,进而提高了砂芯的精度。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第一定位块的设置,在进行合模时,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相对滑移,在第一定位块的限制下,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发生垂直于第一半模的滑移方向的错位,之后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内周面再与下模的外周面抵接,如此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下模合模精确,提高了砂芯制作的精度。
[0024]2.通过滑块与滑轨的设置,减轻了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滑动时的稳定性,进而在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相背滑移时,降低了因第一半模、第二半模抖动导致的砂芯破损的概率,提高了砂芯的精度。
[0025]3.通过导向块与导向槽的设置,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不易沿下模的轴向与底座产生相对跳动,如此在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相背滑移时,降低了因第一半模、第二半模跳动导致的砂芯破损的概率,提高了砂芯的精度。
[0026]4.通过输送用螺栓与输送用螺母的设置,在输送底座、下模与外模时,通过输送用螺栓与输送用螺母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与下模卡接在一起,并且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作用下,使第一半模、第二半模、下模与底座之间保持相对固定,降低了输送时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发生磕碰的概率,提高了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模(2)与外模(3),所述下模(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外模(3)包括第一半模(31)与第二半模(32),所述第一半模(31)与所述第二半模(32)沿所述下模(2)的轴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半模(31)与所述第二半模(32)均沿垂直于所述下模(2)的轴心的方向与所述底座(1)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半模(31)与所述第二半模(32)的内周面均与所述下模(2)的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一半模(31)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311),所述第一定位块(311)与所述第二半模(32)的两端的外周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模(32)的两端均开设有倒角,使所述第二半模(32)的两端均形成导向面(321),两个所述导向面(32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311),且所述第一定位块(311)可滑动在所述导向面(32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半模(31)的滑移方向平行的滑轨(11),所述第一半模(31)与所述第二半模(32)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3),所述滑块(33)滑移连接在所述滑轨(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盒的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半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贻贵柳玉川訾陆坤柳嵩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柳玉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