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侧端的支撑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端的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所述下模侧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料辊一端,所述第一上料辊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料辊,所述第二上料辊和所述第一上料辊转动方向相反。本申请具有方便料带上料,适用于不同宽度和厚度的料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
本申请涉及冲压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现有的冲压模具在生产中容易因变形卡住外导套,或是模具组产生变形使得生产的产品尺寸不稳定,且影响模具寿命降低生产效率。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5195609B《冲压模具》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依次层叠且平行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脱背板、脱料板、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而形成的模具组;还包括固定块、弹簧固定部及主导柱组件;主导柱组件设置于上模座及下模座中;主导柱组件包括导柱、衬套、外导套、卡簧槽及压盖;导柱与下模座接触的部分还依次套设有衬套及外导套;外导套与下模座接触的部分沿外导套的径向设有卡簧槽;压盖设于上模座中,并与导柱对接,其中,压盖的轴线与导柱的轴线对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方案在需要进行冲压的料带从冲压模具一侧穿入,从另一端穿出,通常在穿出一端设置收卷装置将料带拉动,但为节省材料,通常将料带设置为较生产的零件宽一点的程度,所以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料带被拉断,此时就需要将冲压模具停止,然后重新将料带卷绕至收卷组件上,进而降低了冲压模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料带不被拉断可顺利进入冲压模具内冲压,本申请提供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侧端的支撑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端的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所述下模侧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料辊一端,所述第一上料辊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料辊,所述第二上料辊和所述第一上料辊转动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冲压模具在使用时,将料带从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之间穿过,使得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将料带夹紧,然后接通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第一上料辊转动,再带动第二上料辊转动,从而将料带向冲压模具内输送,该方案在冲压模具一侧端设置一个可将料带顺利送至模具内的上料组件,从而使得冲压生产更加流畅,进而提高冲压生产的效率。优选的,所述下模侧端竖直开设有多组定位孔,所述支撑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一组所述定位孔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在下模侧端设置多组定位孔,使得支撑架可通过螺栓固定于不同组的定位孔内,从而达到调节支撑架盖度的效果,使得该上料组件可适应不同高度的上料任务。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二上料辊两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上料辊两端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嵌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上料辊远离所述第一上料辊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的恢复力将第二上料辊向第一上料辊一端抵紧,使得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可抵紧料带进行传送,从而使得传送更加有效,同时第二上料辊可在滑槽内滑移,使得该上料组件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料带,并且依然可完成输送的任务。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内插接有延长杆,所述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包括两根滑移插接于所述延长杆两端的半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各由两个半辊构成,且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中的两个半辊之间插接有延长杆,使得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可向两端拉伸,从而延长其长度,该方案中上料组件通过延长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可适应多种宽度的料带。优选的,所述半辊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延长杆插接的插接孔,所述半辊在所述插接孔内部凸设有连接凸条,所述延长杆周侧开设有供所述连接凸条插接的连接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凸条插接在连接凹槽内,使得第一上料辊中传动连接于驱动电机的半辊可带动延长杆和另一半半辊转动,进而得到更好的传动效果。优选的,所述下模在远离所述上料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上料组件相同的下料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模的另一侧端设置下料组件,且与上料组件结构相同,使得料带冲压结束后的废料带直接由下料组件带出,从而实现前端松,后端拉,使得冲压模具上料更加方便,更加顺畅,从而加快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远离下模的一端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两片清理板,所述清理板抵接于穿过所述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之间的料带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料带通过上料组件输送进冲压模具内之前,先通过清理板对料带两端面进行清理,避免料带两端沾附有碎屑,从而造成成型的产品出现损伤,该方案清理过程简单,便于实施。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周侧设置有防滑凸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周侧设置防滑凸点,可以使得第一上料辊在带动料带进入冲压模具内时,通过防滑凸点可提供更好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上料组件的上料效率,避免空转,影响生产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上料辊旋转,再带动第二上料辊转动,通过表面的摩擦力将料带输送至模具内,从而保证料带的输送更加顺畅,从而保证冲压模具冲压可顺利进行;2.通过压缩弹簧驱动第二上料辊可在滑槽内滑移,使得该上料组件可适用于厚度不同的料带,通过延长杆延长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使得该上料组件适应于宽度不同的料带;3.通过清理组件清理料带两端的碎屑等,保证成型时产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料组件和清理组件的局部爆炸图。图中:1、上模;2、下模;3、上料组件;4、下料组件;5、支撑架;6、第一上料辊;7、第二上料辊;8、定位孔;9、支持板;10、支撑板;11、滑槽;12、压缩弹簧;13、驱动电机;14、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半辊;17、插接孔;18、延长杆;19、连接凸条;20、连接凹槽;21、防滑凸点;22、连接板;23、连接杆;24、扭簧;25、清理板;26、清理条;27、清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一侧端设置有上料组件3另一侧端设置有与上料组件3结构完全相同的下料组件4,上料组件3包括设置于上模1侧端的支撑架5、第一上料辊6和第二上料辊7。参见图2和图3,下模2侧端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开设有呈矩阵式的多组定位孔8,支撑架5包括两片单独且平行设置的支持板9,两块支持板9通过螺栓固定于一组定位孔8内,同时两块支持板9可共同上下调节,更换固定的定位孔8,从而实现上料组件3高度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3),所述上料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1)侧端的支撑架(5)、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5)上端的第一上料辊(6)和第二上料辊(7),所述下模(2)侧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料辊(6)一端,所述第一上料辊(6)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料辊(7),所述第二上料辊(7)和所述第一上料辊(6)转动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3),所述上料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1)侧端的支撑架(5)、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5)上端的第一上料辊(6)和第二上料辊(7),所述下模(2)侧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料辊(6)一端,所述第一上料辊(6)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料辊(7),所述第二上料辊(7)和所述第一上料辊(6)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侧端竖直开设有多组定位孔(8),所述支撑架(5)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一组所述定位孔(8)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上料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上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二上料辊(7)两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上料辊(7)两端滑移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嵌设有压缩弹簧(12),所述压缩弹簧(1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上料辊(7)远离所述第一上料辊(6)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靖克,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欣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