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07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包括若干个纵横连接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储气的储气管道,其中部分所述管体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不同的储气腔体,且不同的所述储气腔体之间互不连通。纵横连接的管体一方面能够提供支撑,保证底架承载性能,另一方面管体的内部设有储气管道,多个管体之间形成储气腔体能够储气,并且储气腔体之间互不连通,一个储气腔体储存一种气体并且不会发生混用,为车辆制动、门泵、空气悬架等部件分别提供所需压缩空气存储空间,代替原有车辆上的储气筒,实现结构简化、成本降低,增大车辆内部使用空间,减少地板局部凸起,提高车辆舒适性。车辆舒适性。车辆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低入口城市客车主要采用矩管焊接式底架结构,另在底架上附带支架安装储气筒,提供车辆制动、门泵、空气悬架等部件所需的压缩空气存储空间。现有此种结构的车架、储气筒为全独立的两套结构部件,之间仅存在装配关系。车架矩管内部空腔浪费,储气筒另占用空间位置,造成结构空间浪费,导致车内空间减小、地板局部凸起、成本增加等弊端,影响低地板客车内部使用空间,降低乘客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以解决现有底架结构需要额外带有储气筒造成空间浪费严重、地板局部凸起、成本增加及减小车体内部使用空间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包括若干个纵横连接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储气的储气管道,其中部分所述管体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不同的储气腔体,且不同的所述储气腔体之间互不连通。r/>[0006]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纵横连接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储气的储气管道,其中部分所述管体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不同的储气腔体,且不同的所述储气腔体之间互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体(1),沿横向设置;和第二管体(2),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的左侧;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连通形成存储驻车用气的第一储气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腔体的容积为20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三管体(3),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的右侧,所述第三管体(3)和所述第二管体(2)等长;和第四管体(4),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2)和所述第三管体(3)之间,所述第三管体(3)和所述第四管体(4)连通形成存储辅助用气的第二储气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气腔体的容积为20L。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五管体(5),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2)和所述第三管体(3)的末端;第六管体(6),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2)的末端;第七管体(7),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三管体(3)的末端;和第八管体(8),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六管体(6)和所述第七管体(7)的末端,所述第五管体(5)、所述第六管体(6)、所述第七管体(7)和所述第八管体(8)连通形成存储前制动用气的第三储气腔体。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鹏于维东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