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40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5
通过支撑连杆(43f)的前端部以支撑部(37sf)为中心转动,踏板(41)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车辆车身(柜体(30))与支撑连杆(43f)之间的状态,从突出到车辆外侧的使用位置位移至收纳在车辆车身(柜体(30))的下侧的收纳位置,收纳位置的踏板(41)以从上侧与支撑连杆(43f)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在车辆外侧的支撑部(37sf)的旁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踏板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车身的门开口部的位置的车辆用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这种车辆用踏板装置具有作为踏面的踏板以及使该踏板向车宽方向等移动的机构来作为基本结构。例如,图13所示的日本特开平11-11218号公报的车辆用踏板装置80,具有相当于本公开的踏板的升降用踏板81以及使升降用踏板81在车宽方向上移动的连杆机构84(在图13中,为了便于说明,透视地示出升降用踏板)。升降用踏板81是大致矩形的平板构件,固定在基架82上。另外,连杆机构84具有在大致水平面内进行动作的平行连杆结构,具有通过电动马达M的驱动力来移动的驱动侧连杆84a以及追随驱动侧连杆84a的移动的从动侧连杆84b。在日本特开平11-11218号公报的技术中,将各连杆84a、84b的基端部与车辆90侧轴连结,并将各连杆84a、84b的前端部与基架82的支撑臂82f、82b轴连结,从而配置在升降用踏板81的车宽方向内侧(右侧)。而且,各连杆84a、84b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前端部侧依次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左侧)转动,由此,升降用踏板81从车辆90的下侧突出到车宽方向外侧。另外,各连杆84a、84b的前端部侧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转动,由此,升降用踏板81成为被收纳在车辆90的下侧的状态,从车宽方向外侧接近连杆机构84而配置。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在公知技术的车辆用踏板装置80中,在将升降用踏板81(踏板)收纳在车辆90的下侧时,该升降用踏板81配置在构成连杆机构84的各连杆84a、84b和电动马达M的车宽方向外侧。因此,在公知技术的结构中,需要将升降用踏板81的收纳空间与连杆机构84分开设置,在车辆90侧需要较大的收纳空间。因此,需要一种改良后的车辆用踏板装置。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车辆用踏板装置是设置在车辆车身的门开口部的位置的车辆用踏板装置,具有踏板以及支撑踏板的支撑机构的支撑连杆。而且,支撑连杆的基端部与车辆车身的支撑部轴连结,支撑连杆的前端部与踏板的下表面侧轴连结。在本方面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中,通过支撑连杆的转动将踏板收纳在车辆车身侧,但是在这种装置结构中,优选能够更紧凑地收纳踏板。因此,在本方面中,通过支撑连杆的前端部以支撑部为中心转动,踏板能够以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车辆车身与支撑连杆之间的状态,从突出到车辆外侧的使用位置位移至收纳在车辆车身的下侧的收纳位置。而且,收纳位置的踏板以从上侧与支撑连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在车辆外侧的支撑部的旁边。在本方面中,使踏板在高度方向上紧凑地配置在支撑连杆与车辆车身之间并进行位置位移。另外,收纳位置的踏板从上侧与支撑连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而配置在支撑部的旁边,因此,与分别收纳踏板和支撑机构的情况相比,成为有助于紧凑地收纳踏板的结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以收纳位置的踏板为基准,至少踏板的一部分在高度方向和车宽方向上与支撑连杆和支撑部重叠。在本方面中,由于收纳位置的踏板的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支撑连杆重叠且在车宽方向上与支撑部重叠,所以成为更切实地有助于紧凑地收纳踏板的结构。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踏板上设置有防止在收纳位置与支撑部干涉的防干涉结构。在本方面中,由于能够通过防干涉结构来防止踏板与支撑部的干涉,所以成为更切实地有助于紧凑地收纳踏板的结构。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防干涉结构由踏板的车辆车身侧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本方面中,由于利用踏板的缘部来形成防干涉结构,所以成为有助于装置结构简化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示出车辆用踏板装置的车辆局部的放大概略立体图。图3是图1的Ⅲ-Ⅲ线剖视图。图4是关闭滑门的状态的车辆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车辆用踏板装置的车辆局部的俯视图。图6是相当于图5的Ⅵ-Ⅵ线剖视图的各踏板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示出车辆用踏板装置的车辆局部的下方立体图。图8是示出第一踏板的位置位移的形态的车辆局部的仰视图。图9是示出收纳位置的第一踏板的车辆局部的透视俯视图。图10是示出变形例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车辆局部的下方立体图。