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208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包括壳盖、导向杆、壳体、回位弹簧、护圈、主缸体、主缸推杆、反馈盘、支架、主动齿轮组件、减速齿轮组件,减速齿轮组件与螺母组件通过斜齿轮啮合连接,螺母组件装配在滚动轴承中,轴承套与滚动轴承过盈铆接,螺母组件与螺杆组件螺纹连接,螺杆组件的支撑板与支架组件过盈连接为一体,推杆组件分别与支架组件、螺杆组件间隙配合。优点是结构新颖,拥有反应速度快、不受气压影响、鲁棒性强等特点,为汽车带来主动安全,是未来行车制动系统发展的趋势。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是对电子制动助力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汽车制动助力器产品中,使用汽车发动机或真空泵形成真空,为助力器提供动力源。助力器设计成为前后两腔,且车辆行驶时两腔都处于一定真空度下。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助力器后腔进入大气,与前腔形成压差,由于大气压作用形成推力,对驾驶员踩踏力形成助力。目前,还有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为驾驶员制动进行助力,需要为此研发相关配套结构,以满足装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其由电机作为动力源,经过齿轮系统与螺母螺杆组件,最终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为驾驶员制动进行助力。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壳盖、导向杆分别铆接在壳体上,回位弹簧一端压在护圈上、另一端压在壳盖内,主缸体通过螺母与导向杆连接,主缸推杆、反馈盘依次放置在支架上方,主动齿轮组件与减速齿轮组件通过斜齿轮啮合,支架组件与导向杆间隙配合,支架组件与位移传感器热熔连接,减速齿轮组件与螺母组件通过斜齿轮啮合连接,螺母组件装配在滚动轴承中,轴承套与滚动轴承过盈铆接,防尘罩过盈的套在轴承套上,螺母组件与螺杆组件螺纹连接,螺杆组件的支撑板与支架组件过盈连接为一体,推杆组件分别与支架组件、螺杆组件间隙配合,垫圈与螺杆组件的螺杆底部焊接,推杆簧位于推杆簧座和垫圈之间。
[0005]所述螺母组件结构是,中心齿轮与二级螺母分别通过各自N个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间隙配合,一级螺母与二级螺母通过非自锁螺纹相啮合,一级螺母的头部凸台与二级螺母头部的凹槽配合连接,保证不能相互脱出。
[0006]所述一级螺母与二级螺母选择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如聚丙烯、聚甲醛、聚醚醚酮等,使其相互配合产生尽可能小的摩擦力。
[0007]所述螺杆组件的结构是:支撑板与螺杆通过激光焊接相连接,垫圈保证螺杆组件行进全行程后,不会从一级螺母中脱出。
[0008]所述支架组件的结构是,滑块与支架注塑为一体,滑块内部为两个半圆加上矩形组成的腰型孔,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中间延长了长度为a的矩形,导向杆半径为R,既保证了滑块在抑制部件整体随动,同时使部件装配完成后,整体可向两侧偏摆为a的间隙。
[0009]所述滑块选择耐磨的塑料材质,如聚甲醛、聚醚醚酮等,其采用双色注塑或嵌件注塑。
[0010]所述推杆组件的结构是推杆与连接杆铆接为一体,磁铁座与连接杆铆接为一体,压块与连接杆铆接为一体,永磁铁与磁铁座通过注塑连接为一体。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是一种使用电机助力制动机构代替了传统汽车的真空
助力制动机构,取消真空源,使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和斜齿轮传递扭矩,再通过螺母螺杆组件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从而形成助力;当电机、系统线路、整车电源出现失效时,驾驶员可通过助力器刚性连接为整车提供刹车力,将车辆减速或刹停;与传统真空助力装置相比拥有反应速度快、不受气压影响、机械结构简单、鲁棒性强等特点,加入控制系统后,助力装置可实现主动启动,为制动主缸提供推力,形成制动力,为汽车带来主动安全,是未来行车制动系统发展的趋势;可应用到常规制动、线控制动,应用于车辆主动安全中的:主动避撞(AEB)、自适应巡航(ACC)、智能驾驶以及制动能量回收等系统中。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3]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4]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0017]图6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的立体图;
[0018]图7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中的中心齿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图7的D-D剖视图;
[0020]图9是图7的后视图;
