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机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68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8
拔管机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高压气瓶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底座沿芯杆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用于支撑气瓶管或芯杆的支撑机构,位于支撑机构两侧的底座上方平行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气瓶管的支撑杆,支撑机构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顶端的支撑托轮以及与支架铰接的油缸,支架的底端铰接在底座上,油缸的底端铰接在底座上,并且油缸活塞杆的一端与支架前侧的上部通过一根销轴铰接,油缸可驱动支架摆动,从而使支撑托轮升降至与气瓶管接触或脱离,或者使支撑托轮升降至与芯杆接触或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芯杆上的拉拔模具无需拆卸下来也能轻松回退至初始位置以便于直接和下一个气瓶管工件进行装配,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拔管机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气瓶生产
,尤其指一种拔管机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气瓶管冷拔工作中,上料后需要给气瓶管插入芯杆,并使芯杆上的拉拔模具与气瓶管配合从而用于后续对气瓶管进行拉拔。在冷拔工序完成时,芯杆和拉拔模具会一起从气瓶管上卸下,而由于芯杆具备一定的长度,因此需要沿轴向回退移动一段较长的距离才可让下一个气瓶管工件进料,也因此在芯杆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在芯杆的下方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撑托轮来支撑芯杆,然而由于芯杆的一端安装有拉拔模具,拉拔模具在被芯杆带动的过程中会碰撞到下方支撑托轮,因此芯杆在每次从气瓶管上卸下之后,都需要工人手动将拉拔模具从芯杆上拆卸下来,然后才能让芯杆往回移动,以避免拉拔模具撞到支撑托轮形成干扰,待芯杆完全回退至初始位置后又要再将拉拔模具安装到芯杆的一端,这无疑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拔管机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使得芯杆上的拉拔模具无需拆卸下来也能轻松回退至初始位置以便于直接和下一个气瓶管工件进行装配,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拔管机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沿芯杆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用于支撑气瓶管或芯杆的支撑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机构两侧的底座上方平行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气瓶管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顶端的支撑托轮以及与支架铰接的油缸,所述支架的底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油缸的底端铰接在底座上,并且所述油缸活塞杆的一端与支架前侧的上部通过一根销轴铰接,所述油缸可驱动支架摆动并且油缸活塞杆到达最大行程时可使支架呈竖直状态,从而使所述支撑托轮升降至与气瓶管接触或脱离,或者使所述支撑托轮升降至与芯杆接触或脱离。
[0005]优选地,所述底座为矩形长框体结构,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长方管和平行设置的两根短方管,所述两根长方管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撑梁。
[0006]更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2个,所述支撑机构的数量为3个,其中两个支撑机构中的油缸分别铰接于一根支撑梁,另一个支撑机构中的油缸铰接于短方管。
[0007]更优选地,所述支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一根长方管铰接。
[0008]更优选地,所述支撑托轮包括两个锥形轮以及同轴连接在两个锥形轮之间的圆柱体。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拔管机上料装置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使所述油缸驱动支架往前摆动,从而使支撑托轮降到最低位置处,以等待气瓶管进料。
[0010]二、当气瓶管进料到底座上方并落在支撑杆上后,使所述油缸驱动支架往后摆动,从而使支撑托轮将气瓶管托起。
[0011]三、所述芯杆往前移动使得拉拔模具与气瓶管形成配合并推动气瓶管在支撑托轮上往前移动,从而使得气瓶管能够与冷拔机形成配合,然后冷拔机对气瓶管进行拉拔,在该过程中,与气瓶管脱离接触的支撑托轮逐个抬升至与芯杆接触。
[0012]四、待冷拔机对气瓶管完成拉拔后,拉拔模具与气瓶管脱离,芯杆逐渐往初始位置后退,在该过程中,各支撑托轮以由前往后的顺序逐个降低从而依次避开拉拔模具。
[0013]五、所述芯杆后退至初始位置时,所有支撑托轮均降到最低位置处以待下一气瓶管进料。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气瓶管上料后,支撑托轮可升起来支撑气瓶管,以便于后续气瓶管往前移动,而在芯杆往前移动以配合拉拔工作的过程中,各支撑托轮又能在脱离气瓶管后逐个继续抬升以接触并支撑芯杆,保持芯杆的稳定,而在冷拔工作完成后,芯杆往后退回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支撑托轮则可依次降低以避开芯杆前端的拉拔模具,还未降低的支撑托轮可保持对芯杆的支撑,待拉拔模具靠近时再降低自身位置即可,这使得在冷拔工序的芯杆回退过程中无需将芯杆前端的拉拔模具拆卸下来,并且在芯杆回退后又能够直接与下一个进料的气瓶管进行配合,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以及冷拔机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为:1——底座
ꢀꢀꢀꢀꢀꢀꢀꢀꢀꢀ
1a——长方管
ꢀꢀꢀꢀꢀꢀ
1b——短方管1c——支撑梁
ꢀꢀꢀꢀꢀꢀꢀ
2——支撑机构
ꢀꢀꢀꢀꢀ
2a——支架2b——支撑托轮
ꢀꢀꢀꢀꢀ
2c——油缸
ꢀꢀꢀꢀꢀꢀꢀꢀ
3——支撑杆4——冷拔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8]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

3所示,拔管机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沿芯杆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用于支撑气瓶管或芯杆的支撑机构2,位于所述支撑机构2两侧的底座1上方平行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气瓶管的支撑杆3,支撑机构2包括支架2a、安装在支架2a顶端的支撑托轮2b以及与支架2a铰接的油缸2c,支架2a的底端铰接在底座1上,油缸2c的底端铰接在底座1上,并且油缸2c活塞杆的一端与支架2a前侧的上部通过一根销轴铰接,油缸2c可驱动支架2c摆动并且油缸2c活塞杆到达最大行程时可使支架2a呈竖直状态,从而使支撑托轮2b升降至与气瓶管接触或脱离,或者使支撑托轮2b升降至与芯杆接触或脱离。
[0021]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拔管机上料装置,可通过手动或者电控系统来控制各个支撑机构2中的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拔管机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沿芯杆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用于支撑气瓶管或芯杆的支撑机构(2),位于所述支撑机构(2)两侧的底座(1)上方平行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气瓶管的支撑杆(3),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架(2a)、安装在支架(2a)顶端的支撑托轮(2b)以及与支架(2a)铰接的油缸(2c),所述支架(2a)的底端铰接在底座(1)上,所述油缸(2c)的底端铰接在底座(1)上,并且所述油缸(2c)活塞杆的一端与支架(2a)前侧的上部通过一根销轴铰接,所述油缸(2c)可驱动支架(2c)摆动并且油缸(2c)活塞杆到达最大行程时可使支架(2a)呈竖直状态,从而使所述支撑托轮(2b)升降至与气瓶管接触或脱离,或者使所述支撑托轮(2b)升降至与芯杆接触或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管机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矩形长框体结构,所述底座(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长方管(1a)和平行设置的两根短方管(1b),所述两根长方管(1a)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撑梁(1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管机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c)的数量为2个,所述支撑机构(2)的数量为3个,其中两个支撑机构(2)中的油缸(2c)分别铰接于一根支撑梁(1c),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卓张翔刘凌云张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金化高压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