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和空气悬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958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和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属于空气悬架领域。该气囊总成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活塞内筒组件、活塞外筒和囊皮组件,囊皮组件和活塞外筒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活塞外筒和活塞内筒组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其中,活塞内筒组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塞内筒,其筒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空腔和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密封板,设有第二通孔且设置于空腔内,用于将空腔分隔为包括第一通孔的第三腔体和不包括第一通孔的第四腔体;堵头,受控地封堵或打开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囊总成能够调节其内部容积,相应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辆载荷调节气囊总成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和空气悬架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悬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和空气悬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中,高度传感器很重要。ECU依靠高度传感器变化的角度信号,对第二电磁阀发出指令,从而控制气囊升降。目前我国第二电磁阀产业已成熟,ECU所需低端芯片也能解决,但是高度传感器技术专利一直被威伯科和克诺尔两个厂家所垄断,而且他们产品可靠性远优于其他厂家的产品。车身振动频率是整车舒适性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车身振动频率越高,舒适性越差。车身振动频率和空气弹簧刚度与气囊总成内部气压成反比,气囊总成内部气压越大,车身振动频率和空气弹簧刚度越大,舒适性越差。车身振动频率和空气弹簧的刚度与气囊总成内部空气体积成反比,气囊总成内部空气体积越大,车身振动频率和空气弹簧的刚度越小,舒适性越好。现有空气悬架一般是按满载匹配设计,满载空气弹簧刚度合适时,但是载空气弹簧刚度必然偏小。此时悬架偏软,会出现车身振动幅度大,制动点头严重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其内部容积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本技术的进一步的一个目的是要避免国外专利垄断同时提高了检测精度、减小占用空间并降低成本。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车辆载荷调节气囊总成的刚度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活塞内筒组件、活塞外筒和囊皮组件,所述囊皮组件和所述活塞外筒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活塞外筒和所述活塞内筒组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其中,所述活塞内筒组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塞内筒,其筒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密封板,设有第二通孔且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包括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腔体和不包括所述第一通孔的第四腔体;堵头,受控地封堵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以控制所述气囊总成在所述堵头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时的总容积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和、在所述堵头打开所述第二通孔时的总容积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之和。可选地,所述活塞内筒包括:呈筒状的活塞内筒主体、以及分别覆盖于所述活塞内筒主体的顶端和底端的限位板和活塞底板。可选地,气囊总成还包括:激光测距仪,设置于所述囊皮组件处,用于采集所述气囊总成的高度信息。可选地,所述囊皮组件包括:囊皮和位于所述囊皮顶部的上盖板组件,所述上盖板组件、所述囊皮和所述活塞外筒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腔体。可选地,所述上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气门嘴,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处,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外界;限位块,位于所述上盖板面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限位板至少部分对齐设置。可选地,所述限位板、所述激光测距仪和所述限位板均对齐设置。可选地,所述活塞内筒主体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一通孔。可选地,所述堵头与电机相连。可选地,气囊总成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内部设有第五腔体的储气筒,所述储气筒与所述第一腔体通过大径气管相连且所述大径气管上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大径气管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第五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与隔断。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包括气源、储气筒、第二电磁阀、四通接头、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总成;其中,所述四通接头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气囊总成的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储气筒相连且所述第一气管上设有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气源相连且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气源用于提供气体;所述储气筒内设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第六腔体;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的通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气囊总成内的压力值;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总成的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压力值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气囊总成的总容积。本技术的本实施例的气囊总成将堵头作为阀芯,通过控制堵头的位置来控制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的通断,从而控制气囊总成的总容积。由于气囊总成的刚度与气囊总成的容积成反比,气囊总成的频率与气囊总成的容积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承载实时调节气囊总成的容积来调节气囊刚度和频率,从而提升悬架性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气囊总成还包括激光测距仪,设置于囊皮组件处,用于采集气囊总成的高度信息。本技术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高度传感器,避免国外专利垄断,使用和维修简单,无需进行车辆标定;同时提高了检测精度、减小占用空间并降低成本。进一步地,气囊总成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内部设有第五腔体的储气筒。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关可以控制第五腔体与第一腔体的通断,并且结合上述可控制通断的第四腔体,使得整个气囊总成可以有多种容积的变化。这种更多容积的变化使其可以适用于更多的车辆实际承载,实时调节气囊总成的容积,更好地提升悬架性能。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的剖面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的活塞内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100的剖面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100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也可以参见图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10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活塞内筒组件10、活塞外筒20和囊皮组件30。囊皮组件30和活塞外筒20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01、活塞外筒20和活塞内筒组件1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02。活塞内筒组件10包括活塞内筒11、密封板12和堵头13。该活塞内筒11内部具有空腔、筒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空腔和第二腔体102的第一通孔111。密封板12设有第二通孔121且设置于空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活塞内筒组件、活塞外筒和囊皮组件,所述囊皮组件和所述活塞外筒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活塞外筒和所述活塞内筒组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其中,所述活塞内筒组件包括:/n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塞内筒,其筒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n密封板,设有第二通孔且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包括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腔体和不包括所述第一通孔的第四腔体;/n堵头,受控地封堵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以控制所述气囊总成在所述堵头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时的总容积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和、在所述堵头打开所述第二通孔时的总容积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之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活塞内筒组件、活塞外筒和囊皮组件,所述囊皮组件和所述活塞外筒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活塞外筒和所述活塞内筒组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其中,所述活塞内筒组件包括:
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塞内筒,其筒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
密封板,设有第二通孔且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包括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腔体和不包括所述第一通孔的第四腔体;
堵头,受控地封堵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以控制所述气囊总成在所述堵头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时的总容积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和、在所述堵头打开所述第二通孔时的总容积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内筒包括:
呈筒状的活塞内筒主体、以及分别覆盖于所述活塞内筒主体的顶端和底端的限位板和活塞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激光测距仪,设置于所述囊皮组件处,用于采集所述气囊总成的高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皮组件包括:
囊皮和位于所述囊皮顶部的上盖板组件,所述上盖板组件、所述囊皮和所述活塞外筒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组件包括:
上盖板;
气门嘴,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处,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外界;
限位块,位于所述上盖板面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限位板至少部分对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韩冰张祥宇祁建伟姚智裴晓强郑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