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4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氮车,属于液压系统蓄能器充气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台、底盘、变速箱和厢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隔膜压缩机、气管路一、气管路二、储气瓶和盘管,传动装置包括取力器、万向传动轴一、万向传动轴二、万向传动轴三和传动箱,气管路一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所述气管路二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膜压缩机能够将被压缩介质和压力油液完全隔开,而且隔膜压缩机的气腔中没有相对摩擦,不需要任何润滑剂,因此被压缩介质能保持极高的纯度,不会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有效保障充氮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氮车
本技术涉及到液压系统蓄能器充气
,尤其涉及一种充氮车。
技术介绍
液压机械的蓄能器在大型工程机械、军事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飞行器中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压力在10MPa以上的蓄能器,其内部必须充入足够压力的氮气或其它无害堕性气体,为此在充氮气时必须使用充氮车。传统的充氮车基本都是固定式的,即使能移动的充氮车也都是人工手推式移动,并且都是小型的充氮车,只携带一个氮气瓶,并且充气作业口也比较单一,因而不适应现代工业和国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军用飞机的炸弹在发射时需要用高压气体推动,所以推动炸弹发射的蓄能器发射过后就必须要及时进行充氮。再例如在野外施工的大型工程机械的蓄能器也经常需要补充高压氮气。如果仍沿用人力推行充氮车前进,从车间推到使用场所,需要推行很长一段路。为此后来把充氮车装在汽车上运过去,这样就必须把沉重的充氮车从汽车上搬上卸下,非常麻烦。鉴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出现了牵引式充氮车,牵引式充氮车能够较好地解决移动不便的问题。但在某些场合还是不能适应,例如军用飞机在野战条件下、工程机械在旷野施工中,由于无电供应,充氮泵就不能工作。公开号为CN203146452U,公开日为2013年08月2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牵引式充氮车,包括具有四个车轮的箱式车体即车厢,其特征是车厢前端设置有牵引杆,在所述车厢内安装充氮泵、增压装置、氮气瓶,所述充氮泵、增压装置、氮气瓶用气管通过气路块彼此连通,管路中设置先导换向阀和溢流阀,车厢的前面设置倾斜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底下设有电器箱,所述电器箱、操作面板上的各按钮和仪表与充氮泵、增压装置、先导换向阀和溢流阀电连接。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牵引式充氮车,将充氮和移动两种功能合二为一,不但移动方便,而且容量大,能同时对多个蓄能器进行充氮。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充氮泵和增压装置,被压缩介质和压力油液常混合在一起,导致充的氮气品质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充氮车,本技术通过隔膜压缩机能够将被压缩介质和压力油液完全隔开,而且隔膜压缩机的气腔中没有相对摩擦,不需要任何润滑剂,因此被压缩介质能保持极高的纯度,不会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有效保障充氮品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充氮车,包括操作台、底盘、安装在底盘上的变速箱和厢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隔膜压缩机、气管路一、气管路二、储气瓶和盘管,所述隔膜压缩机、储气瓶和盘管固定在厢体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取力器、万向传动轴一、万向传动轴二、万向传动轴三和传动箱,所述取力器的前端与变速箱连接,取力器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与传动箱连接,传动箱与万向传动轴二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所述气管路一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所述气管路二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连接。所述厢体包括气瓶舱和膜压机舱,隔膜压缩机和操作台固定在膜压机舱内,储气瓶为三个,三个储气瓶固定在气瓶舱内,任意两个相邻储气瓶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三个储气瓶通过连接管路串接。所述气瓶舱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包括底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形成矩形框,底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将矩形框分隔成三个安装槽,储气瓶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左侧板上开有三个半圆形缺口,一个半圆形缺口对应一个安装槽,前挡板上固定有挂扣,右侧板的一端铰接在后挡板上,右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右侧板通过挂钩挂接在前挡板上。所述底板上粘接有防滑垫。所述厢体内固定连接有横截面呈“工”字型的缠绕架,盘管为软管,盘管绕接在缠绕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本技术,隔膜压缩机、储气瓶和盘管固定在厢体内,传动装置包括取力器、万向传动轴一、万向传动轴二、万向传动轴三和传动箱,取力器的前端与变速箱连接,取力器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与传动箱连接,传动箱与万向传动轴二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气管路一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连接,气管路二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连接,较现有技术而言,通过隔膜压缩机能够将被压缩介质和压力油液完全隔开,而且隔膜压缩机的气腔中没有相对摩擦,不需要任何润滑剂,因此被压缩介质能保持极高的纯度,不会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有效保障充氮品质。