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06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包括液压伸缩杆、横梁板、支承滑杆、底座板、支撑腿、载物板以及储存箱,底座板上侧安装有定位脱模台,底座板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底座板上端面左右两侧安装有支承滑杆,支承滑杆上侧安装有横梁板,横梁板上侧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右侧安装有液压泵,液压杆下侧设置有升降顶板,升降顶板与液压杆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卡座,升降顶板与支承滑杆连接处安装有活动滑套,升降顶板下端面安装有脱模顶杆,该设计能够一次分离多个模芯和胶套,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解决了原有发动机线束胶套人工脱模操作难度大分离效率低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分离脱模,脱模效率高。模效率高。模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是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属于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汽车发动机需要使用线束与控制系统进行电性连接,在线束的表面需要包覆一层胶套用以保护线束。
[0003]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线束胶套在生产的过程中,线束胶套成型后与模芯连接紧密,不能在脱模时直接分离,需要取出模芯后进行人工分分离,这种人工分离的方式操作难度大,分离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分离力度不能保持均衡,容易损坏产品,现在急需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包括液压伸缩杆、横梁板、支承滑杆、底座板、支撑腿、载物板以及储存箱,所述底座板上侧安装有定位脱模台,所述底座板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板上端面左右两侧安装有支承滑杆,所述支承滑杆上侧安装有横梁板,所述横梁板上侧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右侧安装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杆下侧设置有升降顶板,所述升降顶板与液压杆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卡座,所述升降顶板与支承滑杆连接处安装有活动滑套,所述升降顶板下端面安装有脱模顶杆,所述脱模顶杆下端面安装有脱模顶块,所述定位脱模台上侧安装有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内部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定位压板与定位脱模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卡块,所述定位压板内部开设有脱模孔,所述脱模孔下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脱模台脱模卡槽,所述脱模卡槽内部放置有线束胶套,所述线束胶套内部设置有模芯,所述底座板下侧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侧设置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上侧放置有储存箱,所述底座板下侧安装有塑料软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控制住面板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液压升降杆之间安装有液压连接管,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连接管与液压升降杆进行液压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滑杆上端面与横梁板连接处以及下端面与底座板连接处均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规格与支承滑杆规格相匹配。
[0008]进一步地,所述脱模顶杆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脱模顶杆规格相同,多组所述脱
模顶杆均匀安装于升降顶板下端面,所述脱模卡槽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脱模卡槽规格相同,多组所述脱模卡槽均匀开设于定位脱模台内部,所述脱模卡槽位置与脱模顶杆位置相对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开设有多组,且多组所述定位孔规格相同,多组所述定位孔位置与脱模卡槽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孔直径与脱模卡槽直径相同,所述脱模孔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脱模孔位置与脱模卡槽位置相对应,多组所述脱模孔对应开设于定位孔上侧,所述脱模孔内径与模芯直径相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脱模顶块直径与模芯直径相同,所述顶杆长度与脱模卡槽深度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卡座规格与液压升降杆规格相匹配,所述连接卡座环形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加强筋板规格相同,所述加强筋板为三角形结构,四组所述加强筋板通过焊接方式对称固定于连接卡座环形侧面与升降顶板连接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内部开设有排料通孔,所述排料通孔内径略大于脱模卡槽内径,所述排料通孔开设数量与脱模卡槽数量相同,所述排料通孔开设位置与脱模卡槽位置相对应。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载物板左右两侧与支撑腿连接处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撑腿以及载物板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与支撑腿以及载物板之间形成三角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脱模顶块下端面设置有硅胶防护垫,所述硅胶防护垫直径与脱模顶块直径相同,所述硅胶防护垫通过密封胶与脱模顶块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因本专利技术添加了液压伸缩杆、横梁板、支承滑杆、底座板、支撑腿、载物板、储存箱、控制面板、升降顶板、活动滑套、液压泵、连接卡座、脱模顶杆、定位压板、定位脱模台、塑料软管、限位卡块、滑移槽、脱模孔、定位孔、脱模顶块以及脱模卡槽,该设计能够一次分离多个模芯和胶套,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解决了原有发动机线束胶套人工脱模操作难度大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脱模效率。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的正视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中定位压板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

液压伸缩杆、2

横梁板、3

支承滑杆、4

底座板、5

支撑腿、6

载物板、7

储存箱、8

控制面板、9

升降顶板、10

活动滑套、11

液压泵、 12

连接卡座、13

脱模顶杆、14

定位压板、15

定位脱模台、16

塑料软管、 17

限位卡块、18

滑移槽、19

脱模孔、20

定位孔、21

线束胶套、22

模芯、 23

脱模顶块、24

脱模卡槽、31

固定套、41

排料通孔、61

拉杆、111

液压连接管、121

加强筋板、231

硅胶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发动机线束胶套21自动脱模工装,包括液压伸缩杆1、横梁板2、支承滑杆3、底座板4、支撑腿5、载物板6以及储存箱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包括液压伸缩杆、横梁板、支承滑杆、底座板、支撑腿、载物板以及储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上侧安装有定位脱模台,所述底座板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板上端面左右两侧安装有支承滑杆,所述支承滑杆上侧安装有横梁板,所述横梁板上侧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右侧安装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杆下侧设置有升降顶板,所述升降顶板与液压杆连接处安装有连接卡座,所述升降顶板与支承滑杆连接处安装有活动滑套,所述升降顶板下端面安装有脱模顶杆,所述脱模顶杆下端面安装有脱模顶块,所述定位脱模台上侧安装有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内部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定位压板与定位脱模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卡块,所述定位压板内部开设有脱模孔,所述脱模孔下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脱模台脱模卡槽,所述脱模卡槽内部放置有线束胶套,所述线束胶套内部设置有模芯,所述底座板下侧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侧设置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上侧放置有储存箱,所述底座板下侧安装有塑料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控制住面板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液压升降杆之间安装有液压连接管,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连接管与液压升降杆进行液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滑杆上端面与横梁板连接处以及下端面与底座板连接处均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规格与支承滑杆规格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胶套自动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顶杆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脱模顶杆规格相同,多组所述脱模顶杆均匀安装于升降顶板下端面,所述脱模卡槽设置有多组,且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广义席孝林何登鑫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海德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