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充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4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原充氮车,属于液压系统蓄能器充气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台、底盘、厢门、安装在底盘上的变速箱和厢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杆、取力器、万向传动轴一、万向传动轴二、万向传动轴三、传动箱、隔膜压缩机、第一气管路、第二气管路、储气瓶和盘管,储气瓶为15个,15个储气瓶通过管路串接,所述厢体为一体成型而成,厢体为折边成型金属框架,厢体的顶盖两侧均为倒斜角,所述厢体内设置有气瓶舱和设备舱,所述储气瓶安装在气瓶舱内,所述厢门通过撑杆连接在设备舱上,所述设备舱上安装有百叶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高原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具有充气压力高,充氮品质好,储气量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充氮车
本技术涉及到液压系统蓄能器充气
,尤其涉及一种高原充氮车。
技术介绍
液压机械的蓄能器在大型工程机械、军事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飞行器中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压力在10MPa以上的蓄能器,其内部必须充入足够压力的氮气或其它无害堕性气体,为此在充氮气时必须使用充氮车。传统的充氮车基本都是固定式的,即使能移动的充氮车也都是人工手推式移动,并且都是小型的充氮车,只携带一个氮气瓶,并且充气作业口也比较单一,因而不适应现代工业和国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军用飞机的炸弹在发射时需要用高压气体推动,所以推动炸弹发射的蓄能器发射过后就必须要及时进行充氮。再例如在野外施工的大型工程机械的蓄能器也经常需要补充高压氮气。如果仍沿用人力推行充氮车前进,从车间推到使用场所,需要推行很长一段路。为此后来把充氮车装在汽车上运过去,这样就必须把沉重的充氮车从汽车上搬上卸下,非常麻烦。近年来,出现了牵引式充氮车,牵引式充氮车能够较好地解决移动不便的问题。但在某些场合还是不能适应,例如军用飞机在野战条件下、工程机械在旷野施工中,由于无电供应,充氮泵就不能工作。又如在大气压低、风沙大、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的高原地区也不适用,高原地区受高海拔和高寒天气的影响,机场周边植被稀少,很容易在特殊天气和高原季风来临时,在机场空域或装备保障区弥漫起黄土尘沙,将直接影响到装备的正常工作。公开号为CN203146452U,公开日为2013年08月2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牵引式充氮车,包括具有四个车轮的箱式车体即车厢,其特征是车厢前端设置有牵引杆,在所述车厢内安装充氮泵、增压装置、氮气瓶,所述充氮泵、增压装置、氮气瓶用气管通过气路块彼此连通,管路中设置先导换向阀和溢流阀,车厢的前面设置倾斜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底下设有电器箱,所述电器箱、操作面板上的各按钮和仪表与充氮泵、增压装置、先导换向阀和溢流阀电连接。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牵引式充氮车,将充氮和移动两种功能合二为一,不但移动方便,而且容量大,能同时对多个蓄能器进行充氮。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充氮泵和增压装置,被压缩介质和压力油液常混合在一起,导致充的氮气品质难以保障,且不适用于高原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原充氮车,本技术能够在高原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具有充气压力高,充氮品质好,储气量大的特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原充氮车,包括操作台、底盘、厢门、安装在底盘上的变速箱和厢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杆、取力器、万向传动轴一、万向传动轴二、万向传动轴三、传动箱、隔膜压缩机、第一气管路、第二气管路、储气瓶和盘管,所述取力器的前端与变速箱连接,取力器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与传动箱连接,传动箱与万向传动轴二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气管路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气管路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连接,所述储气瓶为15个,15个储气瓶通过管路串接,所述厢体为一体成型而成,厢体为折边成型金属框架,厢体的顶盖两侧均为倒斜角,所述厢体内设置有气瓶舱和设备舱,所述储气瓶安装在气瓶舱内,所述厢门通过撑杆连接在设备舱上,所述设备舱上安装有百叶窗。所述厢门上固定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为三元乙丙橡胶条。所述第一气管路和第二气管路均为不锈钢气管。所述气瓶舱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包括底板、前挡板、后挡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前挡板、后挡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形成矩形框,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四个隔板,四个隔板将矩形框分隔成五个安装槽,储气瓶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架上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侧板上开有五个半圆形缺口,一个半圆形缺口对应一个安装槽,前挡板上固定有挂扣,第二侧板的一端铰接在后挡板上,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第二侧板通过挂钩挂接在前挡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本技术,取力器的前端与变速箱连接,取力器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与传动箱连接,传动箱与万向传动轴二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第一气管路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第二气管路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连接,储气瓶为15个,15个储气瓶通过管路串接,厢体为一体成型而成,厢体为折边成型金属框架,厢体的顶盖两侧均为倒斜角,厢体内设置有气瓶舱和设备舱,储气瓶安装在气瓶舱内,厢门通过撑杆连接在设备舱上,设备舱上安装有百叶窗,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通过在设备舱上安装百叶窗,能够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通过隔膜压缩机能够将被压缩介质和压力油液完全隔开,而且隔膜压缩机的气腔中没有相对摩擦,不需要任何润滑剂,因此被压缩介质能保持极高的纯度,不会受到污染,且能够提高充气压力,厢体为一体成型而成,厢体为折边成型金属框架,厢体的顶盖两侧均为倒斜角,采用这种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结构强度,较现有技术而言,能够在高原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具有充气压力高,充氮品质好,储气量大的特点。