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包括弧形定位件、软性可弯曲样板片及压紧件,弧形定位件具有与缸孔弧度一致的弧形面,软性可弯曲样板片采用透明材料,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上根据设计尺寸印制有检测线框,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和所述压紧件之间,检测时,弧形定位件放置于缸孔外的端面上,弧形面与所述缸孔同心,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根据弧形面的弧度弯曲,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伸入缸孔中并贴附在缸孔的孔壁上。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缸孔淬火条纹检具检测淬火条纹时,只需要判断淬火条纹的边缘线是否在内线框和外线框围成的检测线框内,即可判定淬火条纹是否合格,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缸孔淬火条纹是否超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孔淬火条纹检具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的缸孔条纹淬火检具。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发动机缸体的缸孔采用淬火的方式热处理,再珩磨成型。对于常规的表面淬火,淬火条纹密集分布在被淬火的表面,在对向缸孔这种内孔淬火时,需要按照设计值利用淬火设备设定淬火条纹的长度、宽度以及各淬火条纹的间距,但实际淬火后,成型的条纹的长度或者宽度也可能会出现偏差。为此,需要对淬火条纹进行检测。目前,这种淬火条纹的检测方法是从缸孔内壁圆周上拓印下条纹痕迹,使用游标卡滞进行相应尺寸的检测,判断淬火条纹是否超差,这种检测方法一方面效率很低,另一方面,拓印的条纹尺寸收到墨的影响,可能会与缸孔内壁上实际的条纹尺寸不一致,导致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孔淬火条纹检具,以快速、准确的检测缸孔淬火条纹是否超差。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包括:弧形定位件,其具有与缸孔弧度一致的弧形面;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采用透明材料,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上印制有检测线框,所述检测线框包括内线框和外线框,所述外线框围在所述内线框外围,所述内线框尺寸根据淬火条纹的最小极限尺寸印制,所述外线框尺寸根据淬火条纹的最大极限尺寸印制;及压紧件,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和所述压紧件之间,检测时,所述弧形定位件放置于缸孔外的端面上,所述弧形面与所述缸孔同心,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所述压紧件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的弧形面上,使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根据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弯曲,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伸入所述缸孔中并贴附在缸孔的孔壁上,且各所述检测线框的位置与各被测淬火条纹的位置匹配。可选的,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分为定位区和检测区,其中,所述定位区被压紧在所述弧形定位件上,各所述检测线框印制在所述检测区上。可选的,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上还印制有基准线,所述基准线用作所述定位区和检测区的分界线,检测时,所述基准线与缸孔的端面齐平。可选的,所述压紧件为n型件,所述压紧件包括用于将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的定位区压在所述弧形面上的压板和用于将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的检测区压在缸孔的孔壁上的压杆,所述压杆为两根,两根所述压杆相互平行,两根压杆用于一一对应的压在检测区的两侧的边缘线上。可选的,所述压板上具有与所述弧形面贴合的压紧面。可选的,所述检测区具有多处检测线框,各处检测线框的位置根据淬火条纹的设计间距对应排布。可选的,所述弧形定位件包括底板和弧形板,所述弧形面设置在所述弧形板上,所述弧形板一体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弧形定位件的横截面呈L型,检测时,所述底板置于缸孔的端面上。可选的,所述弧形定位件呈块状,所述弧形定位件的横截面呈矩形。可选的,所述弧形定位件和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与所述压紧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可选的,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所述弧形定位件、所述压紧件之间分体设置或可拆卸连接。利用本技术的缸孔淬火条纹检具检测淬火条纹时,通过弧形形定位件及压紧件将检测线框对应在缸孔孔壁的淬火条纹处,只需要判断淬火条纹的边缘线是否在内线框和外线框围成的检测线框内,即可判定淬火条纹是否合格,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缸孔淬火条纹是否超差。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缸孔淬火条纹检具的组装图;图2显示为检测时缸孔淬火条纹检具与缸孔的位置关系图;图3显示为软性可弯曲样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弧形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附图标记说明包括:弧形定位件1、底板11、弧形板12,弧形面101;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定位区21、检测区22、基准线23、检测线框20、内线框201、外线框202、合格区203;压紧件3、压板31、压杆32;缸孔A、淬火条纹B。