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35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2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包括基底、触控感测组件、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第一绝缘层与第一外部走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触控感测组件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之间,第一外部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且第一外部走线在垂直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至少部分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ouch control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uch control board,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touch sensing component, a plurality of first touch signals,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a first external line. The touch sensing component is disposed on the substrate and at least partially in the viewable area. The first touch signal line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t least partially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the first touch signal wir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ouch sensing component.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is disposed on the substrate and at least partially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The first outer line is disposed on the base and locate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first line is at least partially along the outside between the sensing module and the first touch signal line in touch, the first external wire through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first touch signal wire electric separation, vertical projection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external wiring in the vertical substrate on and at least part of the first touch signal line overl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在周围区设置外部走线与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的触控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感应技术迅速地发展,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mobilephone)、全球定位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PC)、个人数码助理(PDA)以及笔记型计算机(laptopPC)等均有与触控功能结合的产品推出。在上述各电子产品中,主要是将原有的显示功能与触控感应功能进行整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目前比较主流的触控显示装置是由一显示板与一触控板互相黏合而成的外挂式触控显示板。触控板以结构上来区分又可大致分为双片玻璃式(glass/glass)与单片玻璃式(oneglasssolution,OGS)触控板。单片玻璃式触控板是将触控感应组件直接形成在保护玻璃(coverglass)上,故可因此减少玻璃基底的使用数量,达到薄型化与结构简化的效果。在一般触控板中,在中央可视区设置有主要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感测组件,而在周围区中除了设置有与触控感测组件相连用以进行触控信号传递的走线外,也会因不同设计需求而设置其它线路,例如接地线以及与其他感测组件连接的走线。上述的线路若在配置上与触控信号走线交错,则必须在结构上进行调整用以使得不欲与触控信号走线电连接的线路可与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隔离,因此造成制造工艺复杂化而对于制造成本与生产合格率有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利用不同材料层之间的搭配设计,在触控板的周围区形成所需的走线跨接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可视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触控感测组件、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一第一绝缘层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第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触控感测组件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之间,第一外部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且第一外部走线在一垂直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至少部分的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可视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触控感测组件、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一第一绝缘层、一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第二外部走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与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周围区。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基底上并位于周围区,且第二外部走线电连接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第二外部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本技术的触控板利用不同材料层之间的搭配设计,在触控板的周围区形成所需的走线跨接结构,借此达到提高触控板周围区线路设计可变化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8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9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0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2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3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4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5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6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7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2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8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107触控板110基底120内框层121装饰层130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40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M光学补偿层150第一绝缘层150A绝缘块160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70光学匹配层180第二绝缘层190控制组件201-202触控板301-302触控板401-404触控板501-502触控板600触控板DT虚设走线G1第一外部走线G2外围接地线G3第二外部走线P外部感应组件R1可视区R2周围区T1第一触控信号走线T2第二触控信号走线TC连接部TM主走线TS控感测组件TSX第一轴向电极TSY第二轴向电极V1第一开口V2第二开口V3第三开口X第一方向X1第一子电极X2第一连接线Y第二方向Y1第二子电极Y2第二连接线Z垂直投影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熟习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技术的数个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请参考图1与图2。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容易了解本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底110。基底110具有一可视区R1以及一周围区R2位于可视区R1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周围区R2优选围绕可视区R1,但并不以此为限。然后,在基底110上形成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30可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X1、多个第二子电极Y1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Y2形成在可视区R1中。接着,在基底110上形成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4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是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以及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感测组件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之间,所述第一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电分离,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在一垂直所述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29 TW 102143846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
所述可视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触控板包括:
一基底;
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
多条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是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周围区;以及
至少一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
一外部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感测组件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
线之间,所述第一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
走线电分离,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在一垂直所述基底的垂直投影方向
上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互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
绝缘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设置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且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
基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包
括一主走线以及一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走线与所述触控感
测组件之间,用以电连接所述主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
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主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
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连接部,且所述主走线通过所

\t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
述第一绝缘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走线设置在所
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走线以及所述第一外
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
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主走线,
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主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以及
一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周围区,其中所述第二外
部走线电连接所述外部感应组件以及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
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开口以至少部分暴露出一
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且所述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
第一触控信号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感应组件设置在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三开口以至少
部分暴露出所述外部感应组件,且第二外部走线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
外部感应组件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设置在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开口以至少
部分暴露出所述第二外部走线,且一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通过所述第
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外部走线接触用以形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其铭刘锦璋黄湘霖苏国彰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