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副车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66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架副车架构造,抑制车辆重量的增加,在冲击时使利用了延伸车架的负载路径发挥功能,并且在冲击载荷大到仅通过延伸车架无法吸收时,使悬架副车架从车身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悬架副车架构造具有支承前轮用的悬架部件(60)的悬架副车架(110),悬架副车架(110)具备:将从车身前方侧输入的冲击载荷朝车身后方侧传递的主体部(111);配置在主体部(111)的附近且固定于车身的被固定部(124);以及将被固定部(124)与主体部(111)连接的连接部(121),在连接部(121)设置有针对车身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强度比主体部(111)以及被固定部(124)低的脆弱部(121f、122g)。122g)。122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悬架副车架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架副车架构造,属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身构造的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车身前部构造,已知有如下构造:设置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而构成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框,在该前侧框的下方配设有用于支承前轮用的左右的悬架连杆的悬架副车架(以下,也简称为“副车架”)。
[0003]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前部构造的副车架为,通过配置在前侧框下方的左右的侧边部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将该左右的侧边部的前端进行连结的前边部,形成为在俯视时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该副车架在左右的侧边部的后端部固定于前侧框。在该副车架上分别安装有从左右的侧边部的前端部立起而与前侧框的下表面连接的塔部件。在这些塔部件上安装有从它们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朝前方延伸的一对延伸车架。
[0004]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来自车身前方的冲击载荷被分散传递到向前侧框直接输入的主要的负载路径和从延伸车架经由塔部件而到达前侧框的负载路径。如此,通过设置经由延伸车架的负载路径,由此能够使冲击载荷分散。
[0005]上述延伸车架为,通过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悬架副车架构造,具有支承前轮用的悬架部件的悬架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悬架副车架具备:主体部,将从车身前方侧输入的冲击载荷朝车身后方侧传递;被固定部,配置在该主体部的附近且固定于车身;以及连接部,将该被固定部与上述主体部连接,在上述连接部设置有脆弱部,关于针对车身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强度,该脆弱部低于上述主体部以及上述被固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悬架副车架上连结有从上述主体部的前端部朝车身前方侧延伸的延伸车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架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固定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侧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副车架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拓之田中正显黑原史博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