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67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包括辊压窗框和加强横梁,辊压窗框由依次连接的A柱、上框和B柱构成,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A柱下端和B柱下端,所述加强横梁由横梁冲压件和加强管组成,加强管的截面为空心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横梁冲压件的截形设有与加强管外廓匹配的连接部位,加强管与冲压横梁本体连接部位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在加强横梁上设置加强管作为加强件,在提高窗框整体刚度和强度的同时较材料整体加厚有减重效果,符合轻量化设计要求。2、辊压A柱由内外、外板构成,采用外板包边内板结构,实现A柱端头与上框搭接无切口空洞,提高美观性,且起到防腐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侧门窗框是侧门系统的一部分,作为A级面而影响用户对汽车的直观感受。随着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窗框部件外观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辊压窗框更是作为一个分总成与侧门车身钣金连接,其刚度对车身刚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改进的结构以更轻的重量实现窗框刚度的提升也是整车轻量化的一部分。现有汽车前侧门窗框存有如下缺点:1、辊压窗框辊压与加强横梁连接,加强横梁为片状的冲压件。这种片状加强横梁在结构强度不足时,通常是通过改变局部结构或者增加整体料厚的形式来提高。而改变局部结构受到冲压成型性影响,对刚度提升有限,而整体增加料厚使得横梁增重多,不利于轻量化。2、辊压窗框结构中,A柱与上框采用两件的方案时,通常采用不同的截型,考虑造型美观,A柱截型宽度大于上框,因此两者连接部位A柱上端要平齐切除余料,这样A柱上端切口5会直接外露,如图8所示.这种结构即使A柱外观面贴装饰膜,也存有切口处进水腐蚀的风险并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所述结构在兼顾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提高了窗框整体刚度和强度且提高上框与A柱接口的防腐性。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包括辊压窗框和加强横梁,辊压窗框由依次连接的A柱、上框和B柱构成,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A柱下端和B柱下端,所述加强横梁由横梁冲压件和加强管组成,加强管的截面为空心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横梁冲压件的截形设有与加强管外廓匹配的连接部位,加强管与冲压横梁本体连接部位固定连接。上述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所述加强管为圆形或椭圆形截面,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焊合。上述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所述加强管为矩形截面,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连接部位经拉铆螺母固定连接。上述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A柱由相互贴合的外板和内板组成,外板由腔体部、连接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构成,连接部位于腔体部与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之间,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相对连接部反向延伸;所述内板由第一贴合壁、第二贴合壁构成,第一贴合壁与外板的连接部贴合连接,第二贴合壁与第一延伸部贴合连接,第二贴合壁边部被第一延伸部的边部包合;A柱宽度大于上框宽度,A柱与上框对接端头宽于上框的部位由外板包覆内板构成无切口的过渡段。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在加强横梁上设置加强管作为加强件,在提高窗框整体刚度和强度的同时较材料整体加厚有减重效果,符合轻量化设计要求。2、辊压A柱由内外、外板构成,采用外板包边内板结构,实现A柱端头与上框搭接无切口空洞,提高美观性,且起到防腐蚀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横梁冲压件与椭圆形加强管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矩形截面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连接示意图;图5是A柱与上框对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1中C-C处的断面图;图7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是现有A柱与上框连接示意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A柱,1-1、外板,1-1-1、腔体部,1-1-2、连接部、1-1-3、第一延伸部,1-1-4、第二延伸部,1-2、内板,1-2-1、第一贴合壁,1-2-2、第二贴合壁,1-3、过渡段,2、上框,3、B柱,4、加强横梁,4-1横梁冲压件,4-2,加强管,4-3、拉铆螺母,5、切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本技术包括辊压窗框和加强横梁4,辊压窗框由依次连接的A柱1、上框2和B柱3构成,加强横梁位于辊压窗框下部,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A柱下端和B柱下端。为提高加强横梁的刚度和强度,加强横梁由横梁冲压件4-1和加强管4-2组成。加强管作为加强横梁的加强件,其截面为空心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图3所示实施例,加强管为椭圆形截面的钢管,横梁冲压件设有与加强管外壁匹配贴合的弧形连接部位,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焊合。图4所示实施例,加强管为矩形截面,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连接部位平面贴合,经拉铆螺母4-3固定连接。设置加强管在增加加强横梁刚度和强度的同时,相比横梁冲压件整体增厚在重量上有优势,符合轻量化要求。参看图5,本技术A柱由相互贴合的外板1-1和内板1-2组成。外板由腔体部1-1-1、连接部1-1-2、第一延伸部1-1-3第二延伸部1-1-4构成。连接部位于腔体部与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之间,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相对连接部反向延伸。内板由第一贴合壁1-2-1、第二贴合壁1-2-2构成,第一贴合壁与外板的连接部贴合连接,第二贴合壁与第一延伸部贴合连接,第二贴合壁边部被第一延伸部的边部包合。A柱采用内外板结构主要是解决了A柱截型宽度大于上框时A柱上端切口问题。如图6、图7所示,A柱宽度大于上框宽度,A柱与上框对接端头宽于上框的部位由外板包覆内板构成无切口的过渡段1-3。该结构既考虑到外形的美观性,又避免了切口裸露易腐蚀的弊端。此外,内外板构成的A柱整体强度、刚度都有所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包括辊压窗框和加强横梁,辊压窗框由依次连接的A柱(1)、上框(2)和B柱(3)构成,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A柱下端和B柱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由横梁冲压件(4-1)和加强管(4-2)组成,加强管的截面为空心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横梁冲压件的截形设有与加强管外廓匹配的连接部位,加强管与冲压横梁本体连接部位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包括辊压窗框和加强横梁,辊压窗框由依次连接的A柱(1)、上框(2)和B柱(3)构成,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A柱下端和B柱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由横梁冲压件(4-1)和加强管(4-2)组成,加强管的截面为空心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横梁冲压件的截形设有与加强管外廓匹配的连接部位,加强管与冲压横梁本体连接部位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为圆形或椭圆形截面,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焊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汽车前侧门辊压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为矩形截面,加强管与横梁冲压件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顼文娟吴文珍郑晓娟杨香玉李月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