2、本技术,厢门上固定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为三元乙丙橡胶条,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而且具有较好的耐天候老化性,适应温度范围宽,满足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3、本技术,第一气管路和第二气管路均为不锈钢气管,能够防高低温、耐腐蚀和耐盐雾,提高了整个充氮车在高原地区的适应能力。4、本技术,气瓶舱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包括底板、前挡板、后挡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前挡板、后挡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形成矩形框,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四个隔板,四个隔板将矩形框分隔成五个安装槽,储气瓶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架上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平行布置,通过设置安装槽,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储气瓶,配合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能够防止储气瓶产生前后晃动,利于保障整个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5、本技术,第一侧板上开有五个半圆形缺口,一个半圆形缺口对应一个安装槽,前挡板上固定有挂扣,第二侧板的一端铰接在后挡板上,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第二侧板通过挂钩挂接在前挡板上,通过在第一侧板上设置半圆形缺口,能够用于放置储气瓶的储气嘴,进一步防止储气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晃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操作台,2、底盘,3、厢门,4、变速箱,5、厢体,6、撑杆,7、取力器,8、万向传动轴一,9、万向传动轴二,10、万向传动轴三,11、传动箱,12、隔膜压缩机,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原充氮车,包括操作台(1)、底盘(2)、厢门(3)、安装在底盘(2)上的变速箱(4)和厢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杆(6)、取力器(7)、万向传动轴一(8)、万向传动轴二(9)、万向传动轴三(10)、传动箱(11)、隔膜压缩机(12)、第一气管路(13)、第二气管路(14)、储气瓶(15)和盘管(16),所述取力器(7)的前端与变速箱(4)连接,取力器(7)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8)与传动箱(11)连接,传动箱(11)与万向传动轴二(9)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9)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10)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10)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12)连接,所述第一气管路(13)的一端与储气瓶(15)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12)连接,所述第二气管路(14)的一端与储气瓶(15)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1)连接,所述储气瓶(15)为15个,15个储气瓶(15)通过管路串接,所述厢体(5)为一体成型而成,厢体(5)为折边成型金属框架,厢体(5)的顶盖两侧均为倒斜角,所述厢体(5)内设置有气瓶舱(17)和设备舱(18),所述储气瓶(15)安装在气瓶舱(17)内,所述厢门(3)通过撑杆(6)连接在设备舱(18)上,所述设备舱(18)上安装有百叶窗(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充氮车,包括操作台(1)、底盘(2)、厢门(3)、安装在底盘(2)上的变速箱(4)和厢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杆(6)、取力器(7)、万向传动轴一(8)、万向传动轴二(9)、万向传动轴三(10)、传动箱(11)、隔膜压缩机(12)、第一气管路(13)、第二气管路(14)、储气瓶(15)和盘管(16),所述取力器(7)的前端与变速箱(4)连接,取力器(7)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8)与传动箱(11)连接,传动箱(11)与万向传动轴二(9)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9)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10)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10)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12)连接,所述第一气管路(13)的一端与储气瓶(15)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12)连接,所述第二气管路(14)的一端与储气瓶(15)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1)连接,所述储气瓶(15)为15个,15个储气瓶(15)通过管路串接,所述厢体(5)为一体成型而成,厢体(5)为折边成型金属框架,厢体(5)的顶盖两侧均为倒斜角,所述厢体(5)内设置有气瓶舱(17)和设备舱(18),所述储气瓶(15)安装在气瓶舱(17)内,所述厢门(3)通过撑杆(6)连接在设备舱(18)上,所述设备舱(18)上安装有百叶窗(19)。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筠张新渝张帆管蓉梁志军江志磊杨锐钟专唐虎叶忠秀
申请(专利权)人:空军成都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