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围板下横梁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57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围板下横梁和车辆,所述前围板下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的上端适于与前围板的下端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下端适于与地板相连,所述横梁本体具有沿横向贯通的加强腔,且所述加强腔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且将所述加强腔分隔成沿纵向、竖向间隔开的多个子加强腔。本申请的前围板下横梁,前围板下横梁沿竖向、纵向的结构强度较大,可使得前围板受到的碰撞力能够有效向整车扩散,且在力传递的过程中前围板下横梁不易发生变形,从而对前围板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减少前围板的变形量及入侵量,保证车内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围板下横梁和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围板下横梁和具有该前围板后横梁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现有车型的前围板是单层结构,在其下端焊接横梁,一般采用钢材冲压成型,且横贯车辆左右的纵梁、截面较小,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左右传力的过程中易发生变形,且在一些现有技术中,前纵梁无法延伸到地板下方,导致传力效果较差,前围板侵入量超标,安全性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围板下横梁,该前围板下横梁的结构强度较大,可对来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的有效传递,且不易发生变形,利于降低前围板侵入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围板下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的上端适于与前围板的下端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下端适于与地板相连,所述横梁本体具有沿横向贯通的加强腔,且所述加强腔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且将所述加强腔分隔成沿纵向、竖向间隔开的多个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围板下横梁(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的上端适于与前围板的下端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下端适于与地板相连,所述横梁本体具有沿横向贯通的加强腔,且所述加强腔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且将所述加强腔分隔成沿纵向、竖向间隔开的多个子加强腔(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围板下横梁(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的上端适于与前围板的下端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相连,所述横梁本体的下端适于与地板相连,所述横梁本体具有沿横向贯通的加强腔,且所述加强腔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且将所述加强腔分隔成沿纵向、竖向间隔开的多个子加强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板下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板下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上加强筋(41)、中加强筋(42)和下加强筋(43),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前加强筋(44)、后加强筋(45);其中,
所述上加强筋(41)、所述中加强筋(42)和所述下加强筋(43)均与所述前加强筋(44)交叉设置,所述中加强筋(42)和所述下加强筋(43)均与所述后加强筋(45)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板下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加强筋(42)和所述下加强筋(43)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互成弯折结构的多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板下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筋(44)沿竖向延伸,所述后加强筋(45)从下向上朝后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