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03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上层型腔、下层型腔、下模板以及辅助脱模机构,上模板下部开设有上层型腔,上层型腔下端设置有下模板,下模板上端开设有下层型腔,下模板设置有辅助脱模机构,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模芯、司筒、气动加压泵、运水孔、水泵、水管、司筒针以及法兰,下模板设置有运水孔,运水孔连接有水管,水管连接有水泵,下型腔设置有模芯,木心左端安装有法兰,法兰周围连接有司筒,司筒内部安装有司筒针,下模板设置有气动加压泵,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形模具胶套成型后易与模具内壁粘连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利用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振动,在开模时辅助胶套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是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属于发动机辅助用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采用液压支承滚珠摇臂式结构,与现在一般汽油机上普遍采用的液压挺杆式气门驱动机构相比,这种新颖的气门驱动机构具有摩擦扭矩相对较小的优点,因此所需的驱动力亦小,从而可有效减小发动机功耗,降低油耗。发动机线束是发动机的神经传输系统,其作用在于将电气系统的电源或数据信号进行传递或交换,随着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要求的提高,发动机电控系统变得愈加复杂,随之增加了线束的复杂性,线束胶套是在线束周围包裹的一层保护装置,线束胶套能够保护线束不受酸碱侵蚀及外界的物理摩擦,从而能够保证线束的完整及安全,但是现有的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即胶套成型后容易与模具内壁粘连,强行取出可能会损坏橡胶件,形成残次品,因此需要一种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利用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振动,在开模时辅助胶套脱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上层型腔、下层型腔、下模板以及辅助脱模机构,所述上模板下部开设有上层型腔,所述上层型腔下端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端开设有下层型腔,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辅助脱模机构,所述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模芯、司筒、气动加压泵、运水孔、水泵、水管、司筒针以及法兰,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运水孔,所述运水孔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下型腔设置有模芯,所述木心左端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周围连接有司筒,所述司筒内部安装有司筒针,所述下模板设置有气动加压泵。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顶端设置有环形浇口,所述环形浇口连接有浇口套。进一步地,所述浇口套连接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周围设置有热流道。进一步地,所述浇口套与分流道相交处安装有分流锥,所述浇口套通过分流锥与分流道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司筒表面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气管,所述司筒通过气管与气动加压泵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运水孔右侧设置有喉咀,所述运水孔通过喉咀与水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所述司筒通过法兰与司筒针相连接,所述模芯通过法兰与司筒针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管端口连接有喉咀,所述水管通过喉咀与水泵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因本专利技术添加了模芯、司筒、气动加压泵、运水孔、水泵、水管、司筒针以及法兰,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形模具胶套成型后易与模具内壁粘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利用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振动,在开模时辅助胶套脱模,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生产便捷性。因上模板顶端设置有环形浇口,环形浇口连接有浇口套,浇口套连接有分流道,分流道周围设置有热流道,浇口套与分流道相交处安装有分流锥,浇口套通过分流锥与分流道线连接,该设计能够确保材料在分流道内不会凝固,浇注材料能够全部流入模具,因司筒表面开设有气孔,气孔连接有气管,司筒通过气管与气动加压泵相连接,运水孔右侧设置有喉咀,运水孔通过喉咀与水管相连接,水管端口连接有喉咀,水管通过喉咀与水泵相连接,所司筒通过法兰与司筒针相连接,模芯通过法兰与司筒针相连接,该设计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振动,在开模时辅助胶套脱模,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生产便捷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的辅助脱模机构正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的辅助脱模机构俯视剖面图;图中:1-上模板、2-上层型腔、3-下层型腔、4-下模板、5-辅助脱模机构、11-环形浇口、12-浇口套、121-分流道、122-热流道、123-分流锥、51-模芯、52-司筒、521-气孔、522-气管、53-气动加压泵、54-运水孔、541-喉咀、55-水泵、56-水管、57-司筒针、58-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层型腔2、下层型腔3、下模板4以及辅助脱模机构5,上模板1下部开设有上层型腔2,上层型腔2下端设置有下模板4,下模板4上端开设有下层型腔3,下模板4设置有辅助脱模机构5。辅助脱模机构5包括模芯51、司筒52、气动加压泵53、运水孔54、水泵55、水管56、司筒针57以及法兰58,下模板4设置有运水孔54,运水孔54连接有水管56,水管56连接有水泵55,下型腔设置有模芯51,木心左端安装有法兰58,法兰58周围连接有司筒52,司筒52内部安装有司筒针57,下模板4设置有气动加压泵53,该设计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振动,在开模时辅助胶套脱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上模板1顶端设置有环形浇口11,环形浇口11连接有浇口套12,浇口套12连接有分流道121,分流道121周围设置有热流道122,浇口套12与分流道121相交处安装有分流锥123,浇口套12通过分流锥123与分流道121线连接,该设计能够确保材料在分流道121内不会凝固,浇注材料能够全部流入模具,司筒52表面开设有气孔521,气孔521连接有气管522,司筒52通过气管522与气动加压泵53相连接,运水孔54左侧设置有喉咀541,运水孔54通过喉咀541与水管56相连接,水管56端口连接有喉咀541,水管56通过喉咀541与水泵55相连接,所司筒52通过法兰58与司筒针57相连接,模芯51通过法兰58与司筒针57相连接,该设计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挤压和振动,在开模时辅助胶套脱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浇筑时将浇注材料融化后由环形浇口11倒入上模板1,浇注材料由浇口套12经分流锥123进入分流道121,分流锥123会使浇注材料不会以九十度的角度进入分流道121,能够使材料流动的更快,分流道121周围的热流道122能够使浇注材料不会在分流道121内提前凝固,浇注材料流入型腔后进入司筒52内后,启动水泵55,水泵55将水由水管56经喉咀541抽送至运水孔54对浇注材料进行降温,加速浇注材料凝固成形,浇注材料成形后启动气动加压泵53,气动加压泵53由司筒52内壁的气孔521利用压缩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上层型腔、下层型腔、下模板以及辅助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部开设有上层型腔,所述上层型腔下端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端开设有下层型腔,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辅助脱模机构;/n所述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模芯、司筒、气动加压泵、运水孔、水泵、水管、司筒针以及法兰,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运水孔,所述运水孔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下型腔设置有模芯,所述木心左端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周围连接有司筒,所述司筒内部安装有司筒针,所述下模板设置有气动加压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上层型腔、下层型腔、下模板以及辅助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部开设有上层型腔,所述上层型腔下端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端开设有下层型腔,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辅助脱模机构;
所述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模芯、司筒、气动加压泵、运水孔、水泵、水管、司筒针以及法兰,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运水孔,所述运水孔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下型腔设置有模芯,所述木心左端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周围连接有司筒,所述司筒内部安装有司筒针,所述下模板设置有气动加压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顶端设置有环形浇口,所述环形浇口连接有浇口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胶套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连接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周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广义席孝林何登鑫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海德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