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楼月芳专利>正文

饮料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0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饮料器具,倒“L”形饮料吸管的长枝被限制于该偏心孔及一导管中,仅可转动及上下移动,该导管与盖上的偏心孔成一直线垂直于盖及杯底或瓶底,可与盖或杯或瓶形成一体,或单独一体,其周边有多个孔使杯或瓶内的各层饮料自由流入其中供饮用者选吸;当不用时饮料吸管的短枝可转至盖上一弹性夹持装置而被夹持于盖上,其管口正好被夹住且遮住;当饮用时该短枝又可转至反方向使管口伸至盖的周缘外,且可往上移至适当位置。(*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饮料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盖组件和饮料杯或瓶。一般饮料零售店作业程序是取一空杯,盛满饮料,盖上一大小相配的盖子,插一饮料吸管在盖子中央孔中——一般是中央割成一十字形切口,然后交给顾客。这种长而不稳定的吸管对顾客实在不便,尤其是大型杯和重复使用的大塑料杯,吸管高高伸出在杯盖之上携带和贮存都不方便。另外还有一些饮料器具,将饮料吸管固定于杯上或盖子上,不用时又可弯折,使饮料管稳定便于携带,其缺点是由于饮料吸管固定,不能在杯内上下移动,自始至终只能从杯底部吸取饮料,不能随意选吸各深度的饮料,而一般饮料杯中常有二种不同饮料如冰块或冰淇淋浮在上层,各深度的温度及味道不同,饮用者多喜上下交互吸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和携带的饮料器具,它们也可分别与现有的饮料器具配合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用来盖住大小相配的饮料杯的盖组件,它包括一盖和一饮料吸管,所述盖包括一开设在其近边缘处的供插入饮料吸管的偏心孔和位于其上表面的一夹持装置;所述饮料吸管是呈大体上的倒“L”形,其长枝穿过所述偏心孔在盖下直抵所述饮料杯底,其短枝平行位于所述盖上表面上;所述夹持装置至所述偏心孔的距离等于所述饮料吸管的短枝的长度,当所述饮料吸管不使用时可被所述夹持装置完全固定在盖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来装盛饮料并以饮料吸管吸饮的饮料杯,它包括一固定于其近边缘处且位于杯中的垂直导管,所述导管周边上设有多个小孔,其长度与杯的深度成正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部分杯子剖去显示杯内的倒“L”形饮料吸管穿越盖子上的偏心孔和导管,虚线表示该吸管可上下垂直移动和左右转动,及管口可转至杯盖外侧;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显示倒“L”形吸管的短枝管口被夹持和盖住在盖上,虚线及箭头表示该短枝可离开夹持物而左右转动,并显示三夹持物在三处,说明夹持物可有多种改变;图3是沿图2中的3-3平面的剖视图,显示倒“L”形吸管穿越杯盖上的偏心孔和导管直抵杯底,其短枝横置在杯盖上和其管口被夹持且遮盖住;图4是沿图2中的4-4平面的剖视图(截面在短枝处,非管口部),仅显示杯盖部分和其上的夹持物三种不同形式及结构图4A显示弹性夹子,左右二端可横向略张开,图4B显示上端纵向略张开,图4C显示右端横向略张开,虚线及箭头表示吸管短枝进出夹子的方向及途径;图5是类似于图3的剖视图,但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饮料杯略去未显示,表示导管改为一单独体,上端呈大圆盘搁于杯盖上,吸管直立在其中,可自转和上下移动(如虚线所示);图6为图5的分解图,虚线和箭头表示三元件的组件情形,导管17上显示小孔;图7是类似于图3的剖视图,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表示导管与饮料杯或瓶连成一体,且与杯底垂直,饮料吸管的上端管口转在杯盖的周缘外,虚线表示吸管可向上移动;图8是沿图7中的8-8平面的剖视图,表示导管与饮料杯连成一体和饮料吸管在导管之中。本技术可为一组合体,亦可为一组个别元件在饮料零售店出售时再组合成一体。参见图1至3,杯或瓶11上有大小相配的盖12。盖12上近边缘处有一带导管的偏心孔13与盖12垂直,在与偏心孔13相对方向上有一弹性夹子14。一倒“L”形饮料吸管15穿越该偏心孔13,其长枝在盖12下直抵杯或瓶11底,短枝横在盖12上可转动和向上移动。偏心孔13与弹性夹子14间的距离等于短枝的长度,而短枝的长度应长于盖12的半径但短于盖12的直径,当偏心孔13和弹性夹子14同在一直径上时可使短枝最长。