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乳剂和卤化银彩色照相光敏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67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卤化银乳剂,含有金增感的卤化银颗粒,其氯化银含量为95mol%或更高,基中卤化银颗粒部分中存在的8-50%量的金是呈金属金的状态。该卤化银乳剂是具有高氯化银含量的乳剂,具有较高的感光度和较低的灰雾性,减少了曝光后初始阶段中高照度强度互易律失效和潜像退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增感的高氯化银含量的卤化银乳剂,以及使用该乳剂的光敏材料。具体说,这种高氯化银含量的卤化银乳剂优选用于具有反射支持体的彩色照相光敏材料。高速光敏氯化银乳剂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因为氯化银乳剂的内在吸收性较小,并且氯化银颗粒上的光谱增感染料的吸收性较弱。因此,没有彻底研究过氯化银乳剂的金增感,即使事实上金增感已经应用于溴化银或碘溴化银基料的乳剂中。然而,近来对高速光敏材料的需求、和实现因细颗粒卤化银的相容性而获得更快显影及其高速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作为涉及这种以细颗粒氯化银为基料的卤化银的相容性及其高速发展的有关金增感的现有技术,例如JP-A-11-218870 (″JP-A″指未审查的公开日本专利申请)、JP-A-11-217388、JP-A-9-118685、JP-A-9-15771、JP-A-9-5922、JP-A-3-151648、JP-A-4-335338、JP-A-6-347944、JP-A-8-62763、日本公开的检索专利公布号6-501789以及美国专利5,756,278和5,912,112。然而,氯化银基料的卤化银乳剂之离子电导率较低,因而在潜像形成中当曝光时银离子的提供较慢。因此,氯化银基料的卤化银乳剂的效率低,其潜像被认为很难生成。已知这个缺陷与容易引起所谓高照度强度互易律失效有特别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已知金增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因为金增感可有效降低可以显影之潜像的最小尺度。然而,迄今为止,这个效果对氯化银基料的卤化银乳剂来说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当增加或减少硫增感剂和金增感剂的类型和数量(大部分情况下是增加)以增强中等照明强度曝光的灵敏度时,会发生高照明强度互易律失效此外,还公知光谱增感氯化银基料的卤化银乳剂会引起所谓潜像退化的问题,其意味着会因为曝光后潜像短时受到破坏而发生减感。还公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金增感来解决,由此改进耐氧化性。然而,当增加或减少硫增感剂和金增感剂的类型和数量(大部分情况下是增加)以提高高速时,潜像退化仍很明显。由此,即使尝试了各种方法,同时在高速和防止潜像退化方面进行改进是难以达到成功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氯化银含量的乳剂,该乳剂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灰雾性,进而具有低的高照明互易性能和低的潜像退化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这种乳剂的光敏材料。在经过了对上述目的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本专利技术者发现前述目的可以通过含卤化银颗粒的乳剂来实现,其中在金增感后卤化银颗粒部分中存在着的金之中,金属金的比例为固定范围。本专利技术基于这个新的知识得以完成。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卤化银乳剂和卤化银彩色照相光敏材料。1、一种卤化银乳剂,含有金增感的卤化银颗粒,其氯化银含量为95mol%或更高,其中卤化银颗粒部分中存在的8-50%量的金呈金属金的状态。2、以上1所述的卤化银乳剂,其中乳剂之中卤化银颗粒部分中存在的金的量,基于乳剂中的总金量,为40-80%。3、以上1或2所述的卤化银乳剂,其中乳剂中的总金量为0.05A×10-4-1.2A×10-4mol/mol卤化银,假定A(μm)是其体积等于卤化银颗粒体积的立方体的边长(等立方体边长)。