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65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在具有感光体和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中间转印带可沿纵向伸缩,并且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该中间转印带在其一侧或全部两侧具有由反光颗粒形成的标记,该标记具有与中间转印带的反光率不同的反光率,并且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的基准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transfer sheet)、标记形成方法以及转印装置。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中间转印带,其中形成在该中间转印带上的标记不会因带的纵向伸缩、或者因清洁器的摩擦而脱落或褪变,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一种适用于在该中间转印带上形成标记的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以及转印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JPA)No.11-160928和11-184203公开了一种方法,其用于防止在具有感光体和中间转印带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上叠印的多个调色剂图像(toner image)发生位置偏差。根据该方法,将标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并且根据检测到该标记的定时来控制感光鼓曝光的定时。在上述种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标记通常是通过将反光带粘贴到中间转印带上来形成的。然而,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经采用了在纵向上几乎没有弹性的中间转印带,如树脂无端带(endless tape),因此,标记几乎不会脱落或破裂。然而,当采用具有纵向弹性的带作为中间转印带并且通过将反光带粘贴到该带上来在其上形成用于控制曝光定时的标记时,形成在该带上的标记可能会因带的纵向伸缩而脱落或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来设计的,其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以及转印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转印带是具有纵向弹性的中间转印带,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其中在该中间转印带的一侧或全部两侧由反光颗粒形成了一标记,该标记具有与带表面的反光率不同的反光率,并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的基准位置。由于标记是通过将反光颗粒固定至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来形成的,所以,该标记将随中间转印带的伸缩而伸缩。因此,该标记既不会因中间转印带的伸缩而脱落,也不会因之而破裂。此外,中间转印带通常是由弹性材料(如不同种类的硫化橡胶或热塑性生合成橡胶)形成的,因此,其表面呈现范围在5至10μm内的不平整性。因此,当选择直径约为1/100μm或更小的反光颗粒时,大部分颗粒将位于中间转印带表面的不平整部(irregularity)之间的凹处。因此,即使当中间转印清洁部处的刮具刮擦中间转印带时,该标记也不会被擦掉。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感光体,在该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上述的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基准位置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光学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标记来检测基准位置;以及曝光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基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中间转印带的基准位置来控制对于感光体的曝光定时。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曝光控制装置根据基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中间转印带的基准位置来控制对于感光体的曝光定时。因此,虽然采用具有纵向弹性的带作为中间转印带,但是,当分别叠印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的调色剂图像以形成全彩调色剂图像时,在转印位置上没有差别。因此,可以形成清楚且鲜艳的全彩图像。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转印片材,其包括反光颗粒层,其由要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反光颗粒形成;和粘附层,其叠置在反光颗粒层的一侧,并且是具有用于将反光颗粒固定到中间转印带上的粘接剂的层。通过将该粘附层粘至中间转印带,然后通过向反光颗粒层施加压力并且在必要时施加热量,就可以薄且均匀地固定反光颗粒,因此,可以形成具有高反光率和高均匀度的标记。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标记形成方法,其用于形成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的基准位置的标记,其中,将上述转印片材的粘附层粘接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之后,向该转印片材施加热和/或压力,以将反光颗粒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以形成所述标记。根据该标记形成方法,可以在具有纵向弹性的中间转印带上形成不会因伸缩而脱落的标记。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印装置,其用于通过将反光颗粒层从转印片材转印至中间转印带来形成标记,该转印装置包括保持器,用于保持转印片材,使得粘附层面对中间转印带;往复装置(plunger),用于将保持器推向中间转印带和使其离开中间转印带;以及冲程(stroke)止动装置,用于在转印片材被推入中间转印带中达预定深度时停止往复装置的推进。使用该转印装置,使得能够在具有纵向弹性的中间转印带上形成不会因伸缩而脱落的标记。附图说明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形成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上的位置检测斑块(patch)的部分立体图;图3B是示出形成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上的位置检测斑块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检测斑块与中间转印单元的组件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检测斑块与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中间转印带上的不平整部的高度与形成位置检测斑块的反光颗粒的直径之间的对比的示意图;图7A是示出用于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形成位置检测斑块的转印片材的结构的示意截面图; 图7B和7C是示出用于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形成位置检测斑块的热转印过程的过程图;图8是示出用于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形成位置检测斑块的热压印(stamp)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虽然对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转印带中采用的反光颗粒的平均直径没有限制,但如果使这些颗粒远小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不平整度,则反光颗粒优选地具有从1/10μm至1/500μm的直径,特别优选的是,具有从5/100μm至5/1000μm的直径。反光颗粒可以具有比中间转印带表面的反光率大或小的反光率。然而,中间转印带通常具有暗色,因此,优选的是使用反光率比中间转印带表面的反光率大的颗粒。可以使用铝颗粒或者通过在塑料珠上淀积铝而形成的颗粒作为反光颗粒,其中塑料珠是通过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而制成的。此外,优选地采用包括多个透明层的珠,其中该多个透明层具有不同的折射并且在各层之间反射光。中间转印带的优选示例包括这样一种中间转印带,其中反光颗粒是金属颗粒,更具体而言,是铝颗粒,或者是通过在颗粒表面上淀积诸如铝的金属而形成的淀积有金属的颗粒。金属颗粒或淀积有金属的颗粒具有金属表面,因此具有高反光率。因此,对于中间转印带上的由金属颗粒或淀积有金属的颗粒形成的标记,可以准确地进行光学检测。淀积有铝的颗粒的最优选示例是在其表面上淀积有铝的塑料珠。由于塑料珠是通过乳液聚合而制成的,并因而具有非常高的球度和极光滑的表面,所以淀积有铝的塑料珠具有高反光率。所述标记优选地是通过向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转印带施加热和/或压力从而将反光颗粒转印到其上来形成的。由于可以通过施加热和/或压力将反光颗粒薄且均匀地固定到中间转印带上,所以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中间转印带的伸缩引起的反光颗粒的脱落。本专利技术的转印片材优选地具有一释放(release)膜层,该释放膜层置于反光颗粒层的相对于粘附层的背侧,以支承反光颗粒并在反光颗粒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之后被剥离。通过使用上述转印片材,由于可以通过在将粘附层粘接到中间转印带上之后向释放膜层施加压力并在必要时还向其施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间转印带,其具有纵向弹性,并且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其中在该中间转印带的一侧或全部两侧由反光颗粒形成了一标记,该标记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的反光率不同的反光率,并用于检测所述中间转 印带的基准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藤真树稻叶雄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