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车辆局部的仰视图。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各踏板的位置位移的形态的仰视图。图13是公知技术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概略透视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出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箭头线。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车辆的左右方向规定为车宽方向,车辆的左侧成为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外侧),车辆的右侧成为车宽方向内侧。而且,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在表示车辆的方向的箭头线处标记有左侧(外侧)和右侧(内侧)。图1所示的车辆2具有构成车辆的外形的车辆车身10和车辆用踏板装置40,而且,在车辆车身10上设置有前门开口部11和后门开口部12。前门开口部11是与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等前部座席相对应的开口部,能够通过以门铰链(省略图示)为中心能够转动的前门15来进行开闭。另外,后门开口部12(详情后述)是与后部座席相对应的开口部,能够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滑门20(详情后述)来进行开闭。[第一实施例]另外,如图2所示,在后门开口部12的下缘部侧(后述的柜体30)设置有车辆用踏板装置40。作为主要结构,该车辆用踏板装置40具有作为踏面的第一踏板41、第二踏板42以及作为支撑机构的四连杆机构43(各结构的详情将后述)。另外,第一踏板41经由四连杆机构43设置在柜体30的下侧,能够在打开滑门20时从收纳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在这种结构中,考虑到车辆侧的收纳空间等,优选将收纳位置的第一踏板41紧凑地收纳在柜体30的下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后述的结构,提供了一种能够更紧凑地收纳第一踏板41的车辆用踏板装置40。以下,详细描述各结构。[门开口部]其中,图3所示的后门开口部12是相当于本公开的门开口部的部位,在后门开口部12的下缘部的车辆车身10部分,设置有固定踏板12s和柜体30。该柜体30是在固定踏板12s的下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架,具有后述支撑托架37。另外,柜体30由柜体内构件31、柜体外构件330以及覆盖柜体外构件330的上部左侧的侧外构件35构成。柜体内构件31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架,截面形成为大致横向的U字形,左侧(车宽方向外侧)开放。在该柜体内构件31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分别形成有凸缘部31u、31d,底板(floorpanel)16以从上方重叠的状态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柜体内构件31的上端角部。另外,图3所示的柜体外构件330是相对于柜体内构件31从左侧嵌入的板状构件。该柜体外构件330由截面大致倒L字形的上部板331、以阶梯状弯曲的板状的顶板332以及形成为截面大致横向的倒U字形的下部板333构成。在上部板331的上端位置形成有纵向凸缘部331u,在下端位置形成有横向凸缘部331y。而且,上端位置的纵向凸缘部3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设置在车辆车身的门开口部的位置,该车辆用踏板装置的特征在于,/n具有踏板以及支撑所述踏板的支撑机构的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基端部与所述车辆车身的支撑部轴连结,所述支撑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轴连结,/n通过所述支撑连杆的前端部以所述支撑部为中心转动,所述踏板能够以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车辆车身与所述支撑连杆之间的状态,从突出到车辆外侧的使用位置位移至收纳在所述车辆车身的下侧的收纳位置,/n收纳位置的所述踏板以从上侧与所述支撑连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车辆外侧的所述支撑部的旁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20 JP 2018-2176381.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设置在车辆车身的门开口部的位置,该车辆用踏板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踏板以及支撑所述踏板的支撑机构的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基端部与所述车辆车身的支撑部轴连结,所述支撑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轴连结,
通过所述支撑连杆的前端部以所述支撑部为中心转动,所述踏板能够以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车辆车身与所述支撑连杆之间的状态,从突出到车辆外侧的使用位置位移至收纳在所述车辆车身的下侧的收纳位置,
收纳位置的所述踏板以从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比和宏池田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