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230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工艺为:猪后腿预处理,一次上盐,二次上盐,去盐预腌制,腌制,清洗、修整及风干,熟化,包装入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二次按摩、二次上盐和湿盐干盐同时操作的工艺,严格控制火腿盐度,防止局部含盐量过高或局部未浸入盐分而腐败变质,进而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还解决了含盐量高、生产周期长的问题,不仅赋予产品咸度,增加鲜度,而且对火腿的质地、风味以及口感等的形成都具有重要贡献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熟化阶段分为预熟化、热熟化、冷熟化,通过发酵温度、湿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有效控制产品中脂肪的氧化程度,防止过度氧化而产生有害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发酵得到的产品中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含量高,风味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肉食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火腿是世界三大肉类制品(香肠、火腿、培根)之一,可分为中式火腿(干腌火腿)和西式火腿两大类。西式发酵火腿是以猪后腿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为辅料,经修整、腌制、风干、发酵、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具有发酵风味的可直接食用的火腿,其肉色鲜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现有传统方法生产的西式发酵火腿,虽然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但存在如下缺点:(1)季节性强。火腿腌制期间要求气温低于10℃,因此只能选择在冬季加工火腿,使火腿的产量和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冬季集中加工,有可能导致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2)大多采用手工作坊式生产,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3)传统工艺操作简单,设备投入少,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如气温的升高、骤降等。(4)标准化程度较低,生产工艺不统一,产品质量和性状不稳定。(5)食盐最为发酵火腿中最为关键的腌制材料,但发酵火腿在加工过程普遍存在含盐量高、生产周期长的问题,人类长期摄入高钠产品会诱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建立了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解决了含盐量高、生产周期长的问题,赋予产品咸度,增加鲜度,得到的产品中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含量高,风味好;通过发酵温度、湿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有效控制产品中脂肪的氧化程度,防止过度氧化而产生有害物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猪后腿预处理:原料猪经屠宰车间屠宰后,经冷却排酸,然后进行分割、修整,取猪后腿,剔除油膜、浮骨,修去淤血、碎骨,将猪后腿修成“鸡大腿”型,入冷藏间备用;步骤b,一次上盐:首先用按摩机对猪腿进行轻微的按摩;然后将猪腿置于上盐平台,先用湿盐搓拭猪腿表面皮,同时用干盐覆盖猪腿其他部位,上盐量为原料肉的4%,最后把猪腿置于温度在2℃-4℃,湿度为80%-85%的上盐间内,直至原料肉失重1.5%-2%,期间控制火腿表面盐度保持在70-80;步骤c,二次上盐:将猪后腿表面剩余盐去掉,将猪腿用按摩机再次挤压按摩,疏松肌肉组织,按照步骤b的干盐、湿盐的上盐操作进行二次上盐,上盐量为原料肉重的2%;最后把猪腿置于温度在2℃-4℃,湿度为10-80%的上盐间内,直至原料肉失重达到原料肉的3.5-4%;期间控制猪腿中心的盐度保持在70-80;步骤d,去盐预腌制:二次上盐后,使用刷子将猪后腿表面盐粒和血污去掉;将除盐后的猪后腿上架,放置在预腌制间,设置温度3-5℃,相对湿度为60-75%,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9-10%。