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4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包括车体、旋转座、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液压缸伸出使第一悬臂抬升,第二液压缸做功使第二悬臂展开,在展开过程中,第一液压缸回缩使第一悬臂下降以便第二悬臂上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进入水中,将水抽取至水箱中。此外旋转座的设置还使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在一定的角度内旋转以提升其灵活度。本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对称设置,并位于悬臂的两侧,使悬臂两侧受力均匀,提升了悬臂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
本技术涉及泵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
技术介绍
市场上公开了这样一种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它由汽车底盘、水箱、出水软管和潜水泵组成,出水软管一端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水箱连通设置。在汽车底盘上还设置有放置出水软管的软管架或软管辊筒,当有排涝需求时,需人工将软管抽出至目标区域并将潜水泵投入水中,此种泵车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可解决现有的泵车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包括:车体,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水箱;旋转座,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旋转部;第一悬臂,一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第一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第二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铰接;第二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铰接;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两侧,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并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向外延伸设置;第一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第二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双曲柄机构。优选地,所述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驱动所述旋转部转动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设置在旋转部上,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基座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旋转部还包括:衬套,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挡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下表面,用于承接所述衬套;连接套,设置在所述衬套中,并与衬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的上端与所述水管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套的下端与所述水箱连通设置。优选地,所述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可水平伸缩的第一油缸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的自由端可向下伸出的第二油缸。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上的两刚性直管以及连接两刚性直管的第一波纹管,所述第一水管还包括连通所述刚性直管与旋转座的第二波纹管。优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水箱,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尾部,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设置。本技术中设置了包括车体、旋转座、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液压缸伸出使第一悬臂抬升,第二液压缸做功使第二悬臂展开,在展开过程中,第一液压缸回缩使第一悬臂下降以便第二悬臂上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进入水中,将水抽取至水箱中。此外旋转座的设置还使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在一定的角度内旋转以提升其灵活度。本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进一步的,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对称设置,位于悬臂的两侧,使悬臂两侧受力均匀,提升了悬臂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实施例中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参照图1至图6,包括车体、旋转座20、第一悬臂41、第二悬臂42、第一液压缸51、第二液压缸52、第一水管61、第二水管62、第一泵体71和第二泵体72。车体包括车架11和设置在所述车架11上的水箱12;旋转座2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11上的基座2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上的旋转部23;第一悬臂4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部23铰接;第一液压缸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4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23铰接;第二悬臂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41远离所述旋转座20的一端铰接;第二液压缸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4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42铰接。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尽管采用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两节悬臂来说明工作状态时实现泵车的大跨距作业情形,但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增大或者减少悬臂的节数来满足大跨距的需要,即,悬臂可以为3节、4节或者更多节。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座20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尾部,第一水管61设置在所述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的一侧,第一水管6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旋转座20上并与所述水箱12连通,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向外延伸设置;第二水管62设置在所述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的另一侧,第二水管6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旋转座20上并与所述水箱12连通,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向外延伸设置;第一泵体71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61远离所述旋转座20的一端;第二泵体72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62远离所述旋转座20的一端。参照图5,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4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42铰接。第一悬臂41、第二悬臂42、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双曲柄机构。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驱动所述旋转部23转动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设置在旋转部上,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基座21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优选齿轮传动,在旋转部23上设置有液压马达安装位22,液压马达的主轴上设置有齿轮,旋转部23与基座21转动连接,基座21上设置有与齿轮适配的齿圈。主轴转动带动旋转部23整体的旋转。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23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旋转部还包括衬套23f、挡环23g和连接套23h,衬套23f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在衬套23f的内壁设置有密封沟槽,密封沟槽中设置有密封圈;挡环23g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下表面,用于承接所述衬套23f,挡环23g设置在旋转部23的下表面并通过螺钉连接;连接套23h设置在所述衬套23f中,并与衬套23f转动连接,连接套23h的外壁与密封圈接触,所述连接套23h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法兰23i,第一水管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23i连接的第二法兰63。所述连接套23h的下端与所述水箱12之间通过软管连通设置。参照图1和图2,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包括车架;/n旋转座,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旋转部;/n第一悬臂,一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n第一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n第二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铰接;/n第二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铰接;/n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两侧,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向外延伸设置;/n第一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n第二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包括车架;
旋转座,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旋转部;
第一悬臂,一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
第一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铰接;
第二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铰接;
第二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铰接;
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两侧,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向外延伸设置;
第一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
第二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还包括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双曲柄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距应急排水泵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斌张力虎王飘尹宇峰李文斌黄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智能专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