二、本技术,厢体包括气瓶舱和膜压机舱,隔膜压缩机和操作台固定在膜压机舱内,储气瓶为三个,三个储气瓶固定在气瓶舱内,任意两个相邻储气瓶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三个储气瓶通过连接管路串接,使得厢体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三个储气瓶通过连接管路串接在一起,能够提供充足的气源,保障正常充气。三、本技术,气瓶舱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包括底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形成矩形框,底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将矩形框分隔成三个安装槽,储气瓶安装在安装槽内,通过隔板形成安装槽,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储气瓶,防止储气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晃动。四、本技术,左侧板上开有三个半圆形缺口,一个半圆形缺口对应一个安装槽,前挡板上固定有挂扣,右侧板的一端铰接在后挡板上,右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右侧板通过挂钩挂接在前挡板上,通过在左侧板上设置半圆形缺口,能够用于放置储气瓶的储气嘴,进一步防止储气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晃动,右侧板通过挂钩挂接在前挡板上,打开右侧板就能够更换储气瓶,提高了储气瓶的更换便捷性。五、本技术,底板上粘接有防滑垫,能够增大底板与储气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储气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位移,提高运输稳定性。六、本技术,厢体内固定连接有横截面呈“工”字型的缠绕架,盘管为软管,盘管绕接在缠绕架上,使得盘管充气后收纳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操作台,2、底盘,3、变速箱,4、厢体,5、隔膜压缩机,6、气管路一,7、气管路二,8、储气瓶,9、盘管,10、取力器,11、万向传动轴一,12、万向传动轴二,13、万向传动轴三,14、传动箱,15、气瓶舱,16、膜压机舱,17、连接管路,18、安装架,19、底板,20、前挡板,21、后挡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隔板,25、安装槽,26、半圆形缺口,27、挂扣,28、挂钩,29、防滑垫,30、缠绕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充氮车,包括操作台1、底盘2、安装在底盘2上的变速箱3和厢体4,还包括传动装置、隔膜压缩机5、气管路一6、气管路二7、储气瓶8和盘管9,所述隔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氮车,包括操作台(1)、底盘(2)、安装在底盘(2)上的变速箱(3)和厢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隔膜压缩机(5)、气管路一(6)、气管路二(7)、储气瓶(8)和盘管(9),所述隔膜压缩机(5)、储气瓶(8)和盘管(9)固定在厢体(4)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取力器(10)、万向传动轴一(11)、万向传动轴二(12)、万向传动轴三(13)和传动箱(14),所述取力器(10)的前端与变速箱(3)连接,取力器(10)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11)与传动箱(14)连接,传动箱(14)与万向传动轴二(12)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12)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13)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13)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5)连接;所述气管路一(6)的一端与储气瓶(8)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5)连接,所述气管路二(7)的一端与储气瓶(8)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氮车,包括操作台(1)、底盘(2)、安装在底盘(2)上的变速箱(3)和厢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隔膜压缩机(5)、气管路一(6)、气管路二(7)、储气瓶(8)和盘管(9),所述隔膜压缩机(5)、储气瓶(8)和盘管(9)固定在厢体(4)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取力器(10)、万向传动轴一(11)、万向传动轴二(12)、万向传动轴三(13)和传动箱(14),所述取力器(10)的前端与变速箱(3)连接,取力器(10)的后端通过万向传动轴一(11)与传动箱(14)连接,传动箱(14)与万向传动轴二(12)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二(12)的后端与万向传动轴三(13)的前端连接,万向传动轴三(13)的后端与隔膜压缩机(5)连接;所述气管路一(6)的一端与储气瓶(8)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压缩机(5)连接,所述气管路二(7)的一端与储气瓶(8)连接,另一端与操作台(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4)包括气瓶舱(15)和膜压机舱(16),隔膜压缩机(5)和操作台(1)固定在膜压机舱(16)内,储气瓶(8)为三个,三个储气瓶(8)固定在气瓶舱(15)内,任意两个相邻储气瓶(8)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17),三个储气瓶(8)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筠张新渝张帆梁志军江志磊杨锐钟专唐虎叶忠秀
申请(专利权)人:空军成都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