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767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盖板、触控感应器和显示屏;触控感应器双面具有触控薄膜,其分别经上绑定位和下绑定位与线路板绑定连接;显示屏经第一光学胶与触控感应器贴合得带触控的显示模组,显示屏的上偏光片和第一光学胶相对下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带触控的显示模组经第二光学胶与盖板贴合得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第二光学胶相对上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本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将触控感应器双面的绑定位分别通过贴合的第二光学胶和第一光学胶及上偏光片进行对应避空,相对ONDELL/INCELL等现有结构,只增加了一层菲林和一层很薄的光学胶厚度,以致把整个触控显示模组厚度接近超薄的ONCELL/INCELL等产品,同时在成本上和触摸性能上更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了触控显示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触控显示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而超薄和超窄边将成为终端用户追求的外观效果,将成为手机的一个卖点。而目前市面上ONCELL/INCELL的触摸结构虽然厚度可做超薄,边框又可做超窄边,但ONCELL基本都单层多点触摸结构,触摸性能不佳,属于中低档产品,而INCELL又制作难度大,良率低,成本高;所以从触摸效果和成本上考虑,外挂式触摸结构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外挂式OGS触摸结构虽可做薄但有跌破后触摸功能损坏的缺点,通常采用外挂式双层菲林的触摸机构来搭配,而目前市面上的双层菲林CTP很难做超薄和超窄边。而且,现有触控显示一体结构是先与盖板贴合再与显示屏贴合,贴合偏差大,精度不高,触控线路离显示屏的视窗和边缘的距离较难控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采用了单层结构(如单层菲林结构)相应的避空处理,可先贴合显示屏后再贴合盖板,使得与显示屏是平面贴合,可采用很薄的光学胶进行贴合,从而进一步把触控显示模组总厚度做薄;将触控感应器双面的绑定位分别通过贴合的第二光学胶和第一光学胶及上偏光片进行对应避空,相对ONDELL/INCELL等现有结构,只增加了一层菲林和一层很薄的光学胶厚度,以致把整个触控显示模组厚度接近超薄的ONCELL/INCELL等产品,同时在成本上和触摸性能上更有优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盖板、触控感应器和显示屏;所述触控感应器双面具有触控薄膜,其分别经上绑定位和下绑定位与线路板绑定连接;所述显示屏经第一光学胶与所述触控感应器贴合得带触控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的上偏光片和第一光学胶相对所述下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所述带触控的显示模组经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盖板贴合得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光学胶相对所述上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绑定位和下绑定位相互错开设置。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光学胶厚度低于25微米。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触控感应器包括一菲林及分别形成在所述菲林上下两面的触控薄膜。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触控薄膜的形成材料为金属网格或ITO。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屏为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通过做触控感应器的驱动层薄膜和感应层薄膜分别做在单层菲林的正反面,来实现更高端的触控效果,同时正反面的绑定位通过贴合的光学胶(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和显示屏的上偏光片进行对应避空处理,相对ONDELL/INCELL等产品,只增加了一层菲林和一层很薄的光学胶厚度,以致把整个触控显示模组厚度尽可能接近超薄的ONCELL/INCELL产品(现有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厚度至少比ONCELL/INCELL触控显示模组厚0.17~0.22mm,而本技术的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可做比ONCELL/INCELL触控显示模组厚0.05-0.08mm),而在成本上和触摸性能上更有优势。采用了单层菲林结构以及相应的避空处理,可先贴合显示屏后再贴合盖板,使得与显示屏是平面贴合,可采用很薄的光学胶进行贴合,从而进一步把触控显示模组总厚度做薄;另外由于是采用触控感应器与显示屏先贴合后再贴合盖板,减少了贴合偏差,贴合精度更高,线路离显示屏的视窗和边缘可做得更近,以致可以做到更窄边(现有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边框至少1.7mm,而本技术的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边框可做到1.0mm,甚至更窄),实现超窄边超薄的触控显示模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触控显示模组未贴合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盖板、触控感应器2和显示屏1;其中,所述触控感应器2双面具有触控薄膜,如驱动层薄膜和感应层薄膜,其分别经上绑定位21和下绑定位22与线路板3绑定连接;所述显示屏1经第一光学胶4与所述触控感应器2的驱动层薄膜贴合得带触控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1的上偏光片11和第一光学胶4相对所述下绑定位22进行避空处理,便于对位贴合以及容纳凸出的线路板3部分;所述带触控的显示模组经第二光学胶5与所述盖板贴合得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光学胶5相对所述上绑定位21进行避空处理。采用如此结构后,绑定在触控感应器2绑定位的线路板3正反两面的凸出部分的厚度对整个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没有任何影响。而且在成本上和触摸性能上更有优势。另外由于是采用触控感应器2与显示屏1先贴合后再贴合盖板,减少了贴合偏差,贴合精度更高,线路离显示屏1的视窗和边缘可做得更近,以致可以做到更窄边,实现超窄边超薄的触控显示模组。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触控感应器2优选但不限定为单层菲林结构,具体包括一菲林及分别形成在所述菲林上下两面的触控薄膜,即驱动层薄膜和感应层薄膜,其形成材料为金属网格或ITO,但不局限于此。所述触控薄膜连接到绑定位(上绑定位21和下绑定位22)的走线可采用铜或银来实现,但不局限于此。所述触控薄膜、上绑定位21和下绑定位22的结构以及与线路板3的绑定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对此进行改进,故在此不再详述。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上绑定位21和下绑定位22相互错开设置,不仅增强线路板3的绑定稳定性而且为超薄化提供便利。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光学胶4厚度低于25微米,但不局限于此。一般地,所述第二光学胶5厚度大于100微米,所述上偏光片11大于100微米,但不局限于此。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线路板3优选但不限定为柔性线路板3FPC。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显示屏1为LCD显示屏1或OLED显示屏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板、触控感应器和显示屏;所述触控感应器双面具有触控薄膜,其分别经上绑定位和下绑定位与线路板绑定连接;所述显示屏经第一光学胶与所述触控感应器贴合得带触控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的上偏光片和第一光学胶相对所述下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所述带触控的显示模组经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盖板贴合得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光学胶相对所述上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板、触控感应器和显示屏;所述触控感应器双面具有触控薄膜,其分别经上绑定位和下绑定位与线路板绑定连接;所述显示屏经第一光学胶与所述触控感应器贴合得带触控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的上偏光片和第一光学胶相对所述下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所述带触控的显示模组经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盖板贴合得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光学胶相对所述上绑定位进行避空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绑定位和下绑定位相互错开设置。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良李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