[0021]图10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中的中心齿轮的立体图;
[0022]图11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中一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是图11的E-E剖视图;
[0024]图13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中一级螺母的立体图;
[0025]图14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中二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5是图14的F-F剖视图;
[0027]图16是图14的后视图;
[0028]图17是本专利技术螺母组件中二级螺母的立体图;
[0029]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常状态的螺母组件工作状态图;
[0030]图19是本专利技术失效状态的螺母组件工作状态图;
[0031]图20是本专利技术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1是本专利技术支架组件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2是本专利技术支架组件、位移传感器、螺杆组件、螺母组件配合意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2、3所示,壳盖1、导向杆3分别铆接在壳体7上,回位弹簧2一端压在护圈11上、另一端压在壳盖1内,主缸体20通过螺母21与导向杆3连接,主缸推杆10、反馈盘12依次放置在支架4上方,主动齿轮组件18与减速齿轮组件19通过斜齿轮啮合,支架组件4与导向杆3间隙配合,支架组件4与位移传感器22热熔连接,减速齿轮组件19与螺母组件14通过斜齿轮啮合连接,螺母组件14装配在滚动轴承6中,轴承套8与滚动轴承6过盈铆接,防尘罩9过盈的套在轴承套8上,螺母组件14与螺杆组件5螺纹连接,螺杆组件5的支撑板5.1与支架组
件4过盈连接为一体,推杆组件13分别与支架组件4、螺杆组件5间隙配合,垫圈15与螺杆组件5的螺杆5.2底部焊接,推杆簧16位于推杆簧座17和垫圈15之间。
[0035]如图4~17所示,所述螺母组件14结构是,中心齿轮14.1与二级螺母14.3分别通过各自N个导向槽一14.1.1和导向槽二14.3.1间隙配合,一级螺母14.2与二级螺母14.3通过非自锁螺纹相啮合,一级螺母14.2的头部凸台14.2.1与二级螺母14.3头部的凹槽14.3.2配合连接,保证不能相互脱出;
[0036]一级螺母14.2与二级螺母14.3选择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如聚丙烯、聚甲醛、聚醚醚酮等,使其相互配合产生尽可能小的摩擦力。
[0037]如图22所示,所述螺杆组件5的结构是:支撑板5.1与螺杆5.2通过激光焊接相连接,垫圈15保证螺杆组件5行进全行程后,不会从一级螺母14.2中脱出。
[0038]如图20、21所示,所述支架组件4的结构是,滑块4.2与支架4.1注塑为一体,滑块4.2选择耐磨的塑料材质,如聚甲醛、聚醚醚酮等,其采用双色注塑或嵌件注塑,所述滑块4.2内部为两个半圆加上矩形组成的腰型孔,如图所示,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中间延长了长度为a的矩形,导向杆3半径为R,既保证了滑块4.2在抑制部件整体随动,同时使部件装配完成后,整体可向两侧偏摆为a的间隙,有效防止机构在装配或往复运动时卡滞。
[0039]如图22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壳盖、导向杆分别铆接在壳体上,回位弹簧一端压在护圈上、另一端压在壳盖内,主缸体通过螺母与导向杆连接,主缸推杆、反馈盘依次放置在支架上方,主动齿轮组件与减速齿轮组件通过斜齿轮啮合,支架组件与导向杆间隙配合,支架组件与位移传感器热熔连接,其特征在于:减速齿轮组件与螺母组件通过斜齿轮啮合连接,螺母组件装配在滚动轴承中,轴承套与滚动轴承过盈铆接,防尘罩过盈的套在轴承套上,螺母组件与螺杆组件螺纹连接,螺杆组件的支撑板与支架组件过盈连接为一体,推杆组件分别与支架组件、螺杆组件间隙配合,垫圈与螺杆组件的螺杆底部焊接,推杆簧位于推杆簧座和垫圈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结构是,中心齿轮与二级螺母分别通过各自N个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间隙配合,一级螺母与二级螺母通过非自锁螺纹相啮合,一级螺母的头部凸台与二级螺母头部的凹槽配合连接,保证不能相互脱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制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螺母与二级螺母选择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海成功李文惠石强张世强单国志陈爽姜旭侯聪闻王超陈妮妮汤颖伟王维刘学生倪维海柳恩芬孙忠昌张延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东光奥威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