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30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至少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纵梁和分别设置在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后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缓释部,缓释部包括第一缓释层和第二缓释层,通过对后横梁进行改进,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约束配合,使得在在后横梁受到冲击时,产生车架轴向上的约束力,并在改进后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设置缓释部,在提高车架后横梁的防撞抗变形能力的同时,解决组装配合式后横梁可能容易产生的刚性碰撞失效的问题,通过缓释层逐步将作用进行分解并约束在车架轴向上,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架
,特别涉及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
技术介绍
常见的载重车架基本都是边梁式车架,边梁式车架主要由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组成,纵梁多为槽型,部分载重车如大件运输车还在纵梁上方配有副梁或者在纵梁两侧叠加钢板,加强车架的整体强度。车上横梁的布置多和纵梁垂直采用铆接或焊接,但由于载重车架的载重很大,容易存在防撞耐冲击性能较弱、结构稳定性差、成本较高,不适合局部部件拆装更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纵梁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前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部,所述后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后端,所述后横梁包括: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之间,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有圆弧凸出部;第二横梁,沿所述纵梁方向卡合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外侧,以包覆在所述第一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圆弧凹陷部,所述圆弧凹陷部与所述圆弧凸出部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缓释空间;以及缓释部,设置在缓释空间内,包括第一缓释层和第二缓释层,所述第一缓释层设置在所述圆弧凸出部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缓释层的表面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向所述第一缓释层的方向形成有内陷的卡合腔,所述第二缓释层设置在所述圆弧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表面,所述第二缓释层的表面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形成有若干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与所述卡合部相适配,且所述嵌入部卡合在所述卡合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卡合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端部向所述卡合腔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封闭所述卡合腔的趋势。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为30°-6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端部具有圆弧段。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段。进一步地,所述嵌入部沿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的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四延伸部卡合设置在所述卡合腔内并与所述卡合部的外端部形成抵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后端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撑斜面,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上设有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撑斜面上的第二支撑斜面,所述第一支撑斜面垂直于水平面并与所述车架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纵梁在靠近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凸台,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将所述凸台扣合于内的扣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斜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斜面的抵接处沿抵接面设有第一通孔通道,所述第一通孔通道内设置有适配的条形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面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抵接处相对应的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件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横梁面对所述第二横梁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纵梁面对所述第二横梁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相连通组成容纳所述加强肋板的伸入空间,所述加强肋板伸入所述伸入空间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通道相对应。更进一步地,与每一个所述抵接处对应的所述加强肋板沿所述第一通孔通道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每一所述抵接处的所述加强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至少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纵梁和分别设置在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后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缓释部,缓释部包括第一缓释层和第二缓释层,第一缓释层上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合部,第二缓释层上形成有若干嵌入部,嵌入部与卡合部相适配,通过对后横梁进行改进,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约束配合,使得在在后横梁受到冲击时,产生车架轴向上的约束力,并在改进后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设置缓释部,在提高车架后横梁的防撞抗变形能力的同时,解决组装配合式后横梁可能容易产生的刚性碰撞失效的问题,通过缓释层逐步将作用进行分解并约束在车架轴向上,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专利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的后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卡合部4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缓释层的受力分解工作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L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横梁的仰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纵梁3与第一横梁1配合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横梁,11、圆弧凸出部,12、第一条形孔,2、第二横梁,21、圆弧凹陷部,22、扣板,23、加强肋板,24、第二通孔,25、连接板,3、纵梁,31、凸台,32、第二条形孔,4、第一缓释层,41、卡合部,411、第一延伸部,412、第二延伸部,α、倾角,5、第二缓释层,51、第三延伸部,52、第四延伸部,6、缓释空间,7、条形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纵梁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前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部,所述后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后端,所述后横梁包括:/n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之间,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有圆弧凸出部;/n第二横梁,沿所述纵梁方向卡合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外侧,以包覆在所述第一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圆弧凹陷部,所述圆弧凹陷部与所述圆弧凸出部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缓释空间;以及/n缓释部,设置在缓释空间内,包括第一缓释层和第二缓释层,所述第一缓释层设置在所述圆弧凸出部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缓释层的表面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向所述第一缓释层的方向形成有内陷的卡合腔,所述第二缓释层设置在所述圆弧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表面,所述第二缓释层的表面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形成有若干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与所述卡合部相适配,且所述嵌入部卡合在所述卡合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纵梁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前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部,所述后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后端,所述后横梁包括:
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之间,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有圆弧凸出部;
第二横梁,沿所述纵梁方向卡合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外侧,以包覆在所述第一横梁的外侧,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圆弧凹陷部,所述圆弧凹陷部与所述圆弧凸出部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缓释空间;以及
缓释部,设置在缓释空间内,包括第一缓释层和第二缓释层,所述第一缓释层设置在所述圆弧凸出部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缓释层的表面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向所述第一缓释层的方向形成有内陷的卡合腔,所述第二缓释层设置在所述圆弧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表面,所述第二缓释层的表面向所述缓释空间延伸形成有若干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与所述卡合部相适配,且所述嵌入部卡合在所述卡合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卡合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端部向所述卡合腔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封闭所述卡合腔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端部具有圆弧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才军肖权诗汤开宏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茂宇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