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26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散热效果更好的减速器散热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散热结构,减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表面之间构成有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散热腔内设有若干散热条,若干散热条均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散热条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散热腔截面呈匚字形设置并由上段、连接段和下段构成,所述连接段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段的一端及下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段另一端与进液管路连接,所述下段另一端与出液管路连接。路连接。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器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减速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高转速减速电机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转速的提高,效率的损耗会增大,温度升高,内部油液冷却无法满足散热要求。现在仅对电机进行液冷散热,通过在电机内设置水道,冷却液经过水道以带走电机内的热量。但减速器内的热量并不会因电机散热而降低多少,需要进行减速器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散热效果更好的减速器散热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散热结构,减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表面之间构成有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散热腔内设有若干散热条,若干散热条均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散热条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散热腔截面呈匚字形设置并由上段、连接段和下段构成,所述连接段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段的一端及下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段另一端与进液管路连接,所述下段另一端与出液管路连接。
[0005]本技术使用时,在壳体两端分别连通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当冷却液经过散热腔时会带走壳体的一部分热量以实现散热。本技术可以搭配液冷电机一起使用,将液冷电机的液道通过进液管路或出液管路连接起来,以使冷却液能流经电机和减速器。其中,散热条用于增加壳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中,呈匚字形散热腔上端进水下端出水,能保证冷却液流动时的水压。
[0006]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条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上述设置便于散热条的设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条构成有若干散热条组,每个散热条组具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条,若干散热条组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沿冷却液流经方向的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数量逐渐增多。上述设以实现散热腔内冷却液的增压。
[0008]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条组至少包括第一散热条组、第二散热条组和第三散热条组,第一散热条组位于散热腔上段内,第一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散热条组位于散热腔的连接段内,第二散热条组的散热条呈U形或C形设置,第三散热条组位于散热腔下段内,第三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沿左右方向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前端面内凹以构成散热腔,所述壳体前端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围绕在散热腔外侧,第一环形槽内设有随形设置的第一密封圈。
[001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以构成容纳减速组件的内腔,所述盖板固定于第一壳体前侧以构成所述散热腔,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和第二壳体均具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通道与进液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通道与散热腔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后端面或第二壳体前端面上形成有第
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1]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固定有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道,所述出液接头后端面和/或盖板前端面形成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出液接头便于出液管路的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前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螺纹孔,所述散热腔腔底上设有向前延伸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前端面内凹以形成有第二安装螺纹孔,出液接头通过紧固螺栓与壳体及盖板固定,所述盖板设有对应第一安装螺纹孔和第二安装螺纹孔的通孔,第一安装螺纹孔和第二安装螺纹孔均设有用于与紧固螺栓上外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内螺纹结构,所述支撑凸台前端面上形成有第四环形槽并设有第四密封圈,第四环形槽围绕在第二安装螺纹孔周向外侧。支撑凸台用于对盖板与出液接头间的连接处更多,以使出液接头与盖板间的密封效果更好。第四密封圈的设置用于避免有冷却液从第二安装螺纹孔移动至散热腔外侧。
[0013]本技术具有能提高减速器散热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去掉盖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由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减速器散热结构,减速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固定以构成容纳减速组件的内腔,第一壳体1前侧固定有盖板3,盖板3与第一壳体1表面之间构成有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腔10,散热腔10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散热腔内设有若干散热条4,若干散热条4均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散热条4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散热腔截面呈匚字形设置并由上段11、连接段12和下段13构成,连接段12呈C形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段11的一端及下段13的一端连接,上段11另一端与进液管路连接,下段13另一端与出液管路连接。其中,散热条4与第一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
[0021]散热条4构成有若干散热条组,每个散热条组具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条4,若干散热条组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沿冷却液流经方向的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数量逐渐增多。散热条组至少包括第一散热条组41、第二散热条组42和第三散热条组43,第一散热条组41位于散热腔上段11内,第一散热条组41的散热条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散热条组42位于散热腔的连接段12内,第二散热条组42的散热条呈C形设置,第三散热条组43位于散热腔下段13内,第三散热条组43的散热条沿左右方向设置。
[0022]第一壳体1前端面内凹以构成散热腔10,第一壳体1前端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槽14,第一环形槽14围绕在散热腔10外侧,第一环形槽14内设有随形设置的第一密封圈。
[0023]第一壳体1内部和第二壳体2均具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道21,第二壳体2的第一通道与进液管路连接,第一壳体1的第一通道与散热腔10连通,第二壳体2前端面上形成有第二环形槽22,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0024]盖板3上固定有出液接头5,出液接头5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道50,出液接头5后端面形成有第三环形槽51,第三环形槽51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0025]第一壳体1前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螺纹孔19,散热腔10腔底上设有向前延伸的支撑凸台6,支撑凸台6前端面内凹以形成有第二安装螺纹孔61,出液接头5通过紧固螺栓52与第一壳体1及盖板3固定,盖板3设有对应第一安装螺纹孔和第二安装螺纹孔61的通孔,第一安装螺纹孔和第二安装螺纹孔均设有用于与紧固螺栓52上外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内螺纹结构,支撑凸台6前端面上形成有第四环形槽63并设有第四密封圈,第四环形槽63围绕在第二安装螺纹孔61周向外侧。
[0026]本技术的减速器可以搭配水冷电机一起使用,当电机与减速器的第二壳体固定时,电机端面与第二壳体后端面相贴,且电机的水道与第二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表面之间构成有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散热腔内设有若干散热条,若干散热条均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散热条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散热腔截面呈匚字形设置并由上段、连接段和下段构成,所述连接段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段的一端及下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段另一端与进液管路连接,所述下段另一端与出液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构成有若干散热条组,每个散热条组具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条,若干散热条组沿冷却液流经方向布置,且沿冷却液流经方向的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数量逐渐增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组至少包括第一散热条组、第二散热条组和第三散热条组,第一散热条组位于散热腔上段内,第一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散热条组位于散热腔的连接段内,第二散热条组的散热条呈U形或C形设置,第三散热条组位于散热腔下段内,第三散热条组的散热条沿左右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面内凹以构成散热腔,所述壳体前端面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尚松谢小兵刘平宙李元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新能源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