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参见图1,一种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包括:弧形定位件1,其具有与缸孔A弧度一致的弧形面101,也就是弧形面101的半径等于被测缸孔A的半径;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软性可弯曲样板2片采用透明材料,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上印制有检测线框20,检测线框20包括内线框201和外线框202,外线框202围在内线框201外围,内线框201尺寸根据淬火条纹B的最小极限尺寸印制,外线框202尺寸根据淬火条纹B的最大极限尺寸印制;及压紧件3,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被压在弧形定位件1和压紧件3之间,检测时,将弧形定位件1放置于缸孔A外的端面上,弧形面101与缸孔A同心,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被压紧件3压在弧形定位件1的弧形面101上,使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根据弧形面101的弧度弯曲,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伸入缸孔A中并贴附在缸孔A的孔壁上,沿孔壁移动软性弯曲样本片2,使各检测线框20的位置与各被测淬火条纹B的位置匹配;然后判断淬火条纹B的边缘轮廓是否能够被完全移入内线框201和外线框202围成的合格区203中,若淬火条纹B的边缘轮廓能够完全移入合格区203中,则表示淬火条纹B合格,反之,若淬火条纹B的边缘轮廓超出该合格区203,则表示淬火条纹B存在超差,不合格。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若弧形定位件1、压紧件3和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在移至缸孔A周围前已经固定为一体,则通过移动整个缸孔的淬火条纹检具使检测线框20的位置与淬火条纹B的位置匹配,若弧形定位件1、压紧件3和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始终是分体的,则操作者利用手将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夹在弧形定位件1和压紧件3之间,操作时,可以单独移动软性可弯曲样本片2的位置,使检测线框20的位置与淬火条纹B匹配。在具体实施过程总,该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的材料为透明胶片。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1至图3,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分为定位区21和检测区22,定位区21被压紧在弧形定位件1上,各检测线框20印制在检测区22上,这种分区方式,能够减少检测线框20与其余零件(压紧件3和弧形定位件1)之间的摩擦,减少检测线框20的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1至图3,软性可弯曲样板片2上还印制有基准线23,基准线23用作定位区21和检测区22的分界线,检测时,所述基准线23与缸孔A的端面齐平,设置该基准线23线有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弧形定位件,其具有与缸孔弧度一致的弧形面;/n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采用透明材料,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上印制有检测线框,所述检测线框包括内线框和外线框,所述外线框围在所述内线框外围,所述内线框尺寸根据淬火条纹的最小极限尺寸印制,所述外线框尺寸根据淬火条纹的最大极限尺寸印制;及/n压紧件,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和所述压紧件之间,/n检测时,所述弧形定位件放置于缸孔外的端面上,所述弧形面与所述缸孔同心,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所述压紧件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的弧形面上,使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根据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弯曲,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伸入所述缸孔中并贴附在缸孔的孔壁上,且各所述检测线框的位置与各被测淬火条纹的位置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弧形定位件,其具有与缸孔弧度一致的弧形面;
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采用透明材料,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上印制有检测线框,所述检测线框包括内线框和外线框,所述外线框围在所述内线框外围,所述内线框尺寸根据淬火条纹的最小极限尺寸印制,所述外线框尺寸根据淬火条纹的最大极限尺寸印制;及
压紧件,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和所述压紧件之间,
检测时,所述弧形定位件放置于缸孔外的端面上,所述弧形面与所述缸孔同心,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被所述压紧件压在所述弧形定位件的弧形面上,使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根据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弯曲,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伸入所述缸孔中并贴附在缸孔的孔壁上,且各所述检测线框的位置与各被测淬火条纹的位置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分为定位区和检测区,其中,所述定位区被压紧在所述弧形定位件上,各所述检测线框印制在所述检测区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可弯曲样板片上还印制有基准线,所述基准线用作所述定位区和检测区的分界线,检测时,所述基准线与缸孔的端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孔淬火条纹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为n型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柱,邓贤波,张万金,
申请(专利权)人: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五十铃中国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