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7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地形车,涉及车辆领域。全地形车包括:制动器。制动踏板,与制动器连接,以对制动器施加驱动力。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动踏板的位移。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能元件,用于存储能量回收系统产生的电能。制动伺服系统,由能量回收系统和/或储能元件获取电能,并根据制动踏板的位移对制动器施加辅助驱动力。该全地形车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为了增大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续航能力,并充分利用车辆的惯性动能进行储能,需要设置动力回收系统的全地形车,在车辆制动时,将车辆的惯性动能转化为电能。相关的全地形车通过储能元件存储电能,在储能元件的电量充满后关闭动力回收系统,停止将车辆的惯性动能转化为电能,降低了车辆的制动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以解决如何提高车辆的制动效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制动器;制动踏板,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以对所述制动器施加驱动力;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能元件,用于存储所述能量回收系统产生的电能;制动伺服系统,由所述能量回收系统和/或储能元件获取电能,并根据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对所述制动器施加辅助驱动力。进一步地,在所述储能元件处于充满状态下,所述制动伺服系统由所述能量回收系统直接获取电能。进一步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电量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元件中存储的电能的总量;控制设备,用于获取储能元件中存储的电能的总量,并在所述电能的总量达到预设电量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储能元件处于所述充满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元件的温度;控制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储能元件的温度,并在所述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储能元件处于所述充满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控制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并在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超过预设阈值的状态下,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系统将所述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进一步地,所述能量回收系统为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子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所述控制设备,具体用于在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超过预设阈值的状态下,连接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线圈,以将所述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所述电动机的定子线圈中的电能。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安装架;制动主缸,固定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制动主缸分别与所述制动踏板和所述制动器连接,以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制动器。进一步地,所述制动主缸还与所述制动伺服系统连接,以将所述辅助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制动器。进一步地,所述制动伺服系统包括:制动电机,与所述制动主缸连接,以对所述制动主缸施加所述辅助驱动力;电机驱动器,用于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并根据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控制所述制动电机对所述制动主缸施加的所述辅助驱动力的大小;其中,所述辅助驱动力的大小与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制动连杆,所述制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连接,所述制动连杆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第一端可绕所述第二端转动;所述制动连杆还与制动主缸连接,以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制动主缸。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制动连杆的第二端,且所述位移传感器为角位移传感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设置有用于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存储能量回收系统产生的电能的储能元件和根据制动踏板的位移对制动器施加辅助驱动力的制动伺服系统。通过使制动伺服系统由能量回收系统和/或储能元件获取电能,从而使能量回收系统持续回收能量,同时,保证制动伺服系统能够持续对制动器施加辅助驱动力,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中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主缸、制动伺服系统和安装架的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中的一种制动主缸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中的一种制动伺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中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主缸、制动伺服系统和安装架的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全地形车,10-制动器,20-制动踏板,30-位移传感器,40-能量回收系统,50-储能元件,60-制动伺服系统,61-制动电机,62-电机驱动器,70A-电量检测元件,70B-温度检测元件,80-控制设备,91-安装架,92-制动主缸,921-主缸缸体,922-主缸活塞,923-主缸活塞杆,93-制动连杆。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适用于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对于混合动力车辆,除了利用该全地形车实现车辆的制动外,还可以利用车辆的惯性动能带动发动机运动,利用发动机的压缩行程产生的压缩阻力,内摩擦力和进排气阻力对驱动轮形成制动作用,即,实现发动机制动。为了便于说明,以该全地形车应用于一种纯电动的全地形车为例进行以下说明。如图1所示,全地形车包括:制动器10、制动踏板20、位移传感器30、能量回收系统40、储能元件50和制动伺服系统60。制动器10可以产生制动力,具体的,制动器60设置于车辆的车轮中,制动器60包括旋转部件和摩擦部件,旋转部件与车轮固定连接随车轮一同转动,摩擦部件可活动地与车轮连接,在制动踏板20和制动伺服系统60施加的驱动力和辅助驱动力的驱动下摩擦部件抵压旋转部件,从而通过摩擦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摩擦力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摩擦部件和旋转部件的内能,并通过热能的形式将摩擦部件和旋转部件的内能耗散至空气中,进而使车辆减速。制动器10可以为任何形式的制动器,例如,可以为盘式制动器,也可以为鼓式制动器。制动踏板20与制动器10连接,以对制动器10施加驱动力,即,在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20时,对制动器10施加驱动力,进而驱动制动器的摩擦部件抵压于旋转部件,使制动器10产生制动力,其中,在制动器10的制动力小于制动器能够达到的最大制动力的状态下,制动器的制动力的大小与驱动力的大小呈正比。可选的,制动踏板通过液压传动系统或气压传动系统与制动器10连接,通过液压系统或气压系统对制动器施加驱动力,相较于机械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和气压系统的布置更加灵活,降低了全地形车的设计难度。位移传感器30用于获取制动踏板的位移,其中,位移传感器30获取的制动踏板20的位移为制动踏板20由初始位置至目前所在位置的总位移,例如,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20,制动踏板由初始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使制动踏板20产生大小为A的位移,然后驾驶员继续踩踏制动踏板20,制动踏板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制动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动器;/n制动踏板,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以对所述制动器施加驱动力;/n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n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n储能元件,用于存储所述能量回收系统产生的电能;/n制动伺服系统,由所述能量回收系统和/或储能元件获取电能,并根据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对所述制动器施加辅助驱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27 CN 2020206630068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器;
制动踏板,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以对所述制动器施加驱动力;
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
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储能元件,用于存储所述能量回收系统产生的电能;
制动伺服系统,由所述能量回收系统和/或储能元件获取电能,并根据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对所述制动器施加辅助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元件处于充满状态下,所述制动伺服系统由所述能量回收系统直接获取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
电量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元件中存储的电能的总量;
控制设备,用于获取储能元件中存储的电能的总量,并在所述电能的总量达到预设电量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储能元件处于所述充满状态;
或,
所述还包括:
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元件的温度;
控制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储能元件的温度,并在所述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储能元件处于所述充满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
控制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并在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超过预设阈值的状态下,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系统将所述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