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60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结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其分别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上设置一第一卡扣单元与一第二卡扣单元,以利用该第一卡扣单元与该第二卡扣单元的卡合,将该触控面板与该液晶显示模组结合在一起,以提供一种易于拆卸、重复加工性良好且适用于各种环境的组装结构,其不但可以节省成品使用并降低组装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环境信赖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式面板的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具有触控式面板的显示装置,利用双面胶带、胶材等具有黏性的黏着件3将触控面板1与液晶显示模组2黏合,且在黏合时需要外部的配件结构,用来固定触控面板1与液晶显示模组2外部的配件结构的作用在于确认触控面板1与液晶显示模组2黏合的相对位置无误,且避免触控面板1与液晶显示模组2在黏着件3尚未固化时因外力而产生位移。该现有技术虽然可将触控面板1与液晶显示模组2通过黏着件3的黏性固定在一起,但是在组装过程中必须使用外部的配件结构来辅助定位,因此会造成生产线的作业工序与工时的增加,且黏着件3与外部的配件结构的使用也会增加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利用黏着件3粘合的结构,在制造过程稍有失误时,该黏着件3不但无法重新使用,更难以去除干净;且黏着件3的环境信赖性不好,在长时间高低温的环境下,黏着件3会逐渐变质,从而可能产生失效脱落;此外在后勤维修上,工程人员无法轻易地将触控面板1从液晶显示模组2上取下,从而很容易造成额外的破坏与损失,且会造成维修上的困扰并提高维修成本。请再参阅图2,台湾专利TW431622公开了一种薄型平面显示器及触控面板的组合结构,其利用前盖4与框架5将触控面板6夹在中间并组装在一具有平面显示器7的机壳8上,以利用前盖4与框架5将触控面板6与平面显示器7贴合在一起,其虽然不存在黏着件3变质的问题,但是其结构组装复杂,不利于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导入,难以批量化生产;显然该现有技术还存在制造成本高、环境信赖性差、且不易于重复加工与维修、难以引入自动化生产、无法满足使用者与制造者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制造成本的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信赖性好的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重复加工与维修的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本技术是一种结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用于将一触控面板与一液晶显示模组结合,本技术在该触控面板设置有一第一卡扣单元,而该液晶显示模组设置有一对应该第一卡扣单元的第二卡扣单元,且该第一卡扣单元与该第二卡扣单元穿扣在一起,以将该触控面板与该液晶显示模组结合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结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可以提高环境信赖性,且本技术的卡固方式易于拆卸而且不产生损坏,因此易于重复加工与维修,由此本技术的组装结构制造成本低、环境信赖性好、且易于重复加工与维修,可满足使用者与制造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结合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薄型平面显示器及触控面板的组合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结构的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结构的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结构的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一。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能对本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效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同,现以较佳实施例的形式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与图4,其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一卡扣单元是多个卡点31,液晶显示模组20的第二卡扣单元是对应多个卡点31的多个卡槽41,且该卡点31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外延伸的一凸块50构成的,该卡槽41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朝向该触控面板10延伸的一容槽架60构成,其通过该凸块50伸入该容槽架60的卡固方式,将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模组20通过该多个卡点31与该多个卡槽41结合在一起。请参阅图5,其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一卡扣单元是多个卡点32,液晶显示模组20的第二卡扣单元是对应该多个卡点32的多个卡槽42,且该卡点32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朝向该液晶显示模组20延伸的一L形凸块70构成的,该卡槽42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内延伸的一容槽80构成的,其通过该L形凸块70扣入该容槽80的卡固方式,将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模组20通过该多个卡点32与该多个卡槽42结合在一起。请参阅图6,其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一卡扣单元是多个卡点33,液晶显示模组20的第二卡扣单元是对应该多个卡点33的多个卡槽43,该多个卡点33是设置在该触控面板10相对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上,且位于该触控面板10第一侧边11的该卡点33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外延伸的一凸块50构成的,而对应的该卡槽43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该触控面板10延伸的一容槽架60构成的,位于该触控面板10第二侧边12的该卡点33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该液晶显示模组20延伸的一L形凸块70构成的,而对应的该卡槽43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内延伸的一容槽80构成的,将卡点33与卡槽43分别通过该凸块50伸入该容槽架60和该L形凸块70扣入该容槽80的卡固方式,将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模组20通过该多个卡点33与该多个卡槽43结合在一起。请参阅图7,其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其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一卡扣单元是多个卡槽44,液晶显示模组20的第二卡扣单元是对应的多个卡点34,该卡槽44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外延伸的一容槽架60构成的,该卡点34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该触控面板10延伸的一凸块50构成的,其通过该凸块50伸入该容槽架60的卡固方式,将该触控面板10与该液晶显示模组20通过该多个卡槽44与该多个卡点34结合在一起。请参阅图8,其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其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一卡扣单元是多个卡槽45,液晶显示模组20的第二卡扣单元是对应的多个卡点35,该卡槽45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内延伸的一容槽80构成的,该卡点35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该触控面板10延伸的一L形凸块70构成的,其通过该L形凸块70扣入该容槽80的卡固方式,将该触控面板10与该液晶显示模组20通过该多个卡槽45与该多个卡点35结合在一起。请参阅图9,其为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其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一卡扣单元是多个卡槽46,液晶显示模组20的第二卡扣单元是对应的多个卡点36,该多个卡槽46设置在该触控面板10相对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上,且位于该触控面板10第一侧边11的该卡槽46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该液晶显示模组20延伸的一容槽架60构成的,而对应的该卡点36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外延伸的一凸块50构成的,位于该触控面板10第二侧边12的该卡槽46是由该触控面板10的侧边向内延伸的一容槽80构成的,而对应的该卡点36是由该液晶显示模组20的侧边向该触控面板10延伸的一L形凸块70构成的,将卡点36与卡槽46分别通过该凸块50伸入该容槽架60和该L形凸块70扣入该容槽80的卡固方式,将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模组20通过该多个卡点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组装结构,用于将一触控面板(10)与一液晶显示模组(20)结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10)设置有一第一卡扣单元,而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设置有一对应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第二卡扣单元,且所述第一卡扣单元与所述第二卡扣单元穿扣在一起,以将所述触控面板(10)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结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素许福明刘勇智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