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33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含框体及导光板,其中框体为中空结构,导光板设置于框体的承载部上。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粘着层粘接框体及导光板,且框体的承载部具有粗糙面,而粘着层粘贴于此粗糙面上,如此则可增强粘着层附着于框体的强度,以便改善背光模组从框体脱落的现象并增加产品组装良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生产良率较高且可靠性较佳 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一般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中,所采用的导光板为棱镜型导光板 (V-cut light guide plate),其用以导引光线方向,以产生均匀的亮度。为了将棱 镜型导光板固定于框体中,棱镜型导光板被进一步加工设计,使棱镜型导光板 边缘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固定构件部,但这些不规则形状的固定构件容易造成液 晶显示器经组装后面板边缘的显示不均(mum)现象,因此一般业界常使用的棱 镜型导光板的边缘是为一平直状,并使用粘着层将棱镜型导光板固定于框体, 以避免上述的缺点。图1A所示为现有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背光模组包含灯罩100、扩散 片(diffuser film) 200、集光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300、导光板400、 反射片(Reflector film) 500及框体600,其中灯罩100中设置光源(图中未示), 且导光板400的边缘设于灯罩100的开口端,而框体600上依序堆叠反射片500、 导光板400、扩散片200及集光片300;请参考图1B,图1B所示为图1A的框 体局部区域A的放大立体图,框体600具有一承载部610,承载部610上设置 如图1A所示的扩散片200、集光片300、导光板400及反射片500,使光线产 生扩散效果并使背光模组发出均匀的光线。图2所示为现有背光模组的部分组装放大的示意图,各个背光模组元件设 置于框体600中,以达到定位的效果;然而,导光板400是利用粘着层700粘 贴于框体600的承载部610上,借以固定导光板400及反射片500。但现有框 体600的承载部610为平滑表面,易造成粘着层700脱落的情形,导致固定强 度不佳,进而造成背光模组的组装良率不佳;此外,尤其当背光模组进行摔落测试,致使粘着层700极易有滑落的现象产生,因此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是目前业界所急迫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框体包 含一粗糙面,此粗糙面设置于框体的承载部的上表面,且用以增加粘着层与框 体的粘着面积,进而提高导光板及粘着层固定于框体的强度,以提升产品良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框体 上不需额外制作固定装置以将导光板固定,仅需利用粗糙面设置于框体的承载 部的上表面,增加粘着层贴附框体的粘着面积,进而改善粘着层与导光板的粘 着强度,以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组装成本与时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包含 一框体,其具有一承 载部,且承载部具有一粗糙面; 一导光板设置于框体上;及一粘着层,设置于 粗糙面与导光板之间,用以粘着导光板于框体上。因此,本技术提出的背光模组中,借由在框体的承载部上设有一粗糙 面,以提高粘着层贴附于承载部的面积,由此可改善粘着层与框体的间的粘着 强度;此外,本技术亦不需额外制作固定装置,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组装 成本与时间;另一方面,背光模组在摔落测试时,粘着层更能紧密贴附于框体 上,进而使导光板及粘着层不易从框体脱落,而达到产品良率提高及可靠性较 佳的目的。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所示为现有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B所示为现有背光模组的框体部份放大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背光模组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3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部份剖视图。 图4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部份剖视图。在本实施例 中,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10、粘着层20及框体30。其中,框体30具有承载 部32,导光板10是利用粘着层20粘着于框体30的承载部32的上表面Al, 以固定于框体30上。框体30的承载部32的上表面Al设有粗糙面40,用以增 加框体30与粘着层20的粘着表面积,进而改善粘着层20与框体30的附着强 度,可以防止背光模组进行摔落测试时,粘着层20及导光板10自框体30脱 落,借以提高产品良率。本实施例中,框体30的粗糙面40的面积不限制于一特定值,而框体30 上可依需求制作出具有适当面积的粗糙面40,以使粘着层20紧密附着于框体 30上,进而达到最佳的粘接状态;另一方面,导光板IO可为棱镜型导光板、 平板型导光板或具有其它功能的光学膜片,以便用来达成特定的光学效果;此 外,本技术的框体30上可利用刮花、喷砂或选用其它不同的加工方法形 成粗糙面40。根据本技术的精神,框体30的任一位置可依需求设置粗糙面40,借 以加强粘着层20及导光板10固定于框体30的强度;此外,具有粗糙面40的 框体30可为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所制成;又,粘着层20可选用双面胶带或其 他能粘接框体30与导光板10的粘着物。图4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 背光模组包含光学膜片组50、导光板56及框体60,而光学膜片组50设置于 导光板56上,其中光学膜片组50包含扩散片52及集光片54;框体60具有一 承载部62,承载部62的上表面Al设置粗糙面80;另于导光板56与框体60 的承载部62之间设置有反射片58,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56中。接续上述,图5为依据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示意图,粘着层70设置于框 体60的承载部62的上表面Al与导光板56之间,用以粘接框体60及导光板 56;其中,粗糙面80是设置于框体60的承载部62的上表面A1,而粘着层70粘接至具有粗糙面80的框体60上;换言之,粘着层70与框体60之间的接触 面均可设置粗糙面80以增加承载部62的粘着面积。根据本技术的精神, 具有粗糙面80的框体60可依设计需求于框体60的任一位置设置粗糙面80, 而粗糙面80可依照如粘着层70材质或组装设计所需,其大小、形状及排列方 式也不受限制,借以改善导光板56及粘着层70固定于框体60的强度;此外, 框体60可为一塑胶材质或一金属材质所制成;另一方面,粘着层70可选用双 面胶带或其他能粘接框体60与导光板56的粘着材质;又,导光板可选用棱镜 型导光板、平板型导光板或其它型式的导光板,以便用以加强导引光线方向, 提高显示面板的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图6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一液晶显示 器是结合显示面板92及背光模组94,其中背光模组94是设置于显示面板92 的下方用以提供光源。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94与图5所示的背光模组相同, 背光模组中框体60的承载部62的上表面Al具有粗糙面80,粗糙面80上粘接 一粘着层70。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在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器更例如为膝 上型电脑(Laptop)或其它需应用到背光模组的产品。在本技术提出的液晶 显示器中,背光模组内的粘着层70不易自框体60上脱落。综合上述,本技术提出的背光模组中,借由在框体的承载部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体,其具有一承载部,其中该承载部具有一粗糙面;一导光板,其设置于该框体上;及一粘着层,其设置于该粗糙面与该导光板之间,用以粘着该导光板于该框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吟陈世昌王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