步骤e,腌制:将预腌制间装有猪后腿的架车拉至腌制间,进入腌制阶段,控制腌制间温度3-5℃,相对湿度调整为65-80%,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18-20%;步骤f,清洗、整形及风干:腌制后,使用40-45℃温水对猪腿进行高压清洗,清除表面残留的盐分及不洁物,沥干水后,逐只进行整形,修成“鸡大腿”型;然后将猪腿至于室温静置1-2小时,进入风干间,温度由24℃至14℃,逐渐降低,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21-23%;步骤g,熟化:熟化阶段控制风干室内温度为13~18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5%~93%,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28-30%,熟化阶段维持90-100天;步骤h,包装入库:最终产品包装前需全部用马骨针进行感官检验;产品包装时要求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产品检验合格应立即进入成品库,库温为0~4℃。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原料猪经屠宰车间屠宰后,经24小时冷却排酸。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原料的储藏和运输温度控制在0-4℃;选择生长9个月以上、体重在150kg以上的长白猪作为原料猪。优选的,步骤b和c中,所述湿盐的配制为25kg盐加入10L水,搅拌均匀;所述盐为颗粒状海盐,过10-12目筛备用。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一次上盐置于上盐间4-6天时间;步骤c中,所述二次上盐置于上盐间12-16天时间。优选的,步骤c,将除盐后的猪腿上架预腌制间放置12-16天。优选的,步骤f中,清洗、整形及风干:对清洗后的猪腿进行风干,该阶段维持5-10天时间。优选的,步骤g,所述熟化阶段分为预熟化、热熟化、冷熟化三个阶段,预熟化阶段温度为13-15℃,该阶段结束后要在猪腿表面抹上猪油,热熟化阶段为18℃,冷熟化阶段为13-15℃;其中预熟化阶段维持45-50天,热熟化阶段维持13-15天,预熟化阶段维持32-35天。优选的,步骤h中,包装入库:最终产品包装前需全部用马骨针进行感官检验,感官指标应符合规定方可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猪后腿预处理→一次上盐→二次上盐→去盐预腌制→腌制→清洗、修整及风干→熟化→包装→入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择生长9个月以上、体重在150kg以上的长白猪(Landrace)作为原料猪,这个时期的猪肌肉中水分含量较少,肌肉水分含量较多的猪在上盐阶段会吸收较多的盐分,造成火腿含盐量增加,不利于形成西式发酵火腿特有的风味。盐是本实验制作发酵火腿使用的唯一腌制剂,选用颗粒状海盐。采用按摩机二次按摩、二次上盐和湿盐干盐同时操作的工艺,一次上盐首先要用按摩机对猪腿进行轻微的按摩,挤压出静脉残留的淤血,疏松肌肉组织,便于上盐,湿盐干盐同时操作,控制猪后腿表面盐度必须保持在70-80;二次上盐将猪后腿表面剩余盐去掉,称重,将猪腿用按摩机挤压按摩,疏松肌肉组织,促进盐分均匀平衡的渗透到猪腿当中,二次上盐的湿度要低于一次上盐的湿度,调整至10-80%,这有利于火腿表面的水分温和的脱水,至猪后腿中心盐度必须保持在70-80。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二次按摩、二次上盐和湿盐干盐同时操作的工艺,严格控制火腿盐度,防止局部含盐量过高或局部未浸入盐分而腐败变质,进而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还解决了含盐量高、生产周期长的问题,不仅赋予产品咸度,增加鲜度,而且对火腿的质地、风味以及口感等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2)发酵成熟是干腌火腿整个加工过程的关键步骤,其技术参数是影响干腌火腿发酵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脂肪氧化程度、氨基酸含量、含水量和风味物质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公开的干腌火腿大都发酵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发酵周期短,并且整个工艺设置不合理导致最终产品不仅盐分含量高,同时品质和风味差。本专利技术将本专利技术通过发酵温度、湿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在熟化阶段分为预熟化、热熟化、冷熟化,预熟化阶段温度为13-15℃,该阶段结束后要在猪腿表面抹上猪油,可有效防止火腿过度的干燥,热熟化阶段为18℃,冷熟化阶段为13-15℃,熟化阶段维持12-14周,控制最终产品的失水率为28~30%,从而达到良好的防腐的效果,还能有效控制产品中脂肪的氧化程度,防止过度氧化而产生有害物质;同时,本专利技术发酵得到的产品中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含量高,风味好。