4、一种具有支持体和在支持体上具有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的卤化银彩色照相光敏材料,其中所说的卤化银乳剂层含有以上1、2或3所述的卤化银乳剂。本文中,术语“存在于卤化银颗粒部分上的金”是指存在于卤化银颗粒的表面上和/或内部的金,换句话说,是指当把卤化银乳剂分成卤化银颗粒部分和其它组分部分时,与卤化银颗粒一起检出的金或其离子。本专利技术中,卤化银颗粒的氯化银含量为95-100mol%,优选98-100mol%。此外,优选在上述范围以外可以存在溴化银和/或碘化银。溴化银含量优选为0.01-5mol%、更优选0.1-1mol%。碘化银含量优选为0.01-1mol%、更优选0.06-0.1mol%。溴化银、碘化银、或由氯化银和溴化银和/或碘化银组成的混合晶体,可以优选在颗粒内使用,不受掺入位置的任何限制。但是,优选特别是在50%的颗粒形成已经完成之后再掺入它们。还优选在表面和其邻近、和/或接近表面的局部相中使用它们。本专利技术中,富含溴化银的相是优选的,条件是卤化银颗粒的氯化银含量为95mol%或更高。优选溴化银富含相是通过使溴化银含量为10mol%或更多的局部相晶膜生长来制备,其中所说的含量为溴化银富含相中总溴化银的含量(%)。溴化银富含相的溴化银含量总计优选为10mol%或更多。然而,如果溴化银含量过多,则溴化银富含相有时会对照相光敏材料带来不好的性能,以致当给光敏材料施加压力时,发生减感,并且感光度和/或层次由于冲洗药液组成的波动而基本上被改变。考虑到这点,溴化银富含相的溴化银含量优选为10-60mole%,首选20-50mol%。溴化银富含相的溴化银含量可以根据X射线衍射法(例如Shin-Jikken Kagaku Koza 6,Kozo Kaiseki(新实验化学教程6,结构分析),Nihon Kagaku Kai编辑Maruzen出版)等来分析。溴化银富含相优选占本专利技术所用卤化银颗粒总银量的0.1-5mol%、更优选0.3-4mol%。如本领域普遍知道的,本专利技术卤化银溶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卤化银颗粒形成步骤,脱盐步骤和化学成熟步骤,其中所说的卤化银颗粒形成步骤由水溶性银盐和水溶性卤化物之间的反应构成。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在前述步骤的任何过程中提供溴化银富含相。然而,优选在脱盐步骤之后提供溴化银富含相,特别优选在脱盐步骤完成之后但直至化学增感完成。优选在溴化银富含相中不掺加Ⅷ族金属的络合离子如IrCl63-。此外,当在卤化银乳剂颗粒的溴化银富含相中掺加铱化合物时,优选使所说的富含相与至少50mol%制备卤化银颗粒时所加的总铱一起沉积。更优选所说的富含相与至少80mol%加入的总铱一起沉积。最优选使所说的富含相与要加入的总铱一起沉积。这里所述的语句″所说的富含相与铱一起沉积″是指在提供银或卤化物的同时、在提供银或卤化物之前不久、或在提供银或卤化物之后即刻,提供铱化合物,以便形成所说的富含相。在通过将卤化银主颗粒和卤化银细颗粒混合、而后使所得混合物成熟形成溴化银富含相的情况中(其中所说的细颗粒比所说的主颗粒具有更短的平均颗粒粒度和更高的溴化银含量),优选预先在高溴化银含量的卤化银细颗粒中掺入铱盐。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卤化银颗粒可以是其外表面积上具有(100)平面、具有(111)平面或同时具有(100)平面和(111)平面的颗粒,或者它们可以含有较高维的平面。然而,优选立方体和十四面体,其各自都是主要由(100)平面构成。本专利技术所用卤化银颗粒的粒度可以是本领域通常使用的颗粒粒度。然而,平均颗粒粒度(等球直径)优选为0.7μm或更小,更优选0.1-0.5μm。这里所用的术语“等球直径”是指相当于颗粒体积的球的直径。颗粒粒度分布可以是多分散的或单分散的。优选后者。颗粒粒度的变化系数优选为0.2或更小,更优选0.15或更小,其中颗粒粒度的变化系数是指单分散的程度,是标准偏差(s)与平均颗粒粒度(d)的比。此外,可以优选将两种或多种前述的单分散乳剂共混。就卤化银颗粒的形状而言,可以使用具有规则晶体形式,如立方体、十四面体或八面体;不规则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卤化银乳剂,含有金增感的卤化银颗粒,其氯化银含量为95mol%或更高,其中卤化银颗粒部分中存在的8-50%量的金是呈金属金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清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