其吸管口15A既可转进该弹性夹子14,又可反转至杯盖12的周缘外较远处。吸管口15A可呈奶嘴形,以适于用嘴吸取饮料。弹性夹子14两端呈弧形,略小于吸管口15A,可向上略张开让管口15A由左右转进,其外侧端为挡片16以挡盖吸管口15A。该弹性夹子14可有多种实施例(参见图4A、4B和4C及图5、6和7)。现参见图4B,夹子14B是上端呈弹性可横向略张开;再参见图4C,夹子14A位于盖12的边缘上,其内侧边缘呈弹性可向上略张开;参见图5,夹子14D也是右侧具有弹性,可向上略张开;参见图1和2,大饮料盖可另加一弹性夹子14C,它可设置在偏心孔13附近。导管13’与盖12成一体,在偏心孔13之下,也可与盖12A分开成一单独套筒形导管17(参见图5和6),导管17上端为大圆片17A稳置于盖12A上面,导管17的管部则穿过偏心孔13垂直设于盖12A下方,饮料吸管15则插入该导管17中,其短枝平行横置于该大圆片17A上,长枝垂直于盖12及杯底或瓶底。该导管又可改成与杯或瓶连成一体,参见图7和8,导管18与杯或瓶11A之间由连接体19连接,该连接体19随杯或瓶11A形状而定,使导管18与底垂直,图中所示的杯11A是上大下小,连接体19是上宽下狭;导管18中的饮料吸管15下端直抵杯底或瓶底。导管的长度与杯或瓶的深度成正比,较长的导管周围多小孔22和23,使各深度的饮料自由进入导管中,让吸饮者选择吸取。该小孔的形状可各种形式,或呈圆形或长条形细孔。对重复使用的大杯或瓶,现参见图2,其盖12上可另有一小进口和一小盖20,饮料可由该小进口加入大杯或瓶中,可以不需开启盖12。而盖12的边缘上可有小耳21,供开盖时用力。一般塑料或树脂或纸质制成的杯和盖都具有少许弹性,只需二元件接合处的大小略有差异,即可依靠弹性而连接在一起。附图中的盖子下端内周边缘有一细小凸出周缘,供与杯口或瓶口相接之用。有关这种接合皆属已知技术,故不需另加详细说明。市场上现有的饮料杯、盖和吸管分大、中、小三型,同一型者皆能相配合使用。本技术的大小亦可按现有的大小标准,一部分结构也可使用现有的杯结构。至于重复使用的大饮料杯或瓶则有各种形式和盖子。根据实际情况,未使用前,对使用一次即丢弃的饮料杯、盖和吸管,本技术是一组分散的个别元件,当零售饮料时才装合成一体;对可重复使用的饮料杯、盖和吸管,本技术可组成一体,供随时添装饮料使用。而且本技术的饮料杯、盖和吸管三元件仅取其一或二件也可使用,或再与市场上现有的第三者大小相配合而使用,例如(1)本技术的盖子上有偏心孔和弹性夹,再加上倒“L”形饮料吸管即可用于市场上现有大小相配的杯子;(2)本技术的杯或瓶内有垂直固定的导管可不加盖子与市场上现有的饮料吸管一同使用,或与本技术的“L”形饮料管一同使用,与普通有些情形仅用杯和吸管而无盖子完全一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盖住大小相配的饮料杯的盖组件,它包括一盖和一饮料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包括一开设在其近边缘处的供插入饮料吸管的偏心孔和位于其上表面的一夹持装置;所述饮料吸管是呈大体上的倒“L”形,其长枝穿过所述偏心孔在盖下直抵所述饮料杯底,其短枝平行位于所述盖上表面上;所述夹持装置至所述偏心孔的距离等于所述饮料吸管的短枝的长度,当所述饮料吸管不使用时可被所述夹持装置完全固定在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0-10-18 07/601,1191.一种用来盖住大小相配的饮料杯的盖组件,它包括一盖和一饮料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包括一开设在其近边缘处的供插入饮料吸管的偏心孔和位于其上表面的一夹持装置;所述饮料吸管是呈大体上的倒“L”形,其长枝穿过所述偏心孔在盖下直抵所述饮料杯底,其短枝平行位于所述盖上表面上;所述夹持装置至所述偏心孔的距离等于所述饮料吸管的短枝的长度,当所述饮料吸管不使用时可被所述夹持装置完全固定在盖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偏心孔的相对方向上,所述夹持装置至偏心孔的距离小于所述盖的直径而大于其半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是一种弹性夹子。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心孔周围的另一夹持装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子位于所述盖的边缘,其外侧与所述盖边缘形成一体,内侧的边具有弹性可向上张开。6.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月芳
申请(专利权)人:楼月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