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猪后腿预处理:原料猪经屠宰车间屠宰后,经冷却排酸,然后进行分割、修整,取猪后腿,剔除油膜、浮骨,修去淤血、碎骨,将猪后腿修成“鸡大腿”型,入冷藏间备用;/n步骤b,一次上盐:首先用按摩机对猪腿进行轻微的按摩;然后将猪腿置于上盐平台,先用湿盐搓拭猪腿表面皮,同时用干盐覆盖猪腿其他部位,上盐量为原料肉的4%,最后把猪腿置于温度在2℃-4℃,湿度为80%-85%的上盐间内,直至原料肉失重1.5%-2%,期间控制火腿表面盐度保持在70-80;/n步骤c,二次上盐:将猪后腿表面剩余盐去掉,将猪腿用按摩机再次挤压按摩,疏松肌肉组织,按照步骤b的干盐、湿盐的上盐操作进行二次上盐,上盐量为原料肉重的2%;最后把猪腿置于温度在2℃-4℃,湿度为10-80%的上盐间内,直至原料肉失重达到原料肉的3.5-4%;期间控制猪腿中心的盐度保持在70-80;/n步骤d,去盐预腌制:二次上盐后,使用刷子将猪后腿表面盐粒和血污去掉;将除盐后的猪后腿上架,放置在预腌制间,设置温度3-5℃,相对湿度为60-75%,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9-10%。/n步骤e,腌制:将预腌制间装有猪后腿的架车拉至腌制间,进入腌制阶段,控制腌制间温度3-5℃,相对湿度调整为65-80%,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18-20%;/n步骤f,清洗、整形及风干:腌制后,使用40-45℃温水对猪腿进行高压清洗,清除表面残留的盐分及不洁物,沥干水后,逐只进行整形,修成“鸡大腿”型;然后将猪腿至于室温静置1-2小时,进入风干间,温度由24℃至14℃,逐渐降低,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21-23%;/n步骤g,熟化:熟化阶段控制风干室内温度为13~18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5%~93%,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28-30%,熟化阶段维持90-100天;/n步骤h,包装入库:最终产品包装前需全部用马骨针进行感官检验;产品包装时要求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产品检验合格应立即进入成品库,库温为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式发酵火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猪后腿预处理:原料猪经屠宰车间屠宰后,经冷却排酸,然后进行分割、修整,取猪后腿,剔除油膜、浮骨,修去淤血、碎骨,将猪后腿修成“鸡大腿”型,入冷藏间备用;
步骤b,一次上盐:首先用按摩机对猪腿进行轻微的按摩;然后将猪腿置于上盐平台,先用湿盐搓拭猪腿表面皮,同时用干盐覆盖猪腿其他部位,上盐量为原料肉的4%,最后把猪腿置于温度在2℃-4℃,湿度为80%-85%的上盐间内,直至原料肉失重1.5%-2%,期间控制火腿表面盐度保持在70-80;
步骤c,二次上盐:将猪后腿表面剩余盐去掉,将猪腿用按摩机再次挤压按摩,疏松肌肉组织,按照步骤b的干盐、湿盐的上盐操作进行二次上盐,上盐量为原料肉重的2%;最后把猪腿置于温度在2℃-4℃,湿度为10-80%的上盐间内,直至原料肉失重达到原料肉的3.5-4%;期间控制猪腿中心的盐度保持在70-80;
步骤d,去盐预腌制:二次上盐后,使用刷子将猪后腿表面盐粒和血污去掉;将除盐后的猪后腿上架,放置在预腌制间,设置温度3-5℃,相对湿度为60-75%,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9-10%。
步骤e,腌制:将预腌制间装有猪后腿的架车拉至腌制间,进入腌制阶段,控制腌制间温度3-5℃,相对湿度调整为65-80%,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18-20%;
步骤f,清洗、整形及风干:腌制后,使用40-45℃温水对猪腿进行高压清洗,清除表面残留的盐分及不洁物,沥干水后,逐只进行整形,修成“鸡大腿”型;然后将猪腿至于室温静置1-2小时,进入风干间,温度由24℃至14℃,逐渐降低,直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21-23%;
步骤g,熟化:熟化阶段控制风干室内温度为13~18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5%~93%,至失重达到原料肉的28-30%,熟化阶段维持90-100天;
步骤h,包装入库:最终产品包装前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思敏郑乾坤郑云刚李敏刘东敏王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