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属于汽车座椅头枕装配技术领域,包括检具座、纵向定位块、N组横向定位组件、检具基准插销、第一夹码和百分表,纵向定位块设置于检具座的一端上;每一组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检具座的两端之间,每一组横向定位组件与纵向定位块相垂直,以通过N组横向定位组件形成一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检具基准插销设置于两组横向定位组之间;第一夹码设置于检具座的两端之间,第一夹码和一组横向定位组相接触;百分表设置于检具座的另一端上,百分表和一组横向定位组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在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提高了检验效率和检验精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头枕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目前,对于汽车座椅头枕装配的技术而言,汽车座椅头枕装配的功能、稳定性使用主要是依靠人工的感官经验,来判断汽车座椅头枕的装配位置平行度是否合格。由于依靠人工的感官经验来判断汽车座椅头枕的装配位置平行度是否合格,使得产品的检验过程效率低下,存在着评判有误等风险,同时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要求也较高,这样不利于持续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应用于汽车座椅头枕装配的技术中,存在着在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效率低,检验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效率低,检验精度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检具座;纵向定位块,所述纵向定位块设置于所述检具座的一端上;N组横向定位组件,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检具座的两端之间,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与所述纵向定位块相垂直,以通过N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形成一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检具基准插销,所述检具基准插销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之间;第一夹码,所述第一夹码设置于所述检具座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夹码和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相接触;百分表,所述百分表设置于所述检具座的另一端上,所述百分表和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相接触,以通过所述百分表检测所述待检产品的装配位置平行度。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所述检具座水平放置。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所述纵向定位块呈长方体形。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横向定位块,两个所述横向定位块之间形成有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两个所述横向定位块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所述N组横向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组横向定位组件、第二组横向定位组件和第三组横向定位组件,所述第一组横向定位组件和所述纵向定位块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所述第一组横向定位组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组横向定位组件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所述第二组横向定位组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组横向定位组件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还包括:第二夹码,所述第二夹码设置于所述百分表和所述检具座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夹码和第三组横向定位组件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所述待检产品是头枕杆。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通过纵向定位块设置于检具座的一端上;每一组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检具座的两端之间,每一组横向定位组件与纵向定位块相互垂直设置,来通过N组横向定位组件形成一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纵向定位块来对待检产品的一端进行限位,其中,N为正整数。同时,通过检具基准插销设置于两组横向定位组之间,第一夹码设置于检具座的两端之间,第一夹码和一组横向定位组呈相互接触。最后百分表设置于检具座的另一端上,百分表和一组横向定位组相互接触,来实现通过百分表对待检产品的装配位置平行度进行检测。继而在放置待检产品至纵向定位块和N组横向定位组件处之后,通过插入检具基准插销,夹紧夹码来固定待检产品,再移动百分表来对待检产品的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测。实现了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平行度可进行快速的检验确认,提高了检验效率,对产品的检验过程进行标准化,减少传统检验误判错判率,有利于持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同时,降低了对检验人员的技能需求,增强了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从而达到在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提高了检验效率和检验精度的技术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通过纵向定位块20设置于检具座10的一端上;每一组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检具座10的两端之间,每一组横向定位组件与纵向定位块20相互垂直设置,来通过N组横向定位组件形成一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纵向定位块20来对待检产品的一端进行限位,其中,N为正整数。同时,通过检具基准插销40设置于两组横向定位组之间,第一夹码50设置于检具座10的两端之间,第一夹码50和一组横向定位组呈相互接触。最后百分表60设置于检具座10的另一端上,百分表60和一组横向定位组相互接触,来实现通过百分表60对待检产品的装配位置平行度进行检测。继而在放置待检产品至纵向定位块20和N组横向定位组件处之后,通过插入检具基准插销40,夹紧夹码来固定待检产品,再移动百分表60来对待检产品的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测。实现了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平行度可进行快速的检验确认,提高了检验效率,对产品的检验过程进行标准化,减少传统检验误判错判率,有利于持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同时,降低了对检验人员的技能需求,增强了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从而达到在对汽车座椅头枕重点装配位置的平行度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提高了检验效率和检验精度的技术效果。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n检具座(10);/n纵向定位块(20),所述纵向定位块(20)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一端上;/nN组横向定位组件,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两端之间,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与所述纵向定位块(20)相垂直,以通过N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形成一个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n检具基准插销(40),所述检具基准插销(40)设置于两组横向定位组之间;/n第一夹码(50),所述第一夹码(50)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夹码(50)和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相接触;/n百分表(60),所述百分表(60)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另一端上,所述百分表(60)和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相接触,以通过所述百分表(60)检测所述待检产品的装配位置平行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
检具座(10);
纵向定位块(20),所述纵向定位块(20)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一端上;
N组横向定位组件,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两端之间,每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与所述纵向定位块(20)相垂直,以通过N组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形成一个供待检产品嵌入的导向槽;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检具基准插销(40),所述检具基准插销(40)设置于两组横向定位组之间;
第一夹码(50),所述第一夹码(50)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夹码(50)和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相接触;
百分表(60),所述百分表(60)设置于所述检具座(10)的另一端上,所述百分表(60)和一组所述横向定位组相接触,以通过所述百分表(60)检测所述待检产品的装配位置平行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具座(10)水平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定位块(20)呈长方体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卡齿位置度识别的检具包括:
每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伟,夏宇鹏,杨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总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