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646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罐及车辆,其中,碳罐包括:碳罐主体,碳罐主体包括有一腔体;设置在碳罐主体表面的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与碳罐主体一体成型;设置在碳罐主体第一侧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至所述腔体内;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第二侧的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分别连通至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对侧。通过在碳罐主体表面设置多个加强筋,可以提高碳罐主体表面的刚度,在车辆行驶过程或者驻车过程的不同行驶工况下,均可以降低由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引起的碳罐主体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驾驶舱内的噪声得以降低甚至消除,提升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罐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在运行或者熄火时,燃油箱内的汽油蒸汽会进入碳罐内并与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在车辆启动后,与碳罐连接的碳罐电磁阀进入工作状态,可以将碳罐内的油气混合物吸入进气歧管参与燃烧,进而可以达到节约燃油和环保的目的。但是在碳罐电磁阀进入工作状态时,会产生噪音,并且噪声会传到驾驶舱内,降低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如何降低碳罐电磁阀产生的噪声,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噪声,降低驾驶员驾乘体验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罐及车辆,包括:碳罐主体,所述碳罐主体包括有一腔体;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表面的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与所述碳罐主体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第一侧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至所述腔体内;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第二侧的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分别连通至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对侧。可选地,所述碳罐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碳罐主体的多个安装卡槽,所述多个安装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的边缘且分别与所述碳罐主体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多个加强筋分别呈片状。可选地,所述碳罐还包括:所述腔体内均匀填充有吸附材料。可选地,所述碳罐主体的材质为塑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碳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碳罐,在碳罐主体上设置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可以使汽油蒸汽及空气进入到碳罐主体的腔体内并进行存储,以及供碳罐电磁阀将油气混合物送入进气歧管参与燃烧。通过在碳罐主体表面设置多个加强筋,可以提高碳罐主体表面的刚度,在车辆行驶过程或者驻车过程的不同行驶工况下,均可以降低由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引起的碳罐主体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驾驶舱内的噪声得以降低甚至消除,提升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提供的碳罐的主视图;图2表示本技术提供的碳罐的侧视图;图3表示本技术提供的碳罐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碳罐主体111腔体112加强筋113第一开口114第二开口115第三开口2安装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噪声,降低驾驶员驾乘体验的问题,提供一种碳罐。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碳罐的主视图,包括:碳罐主体1,所述碳罐主体1包括有一腔体111;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表面的多个加强筋112,所述多个加强筋112与所述碳罐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第一侧的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一开口113连通至所述腔体111内;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第二侧的第二开口114及第三开口115,所述第二开口114及所述第三开口115分别连通至所述腔体111内,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对侧。其中,新鲜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13进入腔体111内,第二开口114可以与车辆油箱的通气管连接,进而油箱内的汽油蒸汽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14进入腔体111内,第三开口115可以通过管路与碳罐电磁阀连接,在碳罐电磁阀工作时,便可以将腔体111内的油气混合物通过第三开口115将油气混合物吸入进气歧管参与燃烧。可选地,也可以是第二开口114通过管路与碳罐电磁阀连接,第三开口115与车辆油箱的通气管连接。进入空气的开口与进入汽油蒸汽的开口设置在对侧,可以使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的更均匀,从而有利于油气混合物的燃烧。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引起碳罐主体1表面发生振动。通过在碳罐主体1表面设置多个加强筋,可以提高碳罐主体1表面的刚度,在车辆行驶过程或者驻车过程的不同行驶工况下,均可以在碳罐电磁阀工作时,降低碳罐主体1表面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乘员舱内的噪声得以降低甚至消除,提升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示例的,所述碳罐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碳罐主体1的多个安装卡槽2,所述多个安装卡槽2分别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的边缘且分别与所述碳罐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卡槽2可以设置有三个,例如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设置。当然,也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碳罐主体1的左侧设置两个安装卡槽2,在碳罐主体1的右侧设置一个安装卡槽2。安装卡槽2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逐一举例说明。可选地,所述安装卡槽2也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以上,设置的位置也可以与图1中的设置位置不同。通过所述多个安装卡槽2,可以将所述碳罐主体1固定在车辆上,从而提高所述碳罐主体1在车辆上的稳固性。可选地,所述多个安装卡槽2可以与车辆螺接或卡接。如图2及图3所示,图2和图3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碳罐的侧视图和俯视图。示例的,设置在碳罐主体1表面的多个加强筋112分别呈片状。加强筋112的形状呈片状,可以增大加强筋112与碳罐主体1表面的接触面积,加强筋112设置的可以更加紧凑,从而提高碳罐主体1表面的强度。示例的,所述腔体111内均匀填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例如可以是活性炭,也可以是不同于活性炭但同样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通过在所述腔体111内填充吸附材料,可以提高存储的汽油蒸汽的含量,避免因无法过多存储汽油蒸汽造成的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示例的,所述碳罐主体1的材质为塑料。通过采用塑料材质,可以降低所述碳罐主体1的重量,并且降低成本。综上,本技术提供的碳罐,在碳罐主体上设置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可以使汽油蒸汽及空气进入到碳罐主体的腔体内并进行存储。碳罐电磁阀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口或者第三开口将腔体内的油气混合物吸入进气歧管参与燃烧。并且,在碳罐电磁阀工作过程中,容易引起碳罐主体振动,产生噪音。通过在碳罐主体表面设置多个加强筋,可以提高碳罐主体表面的刚度,在车辆行驶过程或者驻车过程的不同行驶工况下,均可以降低由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引起的碳罐主体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使得驾驶舱内的噪声得以降低甚至消除,提升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碳罐。所述车辆通过安装所述碳罐,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乘员舱内,由于碳罐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高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进而提高了所述车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n碳罐主体(1),所述碳罐主体(1)包括有一腔体(111);/n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表面的多个加强筋(112),所述多个加强筋(112)与所述碳罐主体(1)一体成型;/n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第一侧的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一开口(113)连通至所述腔体(111)内;/n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第二侧的第二开口(114)及第三开口(115),所述第二开口(114)及所述第三开口(115)分别连通至所述腔体(111)内,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对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罐主体(1),所述碳罐主体(1)包括有一腔体(111);
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表面的多个加强筋(112),所述多个加强筋(112)与所述碳罐主体(1)一体成型;
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第一侧的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一开口(113)连通至所述腔体(111)内;
设置在所述碳罐主体(1)第二侧的第二开口(114)及第三开口(115),所述第二开口(114)及所述第三开口(115)分别连通至所述腔体(111)内,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晓峰鲁守卫胡海亮梁卿陈振国王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