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1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与右纵梁,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发动机兜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备胎支架横梁、车架尾横梁,左纵梁与右纵梁在竖直平面上对称;左纵梁与右纵梁均包括纵梁前段、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纵梁前段与纵梁中段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两个纵梁前段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纵梁后段之间的间距。本设计不仅轻量化程度高而且驾驶的稳定性好、操控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商用车底盘
,尤其涉及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主要适用于提高车架的轻量化与提升整车驾驶的稳定性及操控性。
技术介绍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车架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和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和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随着《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法规的实施,为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国六发动机总成及其附属系统较国五时期在结构上更加复杂,在空间上更加庞大,对于车架的需求更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6627764A,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05月10日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可扩展的轻型汽车车架总成,其中,该可扩展的轻型汽车车架总成结构简单,可对车架进行临时性的加宽,纵梁采用前宽后窄的结构,且纵梁的断面高度在其全长保持不变,使车架的制造更为简便,且前部加宽的设计使发动机在安装时的空间更大,便于对发动机进行安装,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汽车车架的质量较大,轻量化程度并不高,并且行驶的稳定性及操控性较差,车架使得整车的质心较高,从而驾驶员的视野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轻量化程度低与稳定性差、操控性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车架轻量化程度高与驾驶的稳定性好、操控性强的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与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发动机兜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备胎支架横梁、车架尾横梁,左纵梁与右纵梁在竖直平面上对称;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均包括纵梁前段、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所述纵梁前段与纵梁中段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所述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两个所述纵梁前段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纵梁后段之间的间距;所述纵梁前段的上翼面低于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的上翼面,所述纵梁前段横截面的高度小于纵梁中段横截面的高度,所述纵梁前段横截面的高度大于纵梁后段横截面的高度。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发动机兜梁设置在两个纵梁前段之间,所述第三横梁设置在两个第一过渡段之间,所述第四横梁、第五横梁设置在两个纵梁中段之间,所述第六横梁设置在两个第二过渡段之间,所述第七横梁、备胎支架横梁、车架尾横梁设置在两个纵梁后段之间。所述第一横梁、第三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为圆管梁,所述第二横梁、第四横梁、车架尾横梁为槽形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七横梁之间设置有槽形加强板,所述槽形加强板内扣在左纵梁与右纵梁上。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穿过左纵梁并设置有车身左前悬置支架,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穿过右纵梁并设置有车身右前悬置支架,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下翼面上靠近第二横梁的部位均设置有前板簧前支架,所述前板簧前支架位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所述发动机兜梁包括两个发动机前悬置支架,两个所述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连接,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腹面上均设置有水箱角铁、前减震器支架,所述水箱角铁、前减震器支架位于第二横梁与发动机兜梁之间,所述第三横梁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后悬置支架,所述第三横梁的两端与槽形加强板连接,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下翼面上均设置有前板簧后支架,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的腹面均设置有车身后悬置支架,所述前板簧后支架、车身后悬置支架均位于发动机兜梁与第三横梁之间。所述第四横梁的中部设置有传动轴中间支承左托架、传动轴中间支承右托架,所述第四横梁的两端与槽形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五横梁的一端穿过左纵梁并设置有后板簧左前支架,所述第五横梁的另一端穿过右纵梁并设置有后板簧右前支架,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的腹面均设置有双排车身后悬置支架,所述双排车身后悬置支架位于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之间,所述第六横梁上设置有减震器左支架、后减震器右支架,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的腹面均设置有车厢前角铁,所述车厢前角铁位于第五横梁与第六横梁之间。