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539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包括一支撑座;一转筒组件,转筒组件包括置于支撑座上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活动连接有转筒,转筒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设有固定轴,支撑座上还设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与固定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减速电机转动带动转筒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转动,转筒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转筒的内壁设有螺旋状的叶片,叶片的延伸方向与转筒的延伸方向一致;一抛丸组件,抛丸组件包括多个钢刷;一上下料组件,上下料组件包括置于第二支撑架外侧端的上料斗以及下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保证抛丸效果,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属于电梯平衡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电梯平衡链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抛丸以提高平衡链表面光滑度以及光洁度,目前大多数抛丸装置需要将产品挂在抛丸机内,再通过抛丸机内的钢球向产品投射,通过撞击摩擦来达到抛丸的作用,然而平衡链悬挂后再通过钢球投射极易发生晃动,抛丸效果差,由于平衡链长度较长,无论是水平悬挂还是竖向悬挂,抛丸机的体积设置较大,因此占地面积大,而且需要人工不断进行悬挂上料以及下料,耗时耗力,劳动强度低下。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保证抛丸效果,降低劳动强度。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包括
[0008]一支撑座;
[0009]一转筒组件,转筒组件包括置于支撑座上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活动连接有转筒,转筒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设有固定轴,支撑座上还设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与固定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减速电机转动带动转筒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转动,转筒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端面为封闭面,转筒靠近第二支撑架的一端面为敞开面,转筒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转筒的内壁设有螺旋状的叶片,叶片的延伸方向与转筒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0]一抛丸组件,抛丸组件包括多个钢刷,多个钢刷沿着叶片的螺旋状方向分布,且多个钢刷置于相邻叶片之间的转筒内壁上;
[0011]一上下料组件,上下料组件包括置于第二支撑架外侧端的上料斗以及下料斗,上料斗与下料斗呈上下设置,且上料斗的一端与转筒的进口端连通,下料斗向下倾斜延伸且下料斗与转筒的进口端连通。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转筒的一端与固定轴固定连接,固定轴贯穿第一支撑架设置,且固定轴贯穿第一支撑架的外圆周上套设有轴承。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转筒靠近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支撑架包括支撑部以及置于支撑部一侧的圆环部,圆环部嵌入转筒的敞开面内,且圆环部的外圆周上设有滚珠,转筒的敞开面内壁上设有容滚珠滑动的滑道。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转筒内壁上具有多个容钢刷嵌入的钢刷孔,钢刷由多根不锈钢钢丝组成,且多根不锈钢钢丝对折植入钢刷孔内,不锈钢钢丝垂直于转筒内壁。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将平衡链的一端伸入上料斗并延伸至转筒内,减速电机通过皮带驱
动转筒旋转,平衡链随着螺旋状叶片的转动而向内滚动,经过转筒内的钢刷打磨处理,从而实现表面的平整度,再通过减速电机反转使平衡链随着螺旋状的叶片反向移动至转筒的敞开面端,并经过下料斗下料,无需悬挂上料以及人工下料,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平衡链随着螺旋状叶片的高速转动而与转筒内壁的钢刷紧密接触,增加了平衡链与钢刷之间的摩擦力,大大提高表面处理效果。
[0018]2、叶片为螺旋状结构,平衡链在转筒内绕着叶片转动,有效避免悬挂链条而造成占地空间大的缺陷。
[0019]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
[0022]1-支撑座、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转筒、5-固定轴、6-减速电机、7-皮带、8-封闭面、9-敞开面、10-叶片、11-钢刷、12-上料斗、13-下料斗、14-轴承、15-支撑部、16-圆环部、17-滚珠、18-滑道。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
ꢀ“
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基本含义。
[0027]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0028]一支撑座1;
[0029]一转筒组件,转筒组件包括置于支撑座1上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之间活动连接有转筒4,转筒4靠近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设有固定轴5,支撑座1上还设有减速电机6,减速电机6的电机轴与固定轴5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减速电机6转动带动转筒4在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之间转动,转筒4靠近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面为封闭面8,转筒4靠近第二支撑架3的一端面为敞开面9,转筒4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转筒4的内壁设有螺旋状的叶片10,叶片10的延伸方向与转筒4的延伸方向一致;
[0030]一抛丸组件,抛丸组件包括多个钢刷11,多个钢刷11沿着叶片10的螺旋状方向分布,且多个钢刷11置于相邻叶片10之间的转筒4内壁上;
[0031]一上下料组件,上下料组件包括置于第二支撑架3外侧端的上料斗12以及下料斗13,上料斗12与下料斗13呈上下设置,且上料斗12的一端与转筒4的进口端连通,下料斗13向下倾斜延伸且下料斗13与转筒4的进口端连通。
[0032]工作原理:在转筒4内放置一些皮革,将平衡链的一端伸入上料斗12并延伸至转筒4内,减速电机6通过皮带7驱动转筒4旋转,平衡链随着螺旋状叶片10的转动而向内滚动,经
过转筒4内的钢刷11打磨处理,从而实现表面的平整度,而皮革在转筒4内撞击在平衡链表面留下油脂,从而达到提高平衡链光洁度的作用,再通过减速电机6反转使平衡链随着螺旋状的叶片10反向移动至转筒4的敞开面9端,并经过下料斗13下料,无需悬挂上料以及人工下料,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平衡链随着螺旋状叶片10的高速转动而与转筒4内壁的钢刷11紧密接触,增加了平衡链与钢刷11之间的摩擦力,大大提高表面处理效果。叶片10为螺旋状结构,平衡链在转筒4内绕着叶片10转动,有效避免悬挂链条而造成占地空间大的缺陷。
[0033]本申请的减速电机6为正反转电机,可选用市售产品台昌5IK60RGU-CF。
[0034]进一步的,转筒4的一端与固定轴5固定连接,固定轴5贯穿第一支撑架2设置,且固定轴5贯穿第一支撑架2的外圆周上套设有轴承14。
[0035]轴承14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平衡链生产用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1);一转筒组件,所述转筒组件包括置于支撑座(1)上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之间活动连接有转筒(4),所述转筒(4)靠近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设有固定轴(5),所述支撑座(1)上还设有减速电机(6),所述减速电机(6)的电机轴与固定轴(5)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6)转动带动转筒(4)在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之间转动,所述转筒(4)靠近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面为封闭面(8),所述转筒(4)靠近第二支撑架(3)的一端面为敞开面(9),所述转筒(4)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转筒(4)的内壁设有螺旋状的叶片(10),所述叶片(10)的延伸方向与转筒(4)的延伸方向一致;一抛丸组件,所述抛丸组件包括多个钢刷(11),所述多个钢刷(11)沿着叶片(10)的螺旋状方向分布,且所述多个钢刷(11)置于相邻叶片(10)之间的转筒(4)内壁上;一上下料组件,所述上下料组件包括置于第二支撑架(3)外侧端的上料斗(12)以及下料斗(13),所述上料斗(12)与下料斗(13)呈上下设置,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博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