所述第七横梁的一端穿过左纵梁并设置有后板簧左后支架,所述第七横梁的另一端穿过右纵梁并设置有后板簧右后支架,所述备胎支架横梁包括第一备胎支架横梁、第二备胎支架横梁,所述第一备胎支架横梁、第二备胎支架横梁位于第七横梁与车架尾横梁之间,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腹面上均设置有纵梁轴管,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的腹面均设置有车厢后角铁,所述纵梁轴管、车厢后角铁位于第七横梁与备胎支架横梁之间,所述槽形加强板通过纵梁轴管与左纵梁、右纵梁均连接。所述第五横梁、第六横梁与第七横梁的两端均与槽形加强板连接。所述纵梁前段、纵梁中段、纵梁后段的横截面的高度分别为120mm、140mm、100mm,所述纵梁前段的上翼面比纵梁中段、纵梁后段的上翼面低4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中设置有纵梁前段、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纵梁前段横截面的高度小于纵梁中段横截面的高度,纵梁前段横截面的高度大于纵梁后段横截面的高度,纵梁呈非等断面结构,减少了纵梁的重量,提升了车辆轻量化,降低了整车的质心,行驶起来视野较好,稳定性更好,整体的操控性较强,并且纵梁的断面设计保证了后悬架的跳动空间,同时两个纵梁前段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纵梁后段之间的间距,两个纵梁中段向内缩,两个纵梁呈前宽后窄状,对结构上更复杂、空间上更庞大的发动机总成及其附属系统的总布置更具优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安装。因此,本专利技术轻量化程度高与稳定性好、操控性较强。2、本专利技术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中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三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为圆管梁,第二横梁、第四横梁、车架尾横梁为槽形梁,从而减少了横梁的重量,进一步提升车架的轻量化,并且第一横梁与第七横梁之间设置有槽形加强板,使得车架更加稳固,加强板与纵梁的配合极大增强了车架的抗弯能力,还可以提升车架的轻量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抗弯能力强与轻量化程度高。3、本专利技术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中设置有第五横梁、第七横梁、后板簧左前支架、后板簧右前支架、后板簧左后支架、后板簧右后支架,从而使得板簧布置在车架外侧,大大增加了整车的抗侧倾性,提升了整车行驶稳定性及操控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稳定性好与操控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左纵梁的侧视图。图中:左纵梁1、右纵梁2、前板簧前支架21、水箱角铁22、前减震器支架23、前板簧后支架24、车身后悬置支架25、双排车身后悬置支架26、车厢前角铁27、纵梁轴管28、车厢后角铁29、第一横梁3、车身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1)与右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发动机兜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第六横梁(9)、第七横梁(10)、备胎支架横梁(11)、车架尾横梁(12),左纵梁(1)与右纵梁(2)在竖直平面上对称;/n所述左纵梁(1)与右纵梁(2)均包括纵梁前段(13)、纵梁中段(14)与纵梁后段(15),所述纵梁前段(13)与纵梁中段(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16),所述纵梁中段(14)与纵梁后段(15)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17);/n两个所述纵梁前段(1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纵梁后段(15)之间的间距;/n所述纵梁前段(13)的上翼面低于纵梁中段(14)与纵梁后段(15)的上翼面,所述纵梁前段(13)横截面的高度小于纵梁中段(14)横截面的高度,所述纵梁前段(13)横截面的高度大于纵梁后段(15)横截面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1)与右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发动机兜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第六横梁(9)、第七横梁(10)、备胎支架横梁(11)、车架尾横梁(12),左纵梁(1)与右纵梁(2)在竖直平面上对称;
所述左纵梁(1)与右纵梁(2)均包括纵梁前段(13)、纵梁中段(14)与纵梁后段(15),所述纵梁前段(13)与纵梁中段(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段(16),所述纵梁中段(14)与纵梁后段(15)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段(17);
两个所述纵梁前段(1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纵梁后段(15)之间的间距;
所述纵梁前段(13)的上翼面低于纵梁中段(14)与纵梁后段(15)的上翼面,所述纵梁前段(13)横截面的高度小于纵梁中段(14)横截面的高度,所述纵梁前段(13)横截面的高度大于纵梁后段(15)横截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发动机兜梁(5)设置在两个纵梁前段(13)之间,所述第三横梁(6)设置在两个第一过渡段(16)之间,所述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设置在两个纵梁中段(14)之间,所述第六横梁(9)设置在两个第二过渡段(17)之间,所述第七横梁(10)、备胎支架横梁(11)、车架尾横梁(12)设置在两个纵梁后段(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第三横梁(6)、第五横梁(8)、第六横梁(9)、第七横梁(10)为圆管梁,所述第二横梁(4)、第四横梁(7)、车架尾横梁(12)为槽形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与第七横梁(10)之间设置有槽形加强板,所述槽形加强板内扣在左纵梁(1)与右纵梁(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宽后窄型非等断面式轻型载货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的一端穿过左纵梁(1)并设置有车身左前悬置支架(31),所述第一横梁(3)的另一端穿过右纵梁(2)并设置有车身右前悬置支架(32),所述左纵梁(1)、右纵梁(2)的下翼面上靠近第二横梁(4)的部位均设置有前板簧前支架(21),所述前板簧前支架(21)位于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4)之间,所述发动机兜梁(5)包括两个发动机前悬置支架(51),两个所述发动机前悬置支架(51)分别与左纵梁(1)、右纵梁(2)连接,所述左纵梁(1)、右纵梁(2)的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起尹伟毛勇李亮蔡传岳陈会会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